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79页)目录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1 空气占据空间吗2 空气有质量吗3 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4 土壤的成分5 土壤的类型6 肥沃的土壤7 保护土壤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8 认识固体9 认识液体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1 把盐放到水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2 河流与湖泊13 地下水14 海洋15 珍惜水资源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16 人的呼吸17 运动和呼吸18 食物的旅行19 食物与营养专项学习 像工程师那样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1课,本单元学生将围绕水和空气的存在和特征开展探究。 本节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主要问题,包含了“什么叫占据空间” “怎样观察到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形状会变化吗”这三个小问题。由于空气无色无味的特性,所以不能直接观察到它是否占据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渐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并通过小活动,观察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空气不易察觉的性质占据空间。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空气占据空间。2.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具有弹性。科学探究目标1. 会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间和发现压缩空气具有弹性;2.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2.愿意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难点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气球2X612个,饮料瓶12个(6个完好,6个有洞的),透明塑料杯、纸巾、水槽、注射器24个、实验记录单6份、毛巾。演示实验材料一盒粉笔、一杯水,气球2个,饮料瓶2个,1套“流不下去的水装置” (小口瓶、烧杯、漏斗、橡皮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视频欣赏乌鸦喝水的动画片。2设问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3生(乌鸦衔来许多小石子放入瓶中,瓶中的水面不断上升,于是它就喝到了水。因为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4师举例(展示图片)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生举例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等。师这是一满杯水,水占据杯子的空间。随后师去倒掉水,问现在杯中有什么(空气,也就是说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5设问空气,它是否像水、石子那样占据空间呢生预测。师板书课题。二、初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才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同学们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来验证一下吗请同学们相互交流讨论,讨论出一种办法来证明。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下教材,也可以举手示意邀请老师一起参加你们的设计。(将问题留给学生交流,给出时间,从交流中引发问题。)2初步验证“大力士”都吹不大的小气球。事先准备取两个相同的气球,其中一个气球放入装有水的瓶中,用球嘴套住瓶口。挑一名瘦弱的女生吹气球;挑一名身体高大强壮的男生用力吹瓶中的气球。其他学生观察并思考。瘪瘪的气球为什么在小女孩的手中变大了呢为什么瘦弱的小女孩都能将气球吹得大大的,“大力士”却不能吹大瓶中的气球呢生解释水占据了空间。过渡倒掉水,再吹气球。每组选两名学生吹气球,另外两名做好观察。学生分组实验吹不大的气球。观察并记录,在记录单1上作出对现象的解释。解释空气占据了空间。三、二次探究,自主实验 1魔术实验“纸的奇遇”。师将一张纸扔进水里。生发现纸很快就湿了。师我能让纸放到水里不湿。你们信吗(1)师演示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请生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将一张纸扔进水里,发现纸很快就湿了。但老师却说,能让纸放到水里不湿,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比让他们直接做实验更具有意义。)PPT展示实验要求纸要塞紧,不要掉下来。杯子要竖直倒扣在水中。竖直取出杯子后用干纸巾擦净杯口的水。(2)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3)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实验失败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4)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2“流不下去的水”“漏斗”变“漏堵”。事先准备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小口瓶。(1)预测水会漏下去吗为什么(2)演示实验快速向漏斗里倒水。(这个实验老师要帮学生准备好材料和装置,不然学生在短时间内封好橡皮泥,难度很大。但是一定要提醒学生是快速倒入水,但是不宜漫过漏斗。)(3)小组讨论水漏下去了吗为什么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水不会漏下去,因为空气占据空间;橡皮泥的用处是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4)实验失败反思为什么水漏下去了(密封不严实,倒水的速度慢了。)过渡做完了“漏斗”变“漏堵”的奇趣实验,大家觉得科学课好不好玩呀想不想继续实验探究啊那就用你端正的坐姿和好奇的眼神告诉我吧 过渡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大家都用自己的实验证明了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不可以改变呢压缩后的空气会不会像弹簧那样被压缩呢四、再次探究压缩空气具有弹性1师出示注射器,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一会儿我们就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实验之前我们来明白一下实验要求。2PPT展示实验要求(1)把注射器的活塞向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口顶住橡皮。(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跑出来。)3分组实验,并记录现象。4小组汇报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你还有什么发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五、学以致用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1出示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2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吗(充气床垫、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车轮胎等)【板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粉笔、水实验知道“占据空间” 漏斗实验 纸团实验 空气占据空间吹气球实验 挤压注射器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压缩空气的应用2空气有质量吗【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2课,通过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都具有质量,从而意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对物质有一定的质量的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将是学生关于空气概念发展的一次提升。本节课有三部分内容一、用电子天平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二、用电子天平称量皮球的质量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三、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特性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前一课的学习也了解到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对空气这种物质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学生潜意识中对空气是否有质量,认知可能存在误区,“重量和质量”等概念模糊。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学科不久,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兴趣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用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空气有一定的质量。2了解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能用电子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科学探究目标1 基于已有经验,对空气是否有质量提出猜想。2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利用电子天平证明空气有质量。3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并意识到运用合适的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设计、操作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的结论。难点能借助电子天平动手操作来验证空气有质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色塑料袋2个、打气筒一个、皮球一个、纸杯一个,电子天平一台、课件、视频等。学生准备透明的塑料袋、石头、1升的矿泉水、气球、绳子、铁架台、木棍、打气筒、皮球、记录表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课,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喜欢玩跷跷板吗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喜欢起玩跷跷板,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儿童卡通片小孩子与小动物们玩跷跷板)师兔宝贝也想玩,可小孩子不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为什么呢 生两个小动物比小孩子重。师加了一桶沙子就能把两个小动物跷起来了,说明沙子有生重量。师你们有重量吗(板书重量)多重呢师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重量”多少斤,多少千克,科学上应该说成“质量”(板书质量),这两个量在科学上不是一回事。(播放视频重量和质量)师所以我们应该说沙子有质量。2出示两个黑色塑料袋(其中一袋比较重,另一袋是空而鼓的),让一个学生尝试提一下,说说感受。猜猜塑料袋里是什么打开看到重的塑料袋里是一个皮球,轻的塑料袋里空空的,引导说出里面有空气。师刚才你的感觉是装有皮球的塑料袋比装有空气的塑料袋要重,说明皮球有生质量。师那空气呢有质量吗(板书课题)。二、用平衡杆来证实空气是有质量的。1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空气有质量吗学生猜测,说说各自理由。2师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测呢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有(1)拿个塑料袋装空气,然后用弹簧秤称;(2)用塑料袋装了空气后感觉一下有没有质量;(3)拿个塑料袋装空气,放在电子秤上,如果有显示读数就说明空气有质量;等等。师掂一掂空塑料袋和装满空气的塑料袋,说一说能否感知出空气是否有质量生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一个类似跷跷板的装置,叫平衡杆。(展示)老师在两边各挂了一个回形针。回形针上面做了一个钩子,可以用来挂东西。再挂上夹子。这个夹子可以夹紧物体。除了这些材料,我还给每个组准备了气球和打气筒。利用这些材料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法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把你们想到的方法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3小组成员谈论交流,并画下实验的方法。4汇报交流实验方法。一边汇报一边教师演示。5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收获。6汇报交流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7师如果在吹大气球这边不动的情况下,怎么使平衡杆再达到平衡呢引导学生在瘪气球这边加重物,把大米粒放入瘪气球中,再次使平衡杆再达到平衡。体会到打入气球中空气的质量至少有十几粒大米粒那么重。三、用电子天平测量皮球里空气的质量。1(出示充满气的皮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有质量的,那么这个球里的空气到底有多重呢你有办法知道吗 生2(出示电子天平)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能精确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电子天平,它的精确度很高,可以精确到0.1克。学习电子秤的使用方法(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3)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3. 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3演示实验称量充满气的皮球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个质量是什么的质量 板书球空气。接下来怎样做请两个学生放气,再称量球的质量(记录在黑板上)。这又是什么的质量板书球。那这两数之间的差是什么 (空气的质量)4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空气有质量。四、了解人类认识空气有质量的历程1阅读古代,人们一度认为空气是没有质量的。到了17 世纪,伽利略做了一个实验用气泵向一个大玻璃瓶中尽可能多打些气,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称出瓶子的质量。然后把瓶口打开,再称,发现瓶子的质量减少了。伽利略认为,减少的质量就是把瓶口打开后跑出来的空气的质量,从而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后来,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3 枚回形针的质量。2拓展 塑料袋里少量的空气并不重,所以我们感觉不明显。我们这样一间普通教室容纳的空气质量大约为200千克,大约相当于多少个小朋友的体重(一个三年级小朋友大约重30千克),而弥漫在天空和地球周围的空气有多重呢请大家回去查找一下资料。【板书设计】2.空气有质量吗重量 质量平衡杆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球空气 - 球空气空气有质量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材简析】热空气和冷空气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3课的内容。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征,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空气具有流动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从空气的流动性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流动的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供学生探究,第一,认识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三,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方法。【学情分析】学生是科学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应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上来。通过二年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科学课的基础,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对于“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的性质学生难以通过感官直接感知,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分析进行认知。【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2知道当温度有冷热差别时,空气就会流动。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做热空气上升的实验。科学态度目标1对于温度带给空气的变化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主动参与探究,积极分享成果。2能够细致地观察,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理性地分析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热空气上升” 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感受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冷热空气对流、风的形成)、集气瓶、毛玻璃片、热水、冷水等。学生准备蜡烛、火柴、纸蛇、热气球袋、纸筒、线香、风的形成材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通过上两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空气除了能占据空间,有质量,还具有什么性质呢生会流动。2师在每个小组的实验盘中都有一支蜡烛,大家观察蜡烛的四周有什么(生空气)3点燃蜡烛后,蜡烛周围的空气有什么变化(生变热了)4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了就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会怎样流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热空气和冷空气(板书课题)。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测,实验探究1师蜡烛周围的空气被加热变成了热空气后会怎样流动呢大家来猜一猜。生向上、向下2师要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请阅读课本P7页,小组讨论,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又好又多。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1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撒一些很轻的碎屑状的东西,观察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生2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会很轻的会转动的物体。生3我们小组的想法是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放一个很轻的塑料,看塑料袋会不会“飞起来”。3师大家的想法都不错,老师这也有一个想法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把手放在蜡烛火焰周围的不同方位,感受热风往哪个方向流动。4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时请注意不点燃蜡烛前,先将实验物品放到蜡烛上方,观察现象,并进行记录;组员做好分工,密切合作;认真观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如实记录实验现象;注意安全,准备一块湿毛巾,发生意外时迅速将湿毛巾盖在火焰上,然后远离燃烧物,不要伤到自己或引燃其他物品。5学生进行实验纸蛇转动的实验、感受热风流动的实验。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实验中进行指导。6教师演示模拟热气球上升的实验。7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们发现什么(学生汇报)生1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纸蛇不会转,点燃蜡烛后,纸蛇就转动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2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塑料袋是瘪的,点燃蜡烛后塑料袋慢慢鼓起来,然后就飞起来了,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生3我们发现不点燃蜡烛时,将手放在蜡烛周围,没有什么感觉,点燃蜡烛后,我们在火焰上方感受到了热风吹到手上的感觉,说明热空气往上流动。8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纸蛇和塑料袋的运动,推测出了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热空气向上流动吗(生不能)为什么(生因为空气是透明的)9分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屏幕前,用强光电筒照射火焰,这时,就会看到火焰上方空气的影子在不停的向上运动,这进一步说明了空气受热后会向上升。第二课时三、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1师同学们,当热空气和冷空气相遇后会怎么样呢请看课本P8页的实验,思考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烟会怎样流动这说明了什么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后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2师我们通过一段录制好的实验视频来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播放多媒体视频)。3师看到了什么现象呢生我们看到热瓶内的烟向上流动,冷瓶内的烟向下流动,形成一个循环了。4师观察得很仔细,将热瓶放在冷瓶上面又是怎样的现象呢生热瓶内的烟一动也不动。5师谁来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呢生因为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不会向下流动。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现在老师家要安装暖气片,你觉得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生墙的下方,因为热空气向上流动。2师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生因为冷空气向下流动。3师刚开始上课时,通过复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请结合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的相关知识,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看课本P10页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么形成的。生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生(尝试解释)阳光使地表温度升高,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方的空气,这时热空气就会上升,热空气上升后就会腾出空间,冷空气会补充到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4风是我们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中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试一试。(生尝试)5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科学无出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好奇心,善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五、拓展提升阅读课本P9页,制作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想一想实验说明了什么【板书设计】3 热空气和冷空气下 降轻 热空气 和 冷空气 重空气总是在循环流动的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4.土壤的成分【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1课,本单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土壤土壤的成分、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保护土壤。本节课土壤的成分中,教材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挖土壤、观察土壤并进行记录、最后利用几种方式深度观察研究土壤。在新教材中没有提及腐殖质的概念,也没有让学生具体描述看到的土壤分层时那些物质到底是什么,但根据后一课的内容分析,在用水浸泡土壤后,学生要能观察到土壤的分层情况并描述,且发现土壤中是有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的。本节课虽然在这一单元中处于起始位置,但与后一课的联系不可忽略。【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其心智和接受能力还处于二年级的水平。但经历过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的观察经验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能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但在合作分享的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如果让他们合作观察一份材料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矛盾,因此材料要充足。其次,要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分散,因此把握好课堂节奏,逻辑也要梳理清晰。【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组成土壤的成分有空气、水和颗粒大小不同的土壤等。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土壤,记录并描述出它们包含的肉眼可见的成分。2能利用纸巾、水、放大镜等工具来进一步观察,证明一些不可直接观察到的成分的存在,知道观察的方法多种多样。科学态度目标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其中的乐趣。2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土壤资源,了解人类的活动可能对土壤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并能记录和描述看到的物质。难点知道有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物质,可以利用间接的办法证明它们的存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土壤等。学生准备土壤、水、烧杯、纸巾、放大镜、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老师买了花苗,这里还有个花盆,我还差些什么吗 图片展示花苗和空花盆。生土壤。2师土壤是什么样的呢里面有什么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土壤的成分(板书课题)。2、 观察土壤1师老师这儿有张成分表,是空白的,你能把自己知道的土壤里有的东西写在上面吗生每人写一份,写在横线上(不交流)。2师土壤里真的有这些吗你有办法知道吗生挖点土来观察。3师老师今天带了些刚挖的土壤,这里面真的有你们写的这些物质吗PPT出示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生边观察边记录、保持桌面整洁。4师那如果观察的时候有看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该怎么办呢生我们需要放大镜来帮助我们观察。5学生汇报。汇报时注意,先说我在土壤中发现了,这些是我没有观察前就猜到的,还有是我观察后发现的,另外是我没有看到,我猜测土壤里有(或没有)三、土壤里的水、空气和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1师你们在土壤里发现了这么多的物质啊那土壤里有水和空气吗 (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土壤里有吗)师可以摸一摸。2师你能看到吗你有办法借助其他物体证明它们的存在吗生学生在水和空气的验证实验设计单上写下自己的方法。小组交流选出大家认为最满意的方案进行汇报。3汇报预设。师用纸巾捏一捏,看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土壤里有水生纸巾变得潮湿了、皱了、破了师那把土壤放进水里要观察什么生看有没有气泡,如果有气泡,说明土壤里有空气。4学生活动。学生用纸巾包裹土壤,然后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将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汇报自己的发现。5搅拌放入土壤的水。师看来土壤里确实有空气,那过去了一段时间,那些小气泡现在还有吗它们在哪儿呢生观察自己的杯子,发现还有些小气泡在土壤的表面,有的在水面上消失了。师要是我们搅拌一下土壤,那些小气泡会去哪儿师真的是这样吗除了小气泡还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我们来试试吧试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呢生猜测,浮上来生轻轻搅拌、防止水洒出来、要仔细观察PPT展示要求搅拌棒使用1分钟后收回;边观察边记录;注意卫生;将发现用便签纸贴在记录单上。学生实验教师及时收回搅拌棒,并引导每组学生观察水的分层现象,提示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四、总结师土壤看起来很普通,里面却含有这么多不同的成分。今天我们通过哪些办法发现土壤里有这些成分的呢(固定句式今天,我们用发现土壤里有)生纸巾、放大镜、放进水里(搅拌)。 【板书设计】4.土壤的成分 我们用放大镜 纸巾 放进水里(搅拌)发现土壤里有 枯树枝 水 空气 草根 小颗粒土壤 小石头 大颗粒土壤 5.土壤的类型【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2课。本单元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一、观察土壤的外观,发现其外形的颗粒状特征以及颜色、颗粒等状况,形成对土壤特征的初步认识。二、通过阅读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三、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三种类型的土壤,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运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并能举例说出某种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上一课土壤的成分的学习,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长在土壤里面。本节课,在上一课实地考察土壤,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将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展开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所含颗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2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差异。 3能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可能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土壤的特点。难点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生长着不同的植物。【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等。学生准备每组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各若干,每组白纸3张、放大镜1个、漏杯3个、烧杯3个、搅拌棒1根、纸巾若干、水若干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很开心,小象也很开心,因为周末大象爸爸想带小象去植物园玩。出门旅游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园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土壤。所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植物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吗2生仙人掌适合干旱的土壤,西瓜适合比较湿润的土壤,荷花适合很湿润的土壤。3师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刚刚我们发现其实这些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土壤有很多种类型,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土壤的类型吧。(板书课题)二、用多种感官了解土壤的不同1师既然土壤有这么多的类型,那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研究这些土壤呢2学生回答观察方法。(用放大镜、用手捻、加水搓一搓)3老师归纳学生的观察方法。师你们帮小象想出了这么多观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师也帮你们找了一些办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4老师演示实验,讲解注意事项。5学生实验,并填写记录单。6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完这些土壤了,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呢7学生汇报实验结果。8师你们都做的很棒,老师其实也事先做了实验,填写了记录单。(贴土壤的特点)同学们,那老师有个问题,为什么1号容易搓成团而3号不容易搓成团呢生回答。9师小结1号容易成团的原因是因为一号颗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后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号颗粒大,孔隙大,比较疏松,所以不容易成团。10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刚刚摸到的有大颗粒和小颗粒的土壤,它们都是有名字的,那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颗粒的摸起来比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颗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较细小颗粒、摸起来比较细腻、还会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为我们准备的这三种土壤也是按照他们含量的不同来进行区分的,沙粒含量特别多的是沙质土;黏粒含量特别多的是黏质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三、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1师我们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类型,但小象还是没有办法知道怎么去种植这些植物,于是小象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这些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土壤里,并往土壤中浇水,发生了奇怪的现象,为什么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流的快的是什么土流的慢的又是什么土呢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3师为了更好地验证自己的想法。小象准备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等量的水和过滤器。同学们待会儿要和小象一样来进行这个实验。4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沙质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质土下面的水最少。这说明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保水性好。)师那为什么会流的比较快,而黏质土流的比较慢呢生沙质土,颗粒大,孔隙大;黏质土,颗粒小,孔隙小。6师我们发现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那我们一起把土壤的特点读一读吧。7总结这是我们研究土壤的特点。小象也把自己观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个小视频,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做的这个视频吧。(播放视频)四、土壤的特点1师小象终于可以和爸爸去到梦寐以求的植物园啦,去到植物园,爸爸问小象仙人掌耐高温、干旱,不喜潮湿。那它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生沙质土。2师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叶边焦。生黏质土。3花生需要土壤松紧适宜,有利于结果发育。生沙质土。4苹果树需要排水系统良好,土质优良,阳光充沛。生壤土。5水稻喜高温、潮湿,对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较高。生壤土。6教师小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今天我们终于帮助小象找到了适合这些植物的土壤了。谢谢同学们。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卡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需求。【板书设计】5土壤的类型黏质土 壤土 沙质土颗粒小 颗粒中 颗粒大孔隙小 孔隙中 孔隙大 易成团 不易成团 不易成团保水性好 良好 渗水性好6.肥沃的土壤【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3课。对植物而言,腐殖质是它们的主要营养。对学生而言,腐殖质如何形成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殖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土壤。【学情分析】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土壤的常见成分,知道了土壤里能生长植物,土壤里有一些其他杂物,蚯蚓生活在土壤里等等。土壤里面能够长出的植物,在他们的眼里,是土壤里的肥料使植物从泥土里长出来的。因此,探究土壤里的重要组成物质腐殖质,就成为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2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一些改良的方法。3. 知道土壤动物在增加土壤的肥力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制作肥料袋。2能够坚持长期观察,并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长期观察,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探究态度。2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形成环保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土壤的肥力对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2会利用厨余垃圾制作肥料袋,改良土壤肥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难点制作肥料袋并连续5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等。学生准备小铲子、塑料袋、易腐烂的菜叶果皮、洒水壶等。【教学过程】1、 了解土壤1创设情境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面上课,放学回家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饭菜,有时还有美味的零食点心。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却很遥远。在我国西部贫困山区,有些小孩子连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2出示西部儿童图片为什么西部大山里的孩子连饭都吃不饱呢(土壤贫瘠)3出示西部大山和东部良田图片你发现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了吗4引出课题是啊,肥沃土壤里的植物长势良好,粮食产量自然高,而贫瘠的土壤植物枯黄,很难茁壮成长。既然我们找到了原因,那我们今天就来帮当地的农民伯伯研究一下如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我们一起来研究肥沃的土壤。2、 了解腐殖质1过渡在我们校园里有没有肥沃的土壤2采集土壤待会儿我们去校园里采集一些肥沃的土壤并带回教室进行观察。3注意事项在室外活动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四人小组为单位,不掉队,不伤害任何物体。选择合适的地点,不挑拣里面的东西,采集原始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