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8测试“过山车”教案课题测试“过山车”单元一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学情分析在第7课指导学生设计、制作了一个“过山车”并且完成了评价。学生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在自己制作的“过山车”上“大展作为”。本课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引导学生利用自制的“过山车”,从物体的位置、 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这三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同时,本课也要求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作品优化改进。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态度目标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重点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难点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新课聚焦观察我们的过山车(1) 展示一下我们的“过山车”轨道设计。(2) 利用小球代替“小车”,在轨道上测试一下。板书课题测试“过山车”各小组展示制作的过山车,同学们互相观看,交流。通过问题,直接点明了本课主要任务是观察、描述、测量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情况。2. 科学探索探索一、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操作步骤(1)将方向盘的中心点对准“过山车”的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2)将小球摆放在轨道上的任意一点,利用方向盘说出当前位置的小球处于“过山车”起点的什么方向。(3) 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铺设至小球所在位置,再用软尺量出这段细绳的长度,这就是小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了。(4)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所在位置。教师点拨描述小球位置的要素分析1参照物以起点为中心,说明参照物为轨道的起点。2方向用方向盘判断小球在起点的什么方向。如小球在起点的东北方向。3距离用软尺量出的这段细绳的长度就是小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如测量的结果为50厘米。小球位置的描述小球在轨道起点的东北方向,距离轨道起点50厘米的地方。结论描述物体的位置要包括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三大要素。探索二、让小球从高处落下,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小球从高处滚动下来,根据小球的运动路线,小球在“过山车”的斜面轨道上做的是向下的直线运动,在拐弯处的曲线轨道上做的是曲线运动。小球整体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结论可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形式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探索三、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方法一比较相同时间内小球的运动距离操作方法1两人一组,一人做计时员,一人做操作员。2用秒表记录5秒内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距离,用软尺和细绳测量距离。结果5秒内小球滚动轨道距离较长的运动得较快。方法二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的运动时间操作方法1两人一组,一人做计时员,一人做操作员。2在不同的“过山车”上,先用软尺和细绳测量一段相同距离的轨道,然后用秒表记录小球在这段轨道上运动的时间。结果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时间较短的运动的快。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操作内容。尝试对小球的位置进行描述。完成操作内容,并注意观察,尝试描述小球的运动形式。全班讨论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完成操作内容,并记录数据。完成操作内容,并记录数据。本单元第一课就学习了怎么描述位置,这里和第一课类似,可以应用所学知识对小球的位置进行描述。巩固所学知识。本活动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将小球看成一个点,观察其在轨道上的运动路线,让其判断是直线运动 还是曲线运动。活动前的全班讨论,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原来所学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针对每组的“过山车”轨道总长的不同,引导学生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本探索活动。3. 交流研讨研讨一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描述物体的位置要包括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三大要素。描述物体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参照物。本次活动中,以过山车轨道的起点为参照物,假定起点的位置不变,那么小球运动一段距离后,就可以借助方向盘,取轨道的起点为中心,测量小球到起点的长度同时描述小球的方向。比如,小球位于轨道东南方向35厘米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距离指的是轨道长度,不是小球与起点的直线距离。研讨二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在确定方向、距离后,根据小球或物体沿轨道运动的路线。描述出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的距离,在弯道处描述出转向的方向,一段一段详细地、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研讨三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我们需要先确定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的长短,然后比较相同时间内,距离的长短或相同距离内,时间的长短。相同距离内,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相同时间内,距离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学生根据前面教师的总结,交流后汇报结果。学生根据前面实验结果,交流后汇报结果。通过交流探讨,将以学习的知识加以运用,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4.科学拓展如果要让小球运动的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1根据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斜面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可以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让斜面的坡度变高。2如果弯道较少,那么小球的运动速度也会增加。所以,可以适当减少“过山车”轨道的夸道,增加直线轨道。交流讨论旨在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本节课,利用自制的“过山车”,从物体的位置、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这三个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通过本节课,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愿意跟同学们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和乐于交流。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板书1.8 测试“过山车”运动形式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我感触最深之处是任何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材料的准备是关键,实验操作活动中学生的分工合作是保证,交流汇报是升华,也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在探究活动前将每组中的学生按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观察员的身份分为六人一小组,各负其责,避免了能力差的无事可做。这样,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秩序井然,教学效果好。同时,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实验操作活动中的一些重点环节教师首先要演示,还要以小提示的形式告知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通过小提示的引导,既能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又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