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表格式,共34页)1石头教案2玩泥巴教案3沙子与黏土教案4水是什么样的教案5玩转小水轮教案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案7找空气教案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案9空气是什么样的教案10形形色色的动物教案 11多姿多彩的植物教案12动物人教案苏教版科学一年级1.1石头教学设计课题 1.1石头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石头的特征、分类及用途。2、能够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与教、同伴交流。重点了解石头的特征和用途。难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情导入导入师问同学们,看看这些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出示相关图片)答石头引发学生想象空间,思维发散。 利用平时常见房子,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导入新课1、出示问题 看看这些石头有你喜欢的吗我们一块走进今天的课堂石头。(出示石头图片)同学们看到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产生兴趣。学生挑选自己的石头,为后来观察石头特征做准备。讲授新课一、发现石头1、出示问题在人们周围哪里能见到石头反馈(出示假山、花盆、海边、石磨、石碑、石路图片)2、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 了石头的家在江、河、湖、海、海滩、山上、公园3、出示问题你们用石头玩过哪些游戏反馈石头拼图、溅水泡、石头绘画、手拼石子(出示相关图片)二、石头特征1、捡一块石头,仔细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2、老师从哪几个方面观察并描述石头是什么样的 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你手里的石头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相关图片)3、学生思考,自由讨论。4、学生大胆描述表面不太光滑颜色土黄色大小比鸡蛋大一点形状椭圆形斑纹有黑色斑点5、拓展你知道石头还有哪些特征吗老师讲述石头不论大小都会沉入水中。 铁锤敲击石头能发出火花; 石头不能生长也没有死亡; 6、捏一捏石头什么感觉你们说说石头与鸡蛋相碰谁厉害出示石头与鸡蛋相撞的图片,突出石头硬的特征。7、石头特别的硬,所以我们平时玩石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乱扔防止打伤人的道理。三、石头分类1、给石头分类,说说你是怎么分的。2、学生讨论按斑点分、按颜色分、3、小结石头是五彩缤纷的,也是形状各异的,所以它的分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四、石头用途1、出示问题石头都有哪些用途呢建房子、做手链、造桥、铺路、做石雕(出示相关图片)2、古代人还能石头能做工具。石斧、石锤、石刀(附上相应图片)3、小结各种各样的石头放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用途,所以说人们生活离不开石头。4、小结石头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小朋友们在活动结束后,可和自己喜欢的小石头一起做游戏,也可以回家后,把你们发现石头的秘密告诉爸爸和妈妈。学生拓展视野,了解更多的地方有石头。石头游戏让同学们更加对石头感兴趣。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石头,并能用简单在语言描述石头在特征。通过石头与鸡蛋实验,了解石头在硬的特点。知道了石头的特征,那么让同学按自己的方式给石头分类。知道了石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古代人用石头做工具。日常生活中,学生认识石头的范围并不广泛,这里拓展一下,让学生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教师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学生亲身体验更能形象地了解石头的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大胆描述。教师讲解石头的分类不是唯一的,同学们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给石头分类,从而加深对石头特征的深入了解。石头不仅漂亮而且还有好多的用途,不同的石头用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讲解古代人用石头能做哪些工具。课外延伸石头展览馆出示展览馆的石头图片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了解更多的知识。课堂练习我知道1、 石头的家在江河)公园马路2、石头的作用有(建房)做手链建桥做石雕3、我们古代用石头做(石斧石锤(石刀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的成果。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布置作业1、在你喜欢的石头上绘一幅你喜欢的画 2、设计一幅有创新的石头拼图。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把科学延伸到生活中。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课堂小结这堂课同学们通过发现、观察石头,了解石头的特征和分类,我们还知道石头除了可以盖房子,还可以制作工具、装饰品、首饰等,它的用处真大。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苏教版一年级1.2玩泥巴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1.2 玩泥巴单元1学科科学年级一年级学习目标1、感知泥土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2、体验自由、大胆创造的乐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难点能够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思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情导入导入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群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出示相关图片)答玩泥巴学生认真看图,熟悉的游戏,揭示课题。 利用平时常玩的游戏,帮助理解并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出示问题我们今天也来玩玩泥巴看看谁玩得最好走进第二课玩泥巴 (出示学生玩泥巴图片)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后面讲解做泥巴做铺垫。讲授新课一、玩泥巴的过程1、出示问题你玩过泥巴吗看看他们是怎么玩泥巴的2、首先我们准备好土,最好是一些粘土。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准备做泥巴了哦。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限时比赛,我们首先把做泥巴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介绍一下, 同学们要认真听哦4、拣出不是泥土的东西。(突出“拣”)出示问题泥土里有什么呢(提示杂草、树叶、石头)出示相关图片5、把大块的泥土捻捻碎。(突出“捻)出示问题为什么又是拣又是捻呢反馈泥土里的杂质和大的土块都会使土的粘合度受到影响,所以这两项工作要仔细. 出示相关图片6、选择筛子。(突出“选”)出示问题及图片想一想,先用哪个,后用哪个选筛子接下来做什么呢反馈先用粗筛子再用细筛子,接下来我们要开始筛泥土了。7、筛泥土(突出“筛)提示土越细越适合做泥塑。出示相关图片。8、做泥巴把筛出的土加水和成泥,做一个你喜欢的物品。(出示相关图片)9、注意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易揉捏。突出“加水要适量”10、你看他们 有的捏、有的搓、有的揉”,玩得多高兴接下来我们分组来欣赏他们的泥巴作品(出示同学们认真做泥巴的图片)11、出示小组同学们限时合作的泥巴作品。(出示三个小组的代表作)讨论快来介绍一下你们的玩泥方法吧出示同学们做的泥巴作品12、同学们交流做泥巴的方法。13、小结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你们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特色的作品,你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出现的作品也是充满童趣的14、把泥塑烧一烧,会变成有用的陶器哦(出示烧泥塑的图片)15、出示陶器作品图片16、小结从柔软在泥巴到精美的陶器,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啊 三、课内拓展1、联系生活,想一想,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反馈瓷杯子、瓷碗、砖2、玩泥巴的好处1、锻炼肌肉 2、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4、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学生按照老师的步骤认真做好每一步,亲自体验的乐趣 最后在做泥巴的过程,感受泥土的泥性,他们方法不一,做出的成品也是各式各样。整个过程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变成我们日常生活熟悉的陶器。了解做泥巴对我们有很多好处。引导学生土和处理应该怎么做。学生亲身体验更能形象地了解泥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在制作过程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教导学生泥巴经过他们的小手都会成为一件特色的作品,泥塑经过烧制就变成了陶器,了解了这些常识,寻找生活中的陶器。以及做泥巴对我们有什么一益处。课外延伸(出示施釉陶瓷图片)发挥课外连接的作用,了解更多的知识。课堂练习我知道1、你会用泥巴做成(大树)(动物)( 杯子)2、做泥巴的方法有(搓)(印)(捏)等3、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做泥巴的过程。(自由发挥)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学习的成果。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布置作业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晒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把科学延伸到生活中。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激励学生把兴趣进一步引向校外。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看到了学生们参与的热情,自己动手,感觉泥性,把泥巴玩出新的方法,这不仅发展了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总结全文,整体掌握。1.3沙子与黏土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1.3沙子与黏土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2、探索并感知黏土的基本特性。3、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重点探索并感知沙子和黏土的基本特性。难点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沙子吗反馈海滩边,沙池等地方都可以看到沙子。2、展示图片广阔的沙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沙漠里的沙子是什么样子的反馈黄色的、干燥的、小颗粒状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引入沙子和黏土的概念1、沙子是指细小的石粒。2、将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二、探究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1、提供材料干沙子、干黏土。2、让学生随意玩沙和黏土,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的步骤,感受沙子和黏土的特性。3、谈话同学们在接触了沙子和黏土之后,有什么实际感受呢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反馈触摸到沙子时,感觉比较硬,抖一抖手,沙子就从手中掉落,不会在手上残留。触摸到黏土时,感觉比较细腻,稍稍有一些粘手的感觉,并且无法从手上掉落干净。答干沙子的特点不沾手、颗粒大、粗糙。干黏土的特点沾手、颗粒小、细腻。三、探究沙子和黏土对水的保持1、提供材料干沙子、干黏土、水。2、请学生分别用两个同样的塑料杯(杯底打孔)装等量的沙、土,再请学生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观察现象并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反馈盛黏土的瓶只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水被黏土吸收;沙子中的大部分水较快地从瓶底流出,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3、谈话同学们观察到了同样的水进入到沙子和黏土中之后有不同的结果,这个现象,是跟沙子和黏土的特性关联的。沙子的颗粒大,颗粒和颗粒之间的孔隙就大,所以保水性就差,水从沙子中经过,大部分都会流出了。而黏土的颗粒小,颗粒之间的孔隙也小,保水性比沙子强很多,所以水经过之后,大部分都被黏土吸收了。四、沙子和黏土的应用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个图片,猜测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展示沙堡、瓷娃娃、泡菜坛、沙画的图片)答沙堡沙子瓷娃娃黏土泡菜坛黏土沙画沙子设计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置实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入沙子和黏土的概念,加深学生的科学观念。对沙子和黏土的特性进行对比,便于学生记忆。扩展沙子和黏土的应用。课堂练习1、沙子是指细小的(石粒)。2、泥土放进瓶里筛出的就是(黏土)。3、干沙子的特点(不沾手、颗粒大、粗糙)。干黏土的特点(沾手、颗粒小、细腻)。学生回顾课堂内容。练习课堂小结沙子是指细小的石粒。将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干沙子不沾手、颗粒大、粗糙。干黏土的特点沾手、颗粒小、细腻。沙子的颗粒大,颗粒之间孔隙大,保水性差。而黏土的颗粒小,颗粒之间的孔隙也小,保水性比沙子强很多。总结板书沙子不沾手、颗粒大、粗糙。颗粒间孔隙大,保水性差黏土沾手、颗粒小、细腻。 颗粒间孔隙小,保水性好板书4.水是什么样的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4.水是什么样的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察了解水的特征。2、能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3、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重点能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形态特征。难点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谈话在今天的课堂之前,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1)双手抓不起,千刀万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2)越洗越脏。(3)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反馈没错,这些谜语的答案都是水。2、水是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物体,你们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用水的例子吗反馈洗菜做饭、洗衣服、刷牙、浇花。谈话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来亲自探索下水的特性吧。积极参与课堂表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课堂的开展。讲授新课一、探究水的特性1、师问大家对于水这么了解,那你们能在实验盘中的五只杯子里辨别出哪个是水吗记得要充分运用你们的各种感官哦。(让学生分别用眼、鼻、舌、手来辨别它们的颜色、气味、味道。)注意提示学生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水讨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反馈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引入 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水的特征了,现在老师问一个问题,水有形状吗让我们动手来探究一下。(1)提供材料水、各种形状的瓶子。(2)将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3)总结水的形状不固定,它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变化。因此水是没有形状的。3、引入接下来同学们试着用手接一接水,观察水的形状。反馈水不能保持住固定的形状,会从指缝中流走,说明水有流动性。4、引入请同学们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要先滴一滴,过一会再滴一滴。反馈后滴的水珠会和之前滴的融合,这也是因为水具有流动性。5、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二、水在生活中的分布1、师问现在我们对水已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同学们知道在自然界中哪里有水吗反馈天空中、地表、地下、空气中、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水分。2、师问那么水在大自然中是如何流动的呢反馈水先是在江河湖海中流动,被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到天上,成为云;云到了适当的时候就变成雨下到地上,又汇集到江河湖泊中,当然,有些水流进了地下,有些水结成了冰。最后,很多水又回到了海。通过感官观察水,增强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设置动手探究,让学生对水的认知更清晰。举出自然中的水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水的认知,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让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入液体的概念,让学生有宏观认知能力。课堂练习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2、水是(没有)形状的,水有(流动)性。3、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C)。A.固体 B.气体 C.液体练习课堂小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水是没有形状的。水有流动性。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并且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总结板书无色无味水透明没有形状流动性板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5.玩转小水轮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5.玩转小水轮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2、了解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认识水流有力量。3、了解水轮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制作小水轮,让小水轮转起来。难点了解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认识水流有力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展示小水轮的图片。)引入游乐场中的水轮车转动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2、谈话研究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组装前先看看小水轮的组成。通过小水轮的转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一、组装小水轮1、提供材料铝片、铁丝、切好的胡萝卜。2、组装步骤(1)准备好材料。(2)依次在胡萝卜中插入铝片和铁丝。(3)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二、探究小水轮转动的秘密1、引入试试各种方法使小水轮转动起来,比如用嘴吹、用手拨。反馈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小水轮转动,但是转动得很慢、不灵活。引入同学们能不能想出什么方法,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灵活反馈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2、设计实验步骤(1)要求学生把组装的小水轮放在支架上。(2)学生实验用水冲小水轮。3、提问水为什么能使小水轮转动答水从高处往下流动时会产生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实验说明水流有力量。三、探究水轮转动快慢的秘密1、引入根据同学们玩小水轮和平时的生活经验,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判断小水轮转得快与慢反馈当小水轮转动时,看轮叶密,就说明小水轮转得快;看轮叶疏,就说明小水轮转得慢。引入请同学们想一下,要使小水轮转得快,你有什么办法请大家自主探索并实验验证。2、设计实验步骤(1)水位高低的对比实验1.用一定的水量冲小水轮,在高水位冲下,观察水轮转动快慢。2.用同样水量冲小水轮,在低水位冲下,观察水轮转动快慢。3.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水量一定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快低小水轮转动慢3、(2)请同学们想一下,要使小水轮转得快,你还有什么办法请大家自主探索并实验验证。(3)师问能不能用纸杯代替漏斗做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反馈四、流水的力量应用1、提问水塔为什么造的很高反馈水塔必须足够的高,才能产生足够的压力将水送到楼房的顶层。2、引入水轮可以借助水的力量转动,那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反馈引水灌溉农田、水力发电。学生动手组装小水轮,加强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记录实验结果,培养严谨的习惯。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性。通过实验探究,加强学生对水的力量的认知。拓展学生视野。课堂练习1、小水轮能被水冲转动说明(水流有力量)。2、水位高,小水轮转动得快;水量大,水的力量就大,小水轮就转得快。()练习课堂小结水从高处往下流时会产生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小水轮转动,水流有力量。水位高,小水轮转动的快。流水的力量可以引水灌溉农田。水力发电。总结板书转动小水轮流水的力量灌溉农田、水力发电板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6.盐和糖哪儿去了教学设计课题 6.盐和糖哪儿去了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 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2、 进行水溶解物质的实验。3、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重点进行水溶解物质的实验。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提问有两杯分别是糖水和盐水的水,你能区分出糖水和盐水吗用什么方法呢反馈试着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思考既然是糖水和盐水,为什么看不到糖和盐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简单的实验引出本节知识。讲授新课谈话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沙子、红糖、食盐。仔细观察各物质的样子,如果我们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大家先猜一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展开讨论。)一、探究溶解实验1、提供材料红糖、盐、沙子、量杯、水、搅拌棒。2、实验步骤(1)把它们分别放入水中。(2)用小棒轻轻搅拌。(3)静置三分钟。(4)观察实验结果。3、谈话通过观察之后可以发现,放盐和糖的量杯中,盐和糖溶解到水中了,而沙子仍留在烧杯中。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不会化在水里还能看见,而有些物体与水混合后,就会化在水里看不见。反馈盐和糖溶解到水中了。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二、探究面粉溶解的实验1、引入同学们在尝试了溶解上面几个东西后,再试试面粉会不会溶解呢2、提供材料面粉、量杯、水、搅拌棒。3、实验步骤(1)把面粉放入水中。(2)搅拌一会儿。(3)观察水的变化。4、反馈面粉在水中扩散开,但是没有溶解于水,形成白色的液体,称为悬浊液。三、探究能否将溶解物分离出来1、谈话把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滤纸上,你看到了什么反馈盐水倒过的滤纸没有留下任何东西,面粉倒过的滤纸留下了很多面粉。2、谈话盐已经溶于水了,所以通过过滤无法将盐过滤出来,而面粉没有溶解于水,通过滤纸的过滤,面粉就留在了滤纸上。说明滤纸可以分离出没有溶解的物质。四、观察溶液和悬浊液的区别1、引入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盐可以溶解于水,而面粉不可以,那么加了盐的水和加了面粉的水有什么区别呢2、谈话把加了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它和盐水有什么不同。反馈静置一段时间之后,面粉沉淀到了水的底层,分成了水层和面粉层,而盐水还是清澈透明的。五、生活中的可溶物1、引入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溶于水的物质,同学们能举出几个例子吗那不溶于水的物质呢答可溶于水的洗衣粉、味精、奶粉。不可溶于水的油、豆子、沙子、铁粉。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加深认知。探究认知有的物质不会溶于水。引入溶解的概念,讲解重点知识。引导认知溶液和不溶液体的区别。拓展学生视野,将科学的兴趣拓展到课堂之外课堂练习1、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2、面粉在水中扩散开,能溶解于水。()3、滤纸可以分离出(没有溶解)的物质。练习课堂小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的过程。滤纸可以分离出没有溶解的物质。总结板书可溶解的物质不可溶解的板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3.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3.1找空气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特点。2、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3、知道空气有助燃、充气的作用。重点了解空气的特点。难点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吗2、试着用塑料袋来装空气。谈话在操场上、树林里、教室里和桌肚里试着用袋子装入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探究空气的特点1、谈话同学们已经装好了这种奇妙的东西,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小游戏探究一下,袋子里面的东西是什么。(1)在塑料袋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试着将里面的东西放出来。提问你有什么感受反馈感知到有风流出。(2)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反馈哨子被气流吹响。(3)在压入水中的塑料袋上扎一个孔。提问你看到什么反馈看到有气泡从水中升出。2、总结这种神秘的东西就是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二、空气的重要性1、谈话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尝试憋气,看谁坚持的时间最长。注意不要勉强自己,憋不住了一定要及时停下哦。提问憋气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反馈感到胸闷,气短。因为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拓展思考浮潜时为什么要带一根管子游泳时为什么要张大嘴巴反馈都是因为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浮潜或游泳时通过管子或张大嘴巴吸入空气。2、空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 新鲜空气中含有大约21的氧气,这是维持生命最重要的物质氧气含量降低,人体就会缺氧,当空气中含氧量降到12时,人体就会呼吸困难;降到了7-8以下,就要危及生命。3、谈话同学们知道了空气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那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比如睡觉时蒙着被子,留在密封的车内等。设计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小游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更进一步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的科学观念。课堂练习1、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3、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学生回顾课堂内容。练习课堂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注意不要长时间待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总结板书板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3.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3.2这里面有空气吗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 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气里有空气。2、 知道一些物品的空隙中有空气。3、 能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气里有空气。难点能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空气。那么空气存在在哪里呢请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 引入课堂。讲授新课一、寻找瓶内的空气1、谈话敞口的空瓶里有空气吗让我们动手来探究一下。2、谈话准备好一个塑料空瓶,试着把盖上盖子的空瓶压入水中,再打开瓶盖。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反馈盖着盖子的空瓶压入水中时,水的高度上升了;打开瓶盖之后,水灌入空瓶中,水位就下降了。提问再试试把敞口的空瓶斜着压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反馈水会逐渐注入瓶中,瓶口产生气泡。3、总结这些现象都说明空瓶中存在空气。二、寻找物品空隙里的空气1、师问观察下面的图片,猜测一下这些物品里有空气吗(展示物品图片。)2、谈话试着将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反馈物体的表面冒出小气泡。三、空桶里的空气1、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空桶,你们觉得里面有空气吗2、谈话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到桶里是否有空气呢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讨论总结出检测方法,稍后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交流讨论。反馈将桶密封好,向里面注水,会发现水没办法注入,证明里面有空气占据了空间;将燃烧的香放入桶中并密封好,如果香还能继续燃烧,证明桶里有空气。 四、总结谈话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在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找到了空气。设计实验,加深学生对课堂的感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更进一步认识到空气的存在。通过实验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的科学观念。课堂练习1、 在空瓶子中(存在)空气。2、 物体的孔隙中存在着空气。(正确)3、 所有的地方都有空气。(错误)学生回顾课堂内容。练习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在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找到了空气。总结板书空气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板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3.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3.3水是什么样的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 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2、 知道空气会流动3、 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重点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难点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洗过水是什么样的吗还记得在那课中是怎么观察水的吗今天我们用相同的方法继续研究空气。积极参与课堂表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便于课堂的开展。讲授新课一、探究空气的特性1、谈话大家对于空气已经了解了很多了,我们今天来继续学习空气的其他特性。请同学们试着给气球充气。2、师问 气球里面充满气后,气球鼓起来了,你们观察一下,气球的形状像什么呢反馈有的像棍子;有的像爱心,有的像方便面提问那气球里面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反馈和气球是一个形状的。3、谈话空气随着气球的形状不同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说明空气和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二、探究空气的特点1、师问同学们现在知道了空气也是没有形状的,那么空气会和水一样具有流动性吗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2、谈话请同学们试着把瓶子里面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像图示一样操作。在将空气移到水杯中过程中,会有很多气泡从水中升起。这就说明瓶子里的空气移到了杯子里。3、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将气球对着纸屑,轻轻松开用手捏着的气球口,观察实验现象。提问松开气球口之后,你看到了什么哪里的空气把纸屑吹走了反馈气球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把纸屑吹走了。我们借助纸屑看到气球里的气跑出来了。其实这就是空气在流动。4、总结上面的实验都说明了空气不仅是没有形状的,空气也同样具有流动性。三、总结谈话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具体的形状,空气具有流动性。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观察了石头、沙子、水、空气。今后继续用这些方法观察其他的物质,发现更多的秘密。通过仔细观察,增强学生自主探知的能力。设置动手探究,让学生对空气的认知更清晰。总结空气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空气的认知。让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动手实验,加强学生的科学认知。课堂练习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空气是(没有)形状的,空气有(流动)性。3、空气对人类来说至关重要。()练习课堂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没有具体的形状,空气具有流动性。总结空气板书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形状流动性板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4.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4.1形形色色的动物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动物的名称。2、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3、了解如何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动物。重点知道常见动物的特征。难点了解如何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动物。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师问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动物,你们能认出它们吗试着说说这几个是什么动物吧。(展示多种动物图片。) 反馈分别是蜜蜂、蜻蜓、毛毛虫、蝌蚪、大象、海豚、企鹅。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认识动物的特征1、谈话同学们已经认出了许多动物,接下来让我们做几个关于动物的小游戏,那么试着猜猜这几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吧(1)有头无颈,有眼无眉,无脚能走,有“翅”难飞。答鱼。(2)有位大夫医术高,尖嘴就是手术刀,剥开树皮把病瞧,叼出害虫一条条。答啄木鸟。(3)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宝,从来不耕地,功劳却不小。答奶牛。2、谈话同学们几个小谜语猜的真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做另一个小游戏,我随机抽几个同学上台,让他们随意模仿一个动物的叫声,然后大家一起来猜猜是什么动物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