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4过零丁洋 说课稿.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4过零丁洋 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3.4过零丁洋 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过零丁洋说课稿我执教的过零丁洋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慷慨正气”中第6课,是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一、分析教材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文天祥于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元军强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爱国诗篇。诗歌回顾了诗人从读书入仕到救亡报国,直至被俘所经历的艰辛危难,抒写“山河破碎”、“身世浮沉”的沉痛,表明自己誓死不屈的意志和以身殉国的决心。前六句写国家和个人遭遇的悲惨。先从自己的出身说到报国。表明原先就有艰苦奋斗的阅历,暗示经得起后来的艰危的磨炼,而儒家思想则是他的精神支柱。接着连用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概括抒写奋战中的感受以“风飘絮”表现大好河山遭受蹂躏的惨相和诗人对时局的悲痛,以“雨打萍”表现诗人在抗元斗争中遭受的种种打击和挫折。“惶恐”二句则借典型事件实写感受。上句说兵败,“说惶恐”含有与士卒共度艰危的意思。下句说被俘,“叹零丁”兼有将士伤亡殆尽的孤独感。巧用地名作对,运用语义双关,把纪实与抒写特有的心情结合得天衣无缝。尾联直抒胸臆,表白自己置生死于度外的爱国忠心。出语斩截有力,气贯长虹,是千古名句,曾鼓舞无数仁人志士取义成仁。前六句悲凉沉痛,后二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的教学要求,结合授课学生实际情况,及本课内容为古代诗歌的特点,我认为教学诗歌,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全上把握内容,领会诗歌的意境,其次通过研读、赏析,领悟诗作的精妙,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只有朗读成诵,才能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所以本人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2、熟读并背诵诗作。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方法、朗读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别是古诗词。诗的节奏、韵律,所蕴含的感情内涵都要靠读来感受体会,因此,朗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相互讨论,主动质疑,以学定教。四、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学生回答,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顺势导入) (二)、 简介作者简介文天祥生平(三)、 简介写作背景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四)、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五)、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六)、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七)、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八)、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九)、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3、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4、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十)、 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十一)、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十二)、布置课堂巩固练习1、过零丁洋一诗押 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3、熟诵并默写这首诗。(十三)、板书设计首联读经入仕、起兵抗元颔联“风飘絮”、“雨打萍”颈联“惶恐”、“零丁”尾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