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案共4课.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案共4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案共4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案共4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案共4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教案共4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16.人的呼吸【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一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各呼吸器官的名称、位置、形状和功能,并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比较人体吸进和呼出气体的不同,能描述人体呼吸的过程和作用。拓展活动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除了人需要呼吸,其它的动物也需要呼吸。而人和动物是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是吸进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只有爱护好大自然,杜绝滥砍滥伐的现象,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经历和科学学习基础,也积累了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呼吸”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进行的身体活动,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空气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还没有系统地了解呼吸的器官,认识到呼吸的过程以及呼吸的作用。【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了解环境保护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难点了解人体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教学准备】1.挂图或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2.分组实验材料说明人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实验用石灰水、自封袋、气球。3.教师材料气球 、火柴、石灰水、自封袋等。【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同学们,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好请同学们起立。游戏时请你们闭紧嘴,用手捏住鼻子憋住气,坚持不住就坐下松手。能谈谈刚才屏气时的感觉吗难受、胸闷、头晕等总之憋气的感觉好受吗如果憋不住了我们就要干什么呼吸这节课咱们就研究人的呼吸。(板书课题)(二) 活动探究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呼吸对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没有人能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那关于呼吸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问题,引导出为什么呼吸、怎么呼吸、用什么呼吸、呼什么吸什么等问题。设计意图看似是依据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1.认识呼吸器官首先我们先来搞清楚用什么呼吸,你觉得我们都用什么来呼吸生答部分呼吸器官,师记录在黑板上可能有的同学对于身体里面都有哪些器官不太清楚,我们也没法把它打开来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身体内部的结构图,你可以在图上把他们圈出来,一个小组一张。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交流,达成共识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那下面我们就一块来看看整个呼吸过程。首先空气从哪里进去鼻子和嘴巴有什么不同鼻子里边有鼻纤毛,可以把大颗粒的微尘挡住,而嘴巴不行。另外鼻子还有什么对粘液,它可以粘住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鼻腔保持湿润,鼻腔还能温暖吸入的空气。所以我们一般要用鼻呼吸。从鼻子进去以后,空气又到了咽、喉(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湿度调节和清洁作用)、气管、支气管(有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湿度和防御等功能)再到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场所),然后再出来,怎么出来对又原路返回。(别讲解位置边介绍器官的构造)鼻、咽、喉在人的头部。气管在人的胸腔内,表面呈一环一环的,很有弹性。气管从上往下不断分支,成为支气管和很多小支气管,像树枝一样。肺在胸腔内,有两个一一左肺和有肺。肺很有弹性,由很多很多小肺泡构成。肺泡内是空的,与小支气管相通,可以容纳气体,表面包着很多很细的血管。设计意图在学生对呼吸器官模糊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展示与讲解,加深学生对呼吸器官的认识。2.吸什么呼什么你看我们呼出的气体和吸进的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你觉得他们是一样的气体吗想一想,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看法。我们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那么到底一样不一样,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火柴燃烧的时间,一样吗不一样。详细说明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的时间很长,一直燃烧完毕。在呼出气体的瓶里燃烧时间很短,很快熄灭。这个实验充分说明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成分是不一样的。既然吸进和呼出的两种气体是不一样的,那谁知道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好像以前妈妈说过。大家觉得她说的对吗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氧气,大家都知道,那么怎样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呢实验验证。如果要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要先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特性,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是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接下来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给同学们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根据刚才学习的二氧化碳的特性,我们可以向澄清石灰水内充两种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如果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那应该就是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同学们已经有了实验思路,我们接下来就来动手实验吧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分工。你们小组是怎样分工的(A负责收集空气;B负责收集呼出的气体;C负责倾倒石灰水;D负责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好实验记录单。)他们的分工非常的具体,明确,其他小组也是这样分工的吗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看大屏幕(操作过程要严密、实验器材轻拿轻放、认真观察做好记录,注意安全)好,那就开始动手实验吧投影仪交流学生的实验单,实验结论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相同, 吸进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较多,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的含量较多,氧气的含量较少。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们明白吸进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同学们再回想刚才老师做的演示实验,还记得哪种气体可以让火柴很快熄灭吗呼出的气体。既然刚才大家验证了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大家是否还可以整理出二氧化碳的另一个特性呢小组讨论。交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今天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1、不支持燃烧2、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到了二氧化碳的第二个特性,这样这节课学生掌握了二氧化碳的两个特性。3.怎么呼吸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我们先来做一次深呼吸感觉一下。像老师这样一只手按在胸部,另一只手按在腹部,然后吸气、呼气,再吸气、呼气,胸部和腹部有变化吗有什么变化出示动画演示其实在呼吸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就是膈(在图上指出),那么膈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来做个模拟实验。出示呼吸模拟装置小视频,让学生认识装置各部分模拟人体的器官,然后演示操作。设计意图通过模拟装置的展示,能生动形象地展示人的呼吸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三) 拓展延伸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了我们在呼吸的过程中,吸进了较多的氧气,呼出了较多的二氧化碳。可是有一种东西和我们的呼吸正好相反,它吸收了较多的二氧化碳,释放出了较多的氧气。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绿色植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那我们整个世界是不是就被二氧化碳充斥满了呢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说的真好。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了解了二氧化碳的特性不支持燃烧,可以让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我明白了呼吸对我们很重要。我知道科学的结论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我们在实验时小组合作的很默契,所以我明白小组同学团结合作很重要。我明白了实验过程每一个细节都要严谨,否则实验结论就可能完全错误。我知道了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爱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五) 教师总结大家今天的收获可真多,不过要纠正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说法,我们不能说吸进了氧气,呼出了二氧化碳,而是吸进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较多。至于这两种气体中还含有哪些成分,大家可以作为课后拓展,留待课后继续探究,好吗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地完成了这节课,我感到非常高兴,谢谢大家下课。【教学后记】17.运动和呼吸【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人的呼吸和消化”中的第二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呼吸的科学概念、各呼吸器官的名称及作用,并能够描述出人体呼吸的过程。教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分别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对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引出“肺活量”的概念;再通过实验探究的形式,了解肺活量与呼吸及运动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肺活量,保护自身的呼吸系统。【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可能会知道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以及对肺活量有所认识,但都属于粗浅、零碎、模糊的。而像肺活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对于大部分三年级学生而言还缺乏基本的认识。所以本课教学的着力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来观察运动与呼吸间的关系;(2)对于肺活量大小的认识,通过游戏、讨论、改进、制作简易肺活量测量仪、自测肺活量等逐步帮助建立;(3)对于运动与肺活量大小的关系,重点通过数据的比对、分析、资料的阅读等帮助建立。【教学目标】通过亲生体验知道运动前和运动后呼吸的变化规律;再通过用肺活量测试仪验证,了解肺活量与呼吸的关系。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实验并学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知道运动与肺活量间的关系以及常见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运动前和运动后呼吸的变化规律;难点知道肺活量的测量以及了解肺活量与呼吸的关系。【教学准备】1.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不同状态下一分钟呼吸次数和肺活量记录表;2.每组学生准备5L空塑料瓶一个,水槽,水,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软管,记号笔等;3.教师课件;气球、肺活量电子检测仪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新课前,老师做一个调查你们当中哪些同学平时爱运动请举手。还不少,很好你们运动结束后有什么感觉(心跳加快、喘不过气来、很累、口渴、想休息、......)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感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呼吸困难、呼吸的速度加快了,对吗对看来运动与呼吸有一定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用数据来说话,通过测出几组数据来分析研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测量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1.运动前的测量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呼一吸才算呼吸一次,我们来试着做几次吸,呼(反复三次)设计意图加深学生们的认知,以确保学生能较为准确的思考呼吸的次数。猜一猜,在平静状态下自己一分钟能呼吸多少次(20、25、30、45)怎样知道大家的猜的对不对呢(测量一下)说的好,我们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请每位同学拿出记录表。我们先来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老师说开始,你们就默默地数着自己的呼吸次数,时间到了就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温馨提示一呼一吸算一次,一分钟时间哟指名汇报呼吸次数,与猜测的进行比较。然后同学之间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如果我们想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同一组数据,一般情况下是3次。设计意图由于时间的问题,一节课难以保证在同一条件下,进行3次测量,在对比全班学生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得出较为理想的数据,但必须要让学生严谨实验的认知。2.运动后的测量 如果我们运动一下,预测呼吸次数会怎样变化(呼吸次数会增多)我们现在一起做一个原地高抬腿跑运动,验证一下运动后是不是呼吸次数增多了每个学生请离开座位找一个空地站着,为了确保运动的频率一致,老师准备了一个小鼓,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敲击进行左右腿的交替,可不要偷懒哦设计意图小鼓的准备,是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尽可能地保证单一变量的原则。运动结束,原地不动测量呼吸次数,并记下数据。同学们感觉累了吧,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1分半以后同学们再测量一下自己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3.观察、分析、比较接着请同学们再把表格中的自己的数据进行比较,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比较,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比较,你们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较得出平静状态下呼吸次数少,运动后呼吸次数多,休息过会呼吸次数又会减少。)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数据,并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况下,得出较为完整的实验结论。板书平静少慢运动多加快(身体胖的同学增加的多,有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增加的多,不喜欢运动的比喜欢运动的增加的多)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如果不停地运动,每分钟呼吸次数会一直增加吗(不会。)。(三)学习自制肺活量测量仪的制作1.认识“肺活量”我们发现,同学们在运动之后呼吸的次数增加的不一样,每个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这是为什么呢(不知道)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秘密吧他们的肺活量大小不同。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是可以测量的。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吹气球游戏规则吸足一口气,然后用这口气去吹气球,呼完后要拧紧,只允许呼一次。然后按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大的标1号。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能较为直观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肺活量的含义,符合学生的认知层次。这个游戏实际是在了解同学们的肺活量的大小。气球吹的大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大,气球吹的小的同学他的肺活量就小一些。你们对刚才的结论有什么看法或者建议吗(不准确、不科学)2.自制肺活量测量仪我们都知道在体能测试中,会通过肺活量测试仪来测量肺活量,在我们没有的情况下,该如何做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仪,从而比较准确地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大小呢师生讨论、确定简易肺活量测量仪制作方案设计意图教师应尽可能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迁移应用,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从而能思考出肺活量大测量方法。小组尝试制作,在此基础上每位同学利用简易肺活量测量仪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做好小组记录。分析比较每个小组学生肺活量的值与呼吸次数的关系。比较汇总的数据,有什么发现(肺活量大,呼吸次数少;肺活量小,呼吸次数多)出示肺活量电子检测仪,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请班内肺活量比较大的几位同学和相对肺活量比较小的同学上台测试,进行数据的验证。(四)探究运动与肺活量的关系什么原因可能导致我们肺活量有大小的呢(体质、性别、年龄、运动的情况)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访肺活量大的同学,让他们自己说说什么原因。出示一组资料运动员与平常人的肺活量数据统计,有什么发现你觉得肺活量大好还是小好为什么(大比较好)教师小结肺活量大,说明你的肺功能健康,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或者爬山、爬楼梯等运动后,就不会出现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经常运动,特别是参加长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就能不断锻炼我们的呼吸器官,增加我们的肺活量。(五)拓展延伸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呼吸器官非常重要,那如果呼吸器官生病了,一定很难受吧谁有这方面的体验(感冒、咳嗽、哮喘、鼻塞、肺炎等)看来,呼吸器官生病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和麻烦。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播放健康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的对比图片)那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防止他们生病呢(不吸烟、远离二手烟,不随地吐痰,空气不良时出门带口罩,经常用淡盐水漱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呼吸新鲜的空气等。)很好同学们,你们说得真不错。关于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老师也查阅了许多资料,这里有一组图片,咱们一块来看看。(大屏幕播放播放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锻炼身体,爱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呼吸器官。并制订一份家庭锻炼计划,坚持锻炼,几个月后测测自己与父母亲的肺活量是不是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教学后记】18.食物的旅行【教材分析】本课从整体到局部,从经验到理论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形成了模糊的前意识,将前概念清晰化,同时能清晰发现疑问点和难点。在学生画出的图中挑出较多认可的一幅,说出理由,以此阐述思考线路。第二部分,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将丰富的经验理论化科学化。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并了解每一部分在其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用漏斗模拟口腔,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将内部不可视的消化器官直观化,突破难点。第四部分,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学情分析】从出生时起,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食物,学生每天都在体会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也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充满了好奇。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模糊的,体内器官的不可视化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学目标】认识消化器官,它们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模拟实验,了解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自我观察和总结,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难点了解消化器官中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气球、漏斗、软塑料管、胡萝卜【教学过程】(一)在人体轮廓图上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图”。1、胡萝卜导游出场揭示课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2、请学生品尝胡萝卜,体会胡萝卜在嘴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猜测胡萝卜会被送到哪里去。3、根据猜测胡萝卜旅游路线,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游图”。4、学生从中挑出最认可的一幅,并阐述理由。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写出器官名称,引出前概念,学会排序(二)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1、正确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咽部、食道、胃、肝脏、肠道等,讲解、然后分发拼图和白纸让学生完成消化器官连接图;2、指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路线。3、观看动态流程图。设计意图对前概念进行自我修正。了解食物经过的器官和顺序,更正学生的认知偏差。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及食物的旅行路径;加强学生的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让神秘的器官可视化,增强对事物认识的直观性。用动态流程图避免简单枯燥的介绍,快速的更正学生的认识偏差。(三)模拟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1.用漏斗模拟口腔,用气球模拟胃,用软塑料管模拟食道。2.在圆气球的底部一侧剪开,依次连接各个“消化器官”,用胡萝卜块表示吃进去的食物,让它从“口腔”开始旅行,直至从“肠道”钻出。设计意图动手实验感受不同消化器官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完善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并对自己之前的概念进行修正。加强学生的动手和感知能力,学会发现和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感受,共享彼此的发现。(四)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1.消化道是通过什么方式使食物前进的2.人倒立时,吃进去的东西会怎样行进3.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设计意图通过提示养成一定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后记】19.食物与营养【教材分析】食物与营养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本课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给食物分类,并通过分类了解食物的多样性。第二部分,介绍科学概念,营养素和七大营养素。在此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为下一节课学生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的打下基础。第三部分,实验活动,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两个实验,一个是用碘酒检验食物中的淀粉。另一个是设计实验检测花生中是否含有油脂,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第四部分,为自己设计科学食谱,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学情分析】食物是学生每天都需要的,也清楚需要摄入不同类别的食物,但对为什么要摄入不同类别的食物还有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的类别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这节课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而生活经验,将其转化为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教学目标】人体所需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食物中的六种营养成分在人体中的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作用。难点(1)食物中营养成分对人体作用的理解;(2)辨别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教学准备】碘酒、土豆、萝卜,花生,油,胶头滴管、表面皿、烧杯、白纸,食物卡片。【教学过程】(一)给食物分类1、列举常见的食物2、分发常见食物的卡片。3、给食物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设计意图大量的美食图片,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回味美食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食物的丰富。借助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还可以引发学生对食物营养的思考,从而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进入本课的研究主题。(二)介绍科学概念,营养素和七大营养素。1.介绍营养素的概念。2.通过食物举例介绍七大营养素。3.通过阅读资料,完成记录表。设计意图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在教学实施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地进行,本次探究活动是无法通过实验验证来完成的,所以采用阅读探究的方式来完成。侧重点就放在了搜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训练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利用教师准备的通俗易懂的资料和书上的资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突出重点,初步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对人体的作用。(三)实验活动,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1)淀粉的辨别方法A、通过游戏让学生,获得淀粉遇到碘酒会有变蓝现象。B、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2)脂肪的辨别方法出示四种食物,让学生自行在白纸上涂涂,仔细观察。让学生自己获得体验,并获得辨别脂肪的方法。(3)介绍其他可以获得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方法。设计意图实验是科学的生命线,倡导实验和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是当前小学科学课改的理念。实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也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同时我还注意了三个实验的层次与结构,体现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辨别食物中营养万分的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四)为自己设计科学食谱,1、一餐食物中含有营养成分的统计分析。(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同学早餐食物中的营养进行统计、整理。(2)通过整理、分析获得很多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但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3)给一天的食物按照营养成分进行分类。2、设计自己一天的食谱,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设计意图分类游戏板不但让学生对于分类活动更感兴趣,而且不用学生书写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从而给学生更多整理与思考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按营养成分给一天的食物分类,反思自己在饮食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均衡膳食的兴趣和欲望。【教学后记】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