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2《腊八粥》教学反思1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2《腊八粥》教学反思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2《腊八粥》教学反思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腊八粥教学反思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 (1)课本与课外结合。由于本课大量描写了“腊八”这个浓浓的民俗,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文与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课引入课文,我就明确告诉学生喝腊八粥是一个民俗。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到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接着我问学生学完了说说我们本地有什么民俗我们本地有过太平桥的习俗,是不是也很热闹,很有意义。这样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读书与写作结合。课本把八儿等粥这件事情写的很详细,主要通过八儿的语言、动作以及八儿的联想。我们也可以仿照写法,把我们本地正月十六过太平桥的民俗写一写,学生兴趣盎然,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也非常有趣,这样把写作与阅读结合,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使学生的习作成了有源之水。2.教学收获(思得) (1)通过文本对话悟情感。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2)积累修辞手法。阅读是为了习作服务,本文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要多学习积累。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3.不足之处(思失)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喜爱的处理,我在教学的时候,只是泛泛而谈,课前准备不足,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得不深刻。4.改进措施(思改)在以后教学中,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