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盐和糖哪儿去了课时1一、教学目标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的生活中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难点能通过实验现象加深对溶解特征的认识。教学准备盐、红糖、沙子、面粉、烧杯、搅拌棒、抹布等。二、制定依据教材分析盐和糖哪儿去了是水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从观察食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的观察与描述中去,逐步发展对溶解、不溶解特征的认识,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第一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认识溶解现象及特征,知道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第二个活动,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认识到面粉在水里很难溶解。面粉放入水中是否能溶解是学生前概念中矛盾冲突最大的之一,通过静置等方法细致观察与比较,建立对“面粉很难溶解在水里”的认识,并对判断溶解现象的特征更加明晰。第三个活动,了解生活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者盐放入水里,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情景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但学生并不能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溶解在水里了。因此本课主要是通过多个活动来观察、对比,引导学生在前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对溶解现象形成科学的认识。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开放式导入1.出示食盐、红糖、沙子实物谈话今天我带了3样东西(分别出示),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会怎样呢2.揭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他们的看法。出示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问题。核心推进过程一、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1.提出活动要求(PPT逐页出示)(1)先准备3杯一样多的水(2)放入前,观察并描述盐、红糖、沙子是什么样子的。(3)放入后,静置一会,观察变化,再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拌一会,再静置3分钟后观察水中物质的变化及水的变化。2.PPT出示搅拌正确方法的视频3.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描述“你能说说盐在水中的状态吗”“红糖呢”“沙子呢”学生认真解读活动要求,了解实验顺序。学习搅拌棒的正确使用方法。小组活动,观察、描述、搅拌、再观察。学生汇报、交流。借助媒体形象生动的视觉效果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通过活动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引导他们学会描述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状态,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二、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1.出示面粉提问把面粉放入水中,能溶解吗2.提出活动要求(PPT逐步出示要求)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一会儿,观察水的变化。静置一会儿,观察面粉水和盐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出示过了一段时间后的水中面粉图。4.小结。学生讨论、交流,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想法。小组活动,观察、交流。学生观察、交流。完善对溶解的认识。借助媒体的直观、形象效果再结合学生的小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开放式延伸总结延伸1.PPT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洗衣粉、奶粉等)图片提问它们能在水中溶解吗出示油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后的实物。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吗学生观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认识到像奶粉、洗衣粉等这种经过搅拌后成乳浊液的现象是不溶解的现象。学生认识油漂浮在水面上,不能溶解于水。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举例说说。媒体直观呈现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作业设计找一找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学生可以用实验方法体验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但一定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