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5.2 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 第一课时,新知导入,同学们,阅读下面故事,说说你的感受,有一个诗僧名来复,一次朱元璋召见他,并与共饭。饭后他写诗谢恩。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移雉尾,座中红茀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新知导入,结果朱元璋见到这首诗后勃然大怒,下令杀了这个和尚。追究其获罪的原因,竟然是僧人来复的这首谢恩诗中,用了“殊”和“无德”三个字。朱元璋觉得僧人来复在讽刺和讥笑自己。,朱元璋,新知讲解,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新知讲解,一、文字狱,1.阅读课文P12,了解明朝的文字狱。,概念,统治者故意从诗文中摘取片言只语,罗织罪名,对作者加以严厉惩罚,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原因,朱元璋早年曾出家做和尚。大臣不慎触犯对“光” “秃” 僧”一类同音字避讳的,即遭杀身大祸。,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明朝有关“文字狱”的故事。,一天,朱元璋收到一贺信,上面写道,光天之下, 天生圣人, 为世作则。,朱元璋认为“生”与“僧”同音,“光”指没有头发,是骂他当过和尚,“则”与“贼”同音,是骂他参加过反元的起义军,因而大怒,立即把写贺信的这个文人处死了。,新知讲解,2.阅读课文P12,了解清朝的文字狱。,代表人,一方面因为君权在清代进一步加强,清政府为了树立权威,不允许人们有丝毫不满和反抗。 另一方面是因为民族矛盾的存在。清政府虽竭力标榜“满汉一家”,实际上为了保护满贵族的特权,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大力加强思想统治,文字狱就是手段之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残酷,分析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原因,新知讲解,3.阅读课文P12-P13,小组讨论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的目的、后果及影响,目的,巩固专制统治,控制思想文化统治。,后果及影响,文字狱制造了严重的恐怖气氛,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时政,不敢研究现实,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万马齐喑的景象。,拓展提高,课前查阅资料,说说你都知道哪些清朝有关“文字狱”的故事。,查嗣庭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止”。 这本是诗经中的一句话,却被清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流放边远地区。,、,维 止,一,维,止,沈德潜 黑牡丹一诗的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他是乾隆年间的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极受乾隆赏识,并不断加以提拔,二人私交甚厚。但在沈德潜死后某年,乾隆发现沈有“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咏黑牡丹的诗,勃然大怒,命人开棺戮尸,仆其墓碑。,新知讲解,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如何评价清政府编撰四库全书,二、四库全书的编纂,材料一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13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材料二在编纂过程中,全国图书都要进行检查,不利于满清的文献都被禁毁。查缴禁书竟达3000多种,15,0000多部,总共焚毁的图书超过70,0000部,禁毁书籍与四库所收书籍一样多。,新知讲解,四库全书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它在传承文化方面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汇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传播中国古代文献作用。,消极影响大批书籍被认定对清朝统治不利。遭到销毁或篡改,清朝加强了文化专制。,拓展提高,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关四库全书的资料吗,四库全书其实是一部“四不全”的次品乃至废品。何谓“四不全”因为在编修过程中,数目惊人的书籍遭到了焚毁、删削、篡改、错讹的厄运,而这一切都是蓄意为之。 一、焚毁。四库全书收录全文的图书一共有3461种,成书79000卷,近7.7亿字。编修中明令禁焚的书籍就有3000多种,几乎与全文收入的总数相当,这还不算上因当时诏令上缴违禁书籍在民间造成的恐怖氛围,百姓偷偷焚毁的书籍,合计起来被毁掉的书籍恐怕不止万部,这实在是一场文化大浩劫。,拓展提高,二、删削。乾隆四十一年诏令书籍内如有只须删改的字句,就不必因此而废掉全书;乾隆四十四年,禁网已注意到地方志;乾隆四十五年,注意力伸到野史诗、演戏曲本、小说等俗文学领域。 三、篡改。乾隆五十年,改明末纪事本末中“吴三桂击走李自成”为“清军击走李自成”。,新知讲解,三、八股取士,1.阅读课文P13,小组讨论明清时期我国的科举考试有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内容,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明朝科举的教科书,新知讲解,答题观点,考生必须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形式,必须分为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 考生不得发表新论,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程朱学派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议论的开始,起讲后入手之处,,,,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讲,破题,承题,八股文起源于明初,完备于明中后期。,明朝乡试试卷,科举考试的三级,,第一名状元 第二名榜眼 第三名探花,历史小知识,,,,,,隋唐,明清,内容,要求,文体,项目,广泛,不受约束,无限制,四书、五经,八股文,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隋唐与明清科举制比较,2.小组讨论根据表格内容,对比隋唐与明清科举制的不同。,新知讲解,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3.结合上述表格,讨论明清的八股取士,有什么危害,蒲松龄描述参加科举的举子的七种表情,新知讲解,资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 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观点1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在古代来说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在历史上也发挥过很大作用。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大合理。 观点2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为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顾炎武这种批评是对的。,4.阅读课文P13的资料,讨论相关问题。,(1)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要大,他认为八股取士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2)结合科举制度的演变,说说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拓展提高,阅读范进中举节选,谈谈你的对范进表现得看法,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拓展提高,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第一课时。了解明清加强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危害,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从中认识明清政治的特点引导学生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板书设计,巩固专制统治, 控制思想文化,文字狱,,四库全书的编纂,八股取士,,万马齐喑,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作业布置,1.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更了解明清的文字狱和八股取士。 2.完成同步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