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3世界的地形教案.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3世界的地形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3世界的地形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等基本概念。2、了解陆地上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五种地形类型的特征,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3、了解海底地形的结构,学会看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来判断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4、通过读图比较平原与高原、山地与丘陵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地理事物的能力。5、通过指导学生看地形图,培养学生判断地势高低、坡度变化及辨别地表形态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观观念,掌握陆地地形的划分及其特征,会看等高线地形图教学难点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分析地势变化;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断山谷、山脊、悬崖、鞍部等地形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教学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陆地地表高低起伏,形态各异。你认为我们这儿的地表起伏如何你对哪里的地形感兴趣为什么一、 陆地地形首先向学生讲解和地形相关的两个概念海拔和相对高度,而后结合板图理解展示五种地形景观图设问你知道这些有差异的美丽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地形吗(过渡)从地表景观来看,五种地形的地表形态的起伏各有差异,那么,我们应如何描述各种地形的特征呢(从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方面)展示表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下表地形类型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地面起伏状况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大组,并将每组依次命名为五种基本地形名称。而后展开自述,全面细致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并设问学校所在地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观察地图册P13-14,结合P28文字,思考世界上陆地上高大山脉主要分布在哪两大地带分别是由哪些山脉组成引导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熟悉主要山脉的位置,并强调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最高大的山脉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大的盆地的位置。(过渡)了解了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你想知道深不可测的海底地形的样子吗二、海底地形学生阅读图2-37,回答海底地形的种类,教师重点讲述大陆架、大洋中脊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在地图上识别大陆架。 (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重点,教师点拨 (作业布置)用橡皮泥自制五种基本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复习导入)陆地地形有哪些种类海底地形有哪些种类 (过渡)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地表起伏状况,在地图上是如何反映出来的呢一、 学看地形图学生阅读地图册上的“地形鸟瞰图”,提问你能从这幅地图中看到哪些地理事物你能读出这些地理事物所谓海拔高度吗能看到各地的坡度起伏吗继续阅读图2-45,并和图2-46比较,讨论这幅图与上幅图相比,有什么明显不足(过渡)用什么方法可以将地形的地表起伏变化表示在平面上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先讲解等高线的含义,而后结合板图加深理解,强调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各条等高线不相交;等高线上的所有点海拔都相等,相对高度都是0学生回答P39活动第1题(过渡)等高线地形图不但能反映各地的海拔高度,而且能反映出地表的坡度起伏学生观察图2-50思考坡度的陡缓与等高线排列的疏密有什么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学生口答P9活动2(过渡)等高线不仅能反映出坡度的起伏,而且还能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和山体部位类型。结合投影,讲述如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不同的地形类型。(先看海拔,再看相对高度)引导学生阅读39图2-49,指导学生如何辨认山脊、山谷,而后介绍陡崖、鞍部山峰等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引导学生观察P39图2-46,思考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明显的不足(线条太多,看起来费劲) (过渡)较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因为曲线太多,看起来费劲,没有色彩变化显得单调。如果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那么看起来直观清晰,这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结合图2-46和2-47,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得出结论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山地和高原、或丘陵 (小结巩固)学生小结,教师点拨板书设计 第 三节 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二、海底地形三、学看地形图四、分层设色地形图教学反思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