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第1课时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题 稻作文化的印记单元三学科人文地理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能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2.通过阅读位置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图等地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这个案例的剖析,学会分析相关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重点知道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水稻生产的特点,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难点湄公河平原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内在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世界上的平原学生欣赏图片,并观察平原有哪些特点。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原的特点。讲授新课思考探究湄公河平原发展什么种植业(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分析。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人文环境人口 )寻找湄公河平原提出问题1.从全球的地理位置出发,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上的位置从亚洲分区来看,湄公河平原属于什么区域总结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2.湄公河平原由哪条河流冲积形成是什么流向主要流经哪几个国家湄公河平原是由湄公河冲击而形成的平原;总体自北向南流;主要流经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结合上图从纬度、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一下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总结低纬度、海拔都在200米以下,是河流冲积平原;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合作探究解析湄公河平原的河流(水文)和土壤特征。1.资料一该地区除湄公河外,还有桑河、同奈河、洞里萨湖等河湖。2.资料二中南半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土壤被培养成为水稻土,经历了生土变熟土,熟土变肥土的过程。3.湄公河当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什么总结水网密布、灌溉便利;土壤深厚、肥沃;水稻生产。科学小常识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温、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需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沃的土壤上。总结追问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呈现出什么特点呢总结1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较多。2 精耕细作,劳动力需求大,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自然条件外,湄公河平原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社会条件是什么总结该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承转这样的稻作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合作探究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印记。总结1.稻作生产影响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水稻产区精耕细作、人工劳作为主的稻作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口。2.稻作生产影响民居特色高脚屋在湄公河平原十分普遍,或依河而建,或围绕稻田,悬空架设,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上层住人,下层用于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3.稻作生产影响交通湄公河平原村庄上人们出行最有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为什么船、因为这里水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4.稻作生产影响饮食。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5.稻作生产影响精神生活。柬埔寨的传统节曰“御耕节”;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泰国的重要节日春耕节。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小组合作探讨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的环境特点及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学生总结湄公河平原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搜集资料,探讨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特点。学生分组展示稻作生产对当地人民产生的影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学会通过分析一地的自然条件来分析当地的人文特点。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