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框经济的繁荣见学生用书P71农业的发展1农业技术的进步明朝至清朝前期,__精耕细作__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__两年三熟制__和__三年四熟制__,南方长江流域采用多种形式的__一年两熟制__,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__一年三熟制__。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3引进外来品种一些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且适应性强的__甘薯__、__玉米__等作物引进中国,并且逐步推广。2手工业的发展1手工业繁荣__棉纺织业_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榨油、粮食加工、制瓷__该行业中心在景德镇__、采矿、冶铁、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2__民间私营手工业__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__主导__地位。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出现时间__明朝中期__以后。出现地区、行业苏州丝织业中心、松江等地的__纺织业__中。特点以__生产商品__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__计时或计件__方式向机工付酬。认识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_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__的特点。3商业的发展1原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场,__商品经济__活跃起来。2表现__工商业市镇__的兴起除了北京等大城市日益繁荣外,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__商帮__的形成商品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给商人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__徽商__、__晋商__等。4海外贸易活跃116世纪,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商品不仅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求,还有很多被中转到欧洲等地。2中国的__茶叶__、__生丝__、__土布__、__瓷器__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3__白银__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一、选择题1明朝时期的丝织业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AA苏州和景德镇 B杭州和北京C南京和越窑 D成都和邢窑2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又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C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解析】 此题中的关键词是“雇用”,材料内容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就曾出现了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故最早应出现在明朝中期,C项正确。3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DA制瓷业 B造船业C冶铸业 D纺织业【解析】 明代,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这样,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D项正确。4有人说,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晋商的足迹。下列关于晋商的说法正确的是AA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B形成于商品经济发达的宋代C是陕西商人组成的D在当时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浙江商人组成的浙商【解析】 晋商形成于商品经济发达的明清时期,B项错误;晋商主要是由山西商人组成的,C项错误;在当时,与晋商相匹敌的是徽商,D项错误。5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从盛泽镇的繁荣可以看出,清朝前期CA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B全国商业网形成C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大商帮的出现【解析】 清朝前期,工商业的发达,使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C项符合题意。6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史料中的“机户”是CA地主 B农民C早期的资本家 D早期的雇佣工人【解析】 “机户”是拥有资金和织机等一定资本的雇主,即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靠出卖自身劳动力的无产阶级,即早期的雇佣工人。C项符合题意。7“明清时期的晋商在中国古代商贸史上谱写过灿烂的篇章,创造过令人瞩目的商业奇迹,是有其深层思想根源的。晋商思想超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晋商吃苦耐劳,管理有方,公平经商,有高度的诚信精神;晋商崇尚和谐,相互扶持,同舟共济。”从上述材料中不能提取的信息是CA进取精神 B诚信精神C匠人精神 D团结精神【解析】 由材料中的“思想超前,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晋商的进取精神;由材料中的“有高度的诚信精神”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晋商的诚信精神;由材料中的“崇尚和谐,相互扶持,同舟共济”可以提取的信息是晋商的团结精神。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8明清时期,商业活动十分频繁,商业贸易不断发展。这主要体现在B农产品和手工制品大量投放市场,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南京等传统大城市日益繁荣,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商业的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农业,占据主体地位商人数量不断增长,出现了商帮,如晋商、徽商等A BC D【解析】 明清时期虽然农耕文明达到了鼎盛,但在这一时期,农业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仍然是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错误。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徐光启农政全书材料二施复夫妇二人是苏州盛泽镇上的小户人家,养有一子,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自己缫丝、织绸,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不到十年,他们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成了大机户,雇人织绸,他们采用计时或计件方式向机工付酬。他们织出的绸缎是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冯梦龙醒世恒言1“甘薯”引入中国是在哪个朝代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民间渐次广种”的意义。【答案】甘薯引入中国是在明代。“民间渐次广种”的意义为粮食增产开辟了新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15世纪以来中国因人口不断增长带来的粮食紧张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施复夫妇的丝织生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则故事中,你能推断出哪些结论【答案】变化从自给自足变为有雇佣关系的生产方式。结论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间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