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天气与气候的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有关的读图、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本节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难点分析天气特征。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学情分析】1.学生的学习基础分析初一学生在小学学习了一些地理知识,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前段的学习,有一定基础。3.学生学习动力分析初一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使教学一开始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理念】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借助于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教材中的信息运用FrontPage技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课程标准】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进入网络,给学生更广阔的世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通过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感受科学精神的教育。【课时安排】12课时【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天气符号卡片【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成了课件,教学活动有五个模块课前热身、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延伸拓展、反思。第一模块课前热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点击第一模块课前热身展示一组各种各样天气现象的图片,如雨过天晴的草原、多云的海港、晴空万里的郊外、白雪皑皑的东北林区等。问题你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片体现的天气现象吗1.学生欣赏图片、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画面中体现的天气状况。2.学生描述上课时教室外的天气状况。创设情境,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说明“课前热身”也可采用以下方法方法1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海尔兄弟”主题歌开始,“打雷要下雨,下雨要打伞,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使学生产生兴趣,引入新课。方法2 用三国时期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引入。第二模块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点击第二模块合作探究展示探究问题l天气有什么特点l天气与人类有什么关系l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l你会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吗学生整体感知探究问题。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天气特征1.展示材料“七月的天孩子的脸”、“东边日出西边雨”、“暴雨前后”(可选择材料按钮,进入材料展示)2.教师适当补充“十里不同天”、“早穿皮袄午穿纱”体现的天气特点。1.学生阅读材料,相互讨论,分析天气的重要特点。明确天气特点是短时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的天气有变化。2.从我们的生活感受,举例说明天气特点。一方面从感性材料入手,另一方面引领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中感悟地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天气概念的内涵。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点击“多云转晴”、“降水概率”、“风向”、“温度”文字,课件将显示其含义。展示材料“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其显示文字白天,多云转晴,降水概率20,风向北,风力3、4级转5、6级,温度38度教师重点解释风力风向的表示方法。1、讨论、分析这则天气消息传达了哪些具体内容2.了解天气要素的含义。3.说说天气的概念。明确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设问过渡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和关注的话题,那么,天气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天气对自已的上学、参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影响。结合生活体验,理论联系实际。天气与人类展示材料一组天气与交通、生活、农业、军事、商业、工程建设等联系的信息资料。要求学生分析资料,进行选择。学生观看资料,简要分析资料,并进行抢答。说明学生回答正确时,课件会显示“祝贺你你答对了”;否则将会出现“再想一想”鼓励性词语。过渡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何提前知道天气状况,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呢讨论了解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学生回答,可能会说出许多的答案看电视、看报纸、听电台广播、上网、打电话(121)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所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对日常生活有帮助,既开阔学生眼界,又活跃思维。形成过程天气预报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播放课件形成过程教师简介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接收数据处理资料、制图分析判断做出预报。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过程简图气象站卫星计算机预报员节目。学生在感性认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同时,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过渡假如没有播报员的说明,电视上出现的天气符号,你能明白其中的含义吗天气符号播放课件天气符号第一页晴、阴、多云、小雪、中雪、大雪;第二页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雷阵雨、雨夹雪;第三页冰雹、雾、霜冻、沙尘暴学生观看课件,按页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边观察边用手比划。图文合一。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其有意注意的时间延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于理解、识记。第三模块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点击第三模块学生活动l认识卫星云图展示卫星云图1.学生观看网页,学习卫星云图的基本知识。2.分析卫星云图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哪些地方有雨或阴天活动由认识卫星云图开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l 游戏“天气符号抢答竞赛”展示常用天气符号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形象记忆熟悉天气符号。1.分组讨论如何识记天气符号熟悉常用天气符号。2.游戏前后桌四人组成一个活动小组;一人出示符号卡片,另三人抢答。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游戏还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l小小天气预报员同学们,你想不想亲自当一回天气预报员我们这里就给你这样一个机会。点击“GO小小天气预报员”进入下一级网页学生模拟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课件显示出的城市天气状况。感受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此模块的总体设计思想通过活动,学生能够看懂电视天气预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四模块延伸拓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点击第四模块延伸拓展l点击“实践探索”展示巩固练习(详见课件)学生完成巩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结果。l点击“链接生活”最早的天气预报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斗争中总结出的丰富多彩的民间天气谚语。(点击“天气谚语”可进入下一级网页,了解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及其含义)请你收集几个天气谚语,了解它们的含义。1.观看网页,学生了解民间流传的天气谚语及其含义。2.课下收集几个天气谚语,了解它们的含义,并与同学们交流,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观察、验证所收集的天气谚语在现在的准确性。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l点击“链接网络”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随时获得天气预报和气象知识。进入“友情链接”中央气象台中国气象局中国科普博览学生观看网页内容。(有条件的学生进入友情链接)学生学习使用现代化手段,拓宽知识面。第五模块反思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点击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投入程度、合作态度等,引导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质疑,为激励学生课外探究做好铺垫。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得最好的过程、最喜欢的环节和收获最大是什么学生自由质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点击“课外探究”进入下一级网页展示探究内容“收听天气预报”、要求。课下探究帮助学生熟悉各种天气符号,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的意识;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科学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