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6《身体的时间胶囊》优质教案(安徽程老师市级优课).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6《身体的时间胶囊》优质教案(安徽程老师市级优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6《身体的时间胶囊》优质教案(安徽程老师市级优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2.6《身体的时间胶囊》优质教案(安徽程老师市级优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身体的“时间胶囊”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第6课,身体的“时间胶囊”是学生对于未来生长发育的推测。推测的理由来自之前对自己身体的各种了解,这是目前身体的基本情况,也是未来发育的基础。所以,首先要把目前的各种身体信息补充、完善。此外,对未来生长发育的推测,还有来自对六年级学长的观察(身高、体重等各个方面),这种推测其实是对某一年龄段人身体的基本状况的分析。至于对自己家长在儿童时期身体信息的分析,这种分析是基于遗传的。本课的活动具有一个很长的年龄跨度,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像设想的那样发展,其实也是对“健康教育、健康意识”的培养。雪花老师小学课堂资料铺微信x348191333 教科书的聚焦环节直接安排做一个“时间胶囊”,让学生把自己现在的身体信息和预测小学毕业时的身体信息记录下来,这样就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探索环节中,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记录自己的身体信息,并且有根据、有理由地预测自己到六年级时会变成什么样子。最后,把所有的信息封存起来,等到六年级时再打开。在研讨环节中,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分析自己推测六年级时身体变化的依据,使他们明白推断是要有根据的。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讨论身体健康成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使学生明确健康成长的注意事项,教师顺势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分析】 在学习完第5课后,学生已经了解了自己的生长变化不仅体现在身高、体重,也体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在学习技能方面、身体运动技能方面等也有所进步和提高,所以在本课的记录身体信息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进行记录。【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不断地生长。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通过对长辈、哥哥、姐姐们的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理解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教学重难点】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生长发育进行有根据的推测。【教学准备】收纳盒、记录单、卷尺、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一段熊猫成长视频)2视频播放了熊猫的各种变化,同学们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时间胶囊”,一个身体的“时间胶囊”。3.讲解时间胶囊的内容。设计意图学生对“时间胶囊”并不熟悉,让学生了解时间胶囊是什么,可以在里面放些什么物品,记录哪些信息。二、探索(一)了解“时间胶囊”里的记录信息1提问在“时间胶囊”里我们可以写下关于身体的什么信息呢学生思考。2谈话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的身体生长情况吗我们可以把现在的身高、体重、腿长等信息记下来,然后再预测一下,四年后我们身体各部分会增长到多少,我们把这些预测的信息也填写在记录单上,最后把记录单放进塑料瓶里,封好并保存起来。等到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再拿出来,作为毕业礼物送给自己。学生了解“时间胶囊”里记录单要记录的内容。3学生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二)预测六年级时的变化1请你预测一下,自己在六年级时会是什么样。 学生预测自己的生长情况。2你能具体说说自己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吗理由是什么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会发生的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身上找到变化的理由,让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推断。三、研讨1提问我们依据什么来推测六年级时身体的变化呢学生进行推测依据的归类。2思考平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身体健康成长呢预设学生会说注意饮食,经常运动,适度玩手机和电脑,早睡早起等。四、制作自己的“时间胶囊”1学生填写完记录单,制作自己的“时间胶囊”。2举办一个“时间胶囊”装箱、封闭保存的小仪式。【板书设计】身体的“时间胶囊”身高 体重 臂长 合理饮食腿长 充足睡眠脚长 适当运动【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记录。在这个记录中,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记录或者增加记录内容。“现在”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毕业时”的信息是推测的,但要有依据,缺乏依据的可以不写或者替换掉。可以使用皮尺测量体长信息,测量时需要教师做出指导,测量方法可以适当简化。臂长可以测量手腕至肩头的长度;腿长可以测量踝骨到胯骨突出的那块骨的长度,也可以测量地面到大腿根部的长度。“留言给长大后的自己”,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启发,然后用文字或者画图的方式在记录中呈现。也可以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