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3.2《八颗行星》.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3.2《八颗行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3.2《八颗行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八颗行星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2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继续研究太阳系,第1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太阳系中的天体,虽然并未着重讲解八颗行星,但是这些行星的名称都被提及,学生会有一定的印象。来源学科网ZXXK教科书探索板块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第二个活动是八颗行星排序,第三个活动是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活动,学生最终建立起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对八颗行星的位置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分析】让学生建立太阳系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是本课的重要活动。学生利用提供的八颗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建立的行星相对位置模型,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八颗行星在太阳系的空间分布不是均匀的。在太阳系中,八颗行星是十分渺小的。本课不仅会加深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对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十分有益。【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其特定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科学探究目标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科学态度目标1.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2.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事实是有一定距离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重难点】重点按一定比例对八颗行星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应排序。难点利用材料建立行星相对位置关系模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太阳系示意图。2.提出问题太阳系的八颗行星有哪些3.学生简单回答,教师板书行星名称。4.继续追问八颗行星是如何排列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忆各行星的名称,引发学生对天体大小和相对距离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是对学生关于八颗行星的原认知进行调查。二、探索1.阅读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来源学科网ZXXK(1)出示八颗行星的基本数据表,请学生分享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预设学生能够感受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相差比较大,大小相差也比较大。(2)学生自由分享,根据八颗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数据找到距太阳“最近”和“最远”的行星;根据八颗行星的赤道直径数据找到“最大”和“最小”的行星。2.给八颗行星排序。预设学生进一步将数据进行一一比较,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和排。方法1按离太阳的远近排序。方法2按直径大小排序。出示学生活动手册,学生将排序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3.建立行星的位置关系模型。(1)给每个小组准备材料三条长度相同的纸带、透明胶、双面胶。来源学科网(2)学生将每条纸带对折四次,然后将纸带粘连成一条长纸带,在长纸带的折痕处标记数字。(3)教师引导如何确保八颗行星都能排列在长纸带上,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应该排列在哪一个折痕处预设此环节各行星均可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再写上名称,虽然八大行星的基本数据表中有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但是行星直径大小相差巨大,无法在纸带上呈现,行星直径大小的数据无须处理。(4)学生对照折痕的数量,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将八颗行星标记在长纸带上。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排序、建模三个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排列和大小的规律。排序活动只是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比较,为后面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时处理数据建立基础,降低难度。三、研讨1.教师引导学生将制作好的纸带模型,以太阳为中心,按照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八个不同的方向粘贴在班级黑板上。2.教师将各小组相同的行星以弧线相连,绘制出八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3.组织学生交流你们是如何处理数据的预设处理数据的方法不同,制作模型的效率也会不同。因为处理数据是一个难点,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各小组处理数据的方法。4.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全班制作的八颗行星位置模型,你有什么认识或问题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真正地去建立行星位置关系模型,并将全班的模型放在一起观察。学生会发现,这些图片与真实的太阳系相差得太远,实际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实在差异太大。根据数据来建模,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建模过程的客观性。四、拓展布置课后观察活动观察木星,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借助双筒望远镜来观察。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探索宇宙带来了哪些便利来源学*科*网Z*X*X*K设计意图持续而有效的课外观测活动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宇宙的欲望,帮助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木星巨大而又明亮,很容易辨认出来,并且我们还可以借助双筒望远镜等工具来观察木星及其卫星,让学生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观测工具的进步,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逐渐深化。【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两处需要记录一是让学生给八颗行星排序,二是将整理后的数据记录下来。给八颗行星排序有两种方法,学生只需要根据排序要求把数据进行比较,很快就能完成排序。虽然排序的难度不大,但给八颗行星排序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与自身大小没有关系,也为学生进一步处理数据建立基础,降低难度。学生在建立纸带模型时,长纸带会有40多个折痕,利用长纸带的折痕数量作为参考,40多个折痕的长度与距离太阳最远的海王星的距离数据449600(万千米)做比较,就能给学生在处理数据时一些启发。从远处着眼,学生能够更好地对八颗行星进行布局,避免出现画不下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