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0.养昆虫(第一课时)(平铺式教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0.养昆虫(第一课时)(平铺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0.养昆虫(第一课时)(平铺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0.养昆虫(第一课时)(平铺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10.养昆虫(第一课时)(平铺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课标落实】1.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观察、设计、探究、制作、阅读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2.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中年段要求。1.1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7.1 描述生物的特征。7.2 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昆虫)的共同特征。11.1 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12.1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教材分析】养昆虫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昆虫的第二课时。通过一年级下册动物和植物和二年级下册土壤与生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因此昆虫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课带领学生饲养昆虫,学生对于昆虫从生到死要经历的过程是十分陌生的。本课主要帮助学生从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来了解昆虫的一生。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养蚕(或其他昆虫,如菜青虫),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要让学生亲历昆虫从生到死的过程,了解昆虫的一生有哪几个发展阶段,学会用记日记的方式记录全过程。第二部分,整理养昆虫的日记,从生长变化、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获取、整理信息。第三部分,画出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一生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初步学习了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征,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庞大的“家族”,更是让学生深入认识了昆虫,了解了昆虫具有哪些共同特征,并建立起了昆虫的概念,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认知昆虫生命周期内的变化。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选择恰当的工具后自己记录和描述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形象思维也在想抽象思维过渡。通过一年级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养成了一些科学习惯。【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2初步了解动物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科学探究1通过实验,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3能像科学家一样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4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蚕生长、蜕皮、吐丝和结茧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2在饲养活动中,亲近、关注小动物,增强责任感。3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2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教学重点】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蚕(或菜青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使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蚕宝宝的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难点】通过画蚕的一生,了解昆虫从生到死经历哪几个发展阶段,为日后建立昆虫变态的概念打下基础。【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蚁蚕、桑叶、纸盒、毛笔。【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丝巾,请学生猜猜丝巾是什么材质的2播放蚕的一生视频。3通过视频大概了解了蚕一生的变化,那么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养蚕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养蚕吧设计意图以丝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疑问和好奇。播放蚕的一生视频,让学生自发产生探索蚕的生长过程的欲望,引出本节课。上课之前就告诉学生课后需要自己动手养蚕,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了解如何养蚕,使得学生在目标驱使下主动学习知识。二、如何科学地养蚕1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你们觉得蚕宝宝什么条件下会从卵里出来呢2学生可能会猜测需要的时间,也可能会猜测季节。3最近我们已经能够感觉到春天来了,天气在慢慢地变暖和,我们把蚕宝宝带回家以后要每天观察,看看你的第一只蚁蚕在哪天孵出来,什么时候所有的蚕卵都孵出来了,把孵出的日期记录下来。4在我们等待蚕宝宝孵出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提前给蚕宝宝们准备一个“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房子”适合蚕宝宝们生活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为蚕宝宝们设计一个“家”,先画出设计图、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5学生用带来的纸盒、纸板、白纸、剪刀等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小房子”。6同学们做的“小房子”都十分地精美,房子建好了我们还要装修。其实我们蚕宝宝的要求不高,如果你们可以在纸盒里铺一层干净的纸,再给纸盒的盖子上打几个小洞,蚕宝宝就会非常满意啦。7展示蚁蚕照片。等蚕宝宝们从蚕卵中孵出来了,我们就可以给它们搬进新家了。可是蚕宝宝这么小,好像一抓它就会把它捏死,我们要怎么让它们住进新家呢8请小组内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怎么挪动蚕宝宝。9教师展示挪动蚕宝宝的方法。10蚕宝宝吃什么才能长大呢11学生可能会说吃树叶,也可能知道蚕吃桑叶。12我们可以先在纸盒里的纸上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13我们把蚕宝宝安置进新家以后,还需要注意什么对,我们还要记得每天为它们清除粪便、换桑叶,并且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设计意图本阶段以学生猜测和自行探索为主要内容,讨论如何科学地养蚕,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和导向的作用,同时及时总结养蚕的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体验和观察从蚕卵到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些地区蚕不易获取,则可让学生自行获取菜青虫,一样可以体验养昆虫的过程。三、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1现在我们知道了怎么照料蚕宝宝,那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在孵出蚕宝宝之前,蚕卵是什么样子的。2发放蚕卵。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蚕卵。3学生分组观察讨论。汇报观察结果。4科学实验过程是少不了实验记录的,观察实验也一样。请同学们打开科学活动手册第9页,在第一个小框里写一写你观察到的蚕卵的样子。5蚕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变化,为了准确的记得蚕宝宝在哪一天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在每天观察的同时要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日记。6我们平时写日记的时候,都会写些什么呢7学生回答日期、天气、做了什么事情等。8我们的观察日记贵在坚持,同学们一定要坚持每天记录。在每天的观察日记中首先要写明日期和天气情况,然后要描述你观察到的蚕宝宝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和前一天比起来蚕宝宝有什么变化。记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文字、图片、画图等等都可以。9当蚕宝宝慢慢长大,我们会发现蚕宝宝身体的长度在变化,长度的变化要怎么记录更好呢10学生回答要记录蚕宝宝身体的长度是多少厘米。11可是蚕宝宝软软的,还会缩成一团,怎么量它的长度呢12我们可以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它的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然后连接头部尾部的两点记号,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设计意图蚕生长的周期是较长的,如果只让学生养蚕却不布置任务的话,学生一开始的兴趣慢慢减退,平时就会很少去注意观察蚕的变化,而蚕的生长时期里一旦漏掉了一环,就会影响学生对于蚕的一生变化的认识。因此,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记蚕宝宝的观察日记,既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感受科学家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严谨性。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分别从住、行、食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科学的养蚕,同学们可以把老师发放的蚕卵带回家,耐心地等待蚕宝宝孵化出来,然后让它们住进你们为它建造的家。2. 在养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每天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并向科学家一样记录观察日记。设计意图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科学养蚕的要点,并给学生布置养蚕的任务,让学生亲身经历养蚕的过程,感受科学家耐心观察和记录的探究过程。【板书设计】10养昆虫(第一课时)住纸盒、纸、打孔行毛笔、刷子、食桑叶记日记日期、天气、外形、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