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文章首先描写了“我”在“昏沉的夜”靠在椅背上,进入梦乡,引出梦境中“好的故事”。接着以“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为总领,点出了这个故事的特点。围绕这个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作者描绘了梦境中回忆山阴道两岸的美丽风景,进而指出“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并具体描绘了这个故事中的“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最后,作者写梦醒时分,“好的故事”消失,“我”又回到了“昏沉的夜”,但“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读懂好的故事,需要理解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要读懂作者是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本文运用了象征和对比两种主要的写法,用“昏沉的夜”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用“好的故事”这个美好的梦境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鲁迅通过这样的写法告诉读者,他心中的理想是真切的、实在的。学情分析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学生的语言习惯不完全一样,有些词语比较难懂。所以,课后题第一题提示了学生可以在初读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鲁迅的文章所表现的内容以及涉及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阅读鲁迅的文章时,理解上存在困难,尤其像散文诗集野草中的文章带有很多象征意义,学生在阅读时更是比较难从文字表面读懂文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入课后“阅读链接”的材料和课外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课文。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2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资料,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借助课内外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感受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 整体认识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的文章,通过学习少年闰土我们走进了小说故乡,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2.揭题,齐读课题。二、梳理难词 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初知背景课后题提示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期,不过,没有关系,我们初读时,遇到难懂的可以跳过去。再读,理解他们的意思。本文写于1924-1926年鲁迅创作的散文诗集野草,这段时间正好是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所以造成比较难懂的感觉。2.理解难词,扫清障碍(1)自由读文,圈画出难读者难懂得词语。(2)学生交流。(3)多种方法,理解古今难语,感知鲁迅的语言的时代感。看注释石油 朦胧联系上下文四近、膝髁、云头、皱蹙、乌桕、伽蓝查找资料泼剌奔迸(4) 师生合作读,感受散文诗的节奏美。设计意图本课在内容理解上是有难度的,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初读时,重点根据课后题提示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较为陌生的词语,感受语言的时代感。3. 整体感知 寻梦境(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呢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生交流,板书梦境)(2)默读课文,勾画哪些语句让你认定这是一个梦境。(3)学生交流设计意图文中的一切“美的人和美的事”看上去是那么“错综”“凌乱”,符合梦境的特点。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弄懂这个故事写的是梦境,是学生理解内容的前提。三、再读课文 明结构1.快速浏览,学生交流梦的开始和结尾。2.开头结尾对比,发现首尾呼应。(学生交流,板书昏沉的夜)过渡让我们走进1925年2月24日那个“昏沉的夜”。(指名读)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描写梦境,让孩子梳理文章的结构,课文就好读了。四、借助资料 知现实1.文章写于什么时候出示资料据鲁迅日记,1925年1月18日所记“作野草一篇”,当指本篇,其时间按当年日历推算,正好是老历正月初五。2. 文章写于什么地点出示写作背景资料,(资料链接1)了解北京现状。3.3.对比阅读,埋下伏笔鲁迅的家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出示资料链接2(社戏节选)设计意图适当补充帮助学生理解的背景资料,如野草是鲁迅先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写的。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帮助。四、总结明明是热闹喜庆,看到的却是昏沉的夜;明明是宁静优美,看到的却是昏沉的夜。在这样昏沉的夜会做一个怎样的梦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借助资料学习课文,走进鲁迅。板书设计好的故事 昏沉的夜 梦第二课时1、 复习字词 入梦境1. 揭题2. 听写生字词。3. 学生交流,发现这些词语都和梦境有关。二、聚焦词句,话梦境1. 如果用书中的三个词来形容,你找到的是哪三个词快速浏览课文3-9段勾画下来。2. 出示课后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勾画“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把你的感受简单的在旁边做批注。3. 学生交流,讨论,朗读感受梦境的美丽、幽雅、有趣。(随机出示)(1)通过品读第五段“我仿佛记得......”,借助插图,文字,生活展开联想,练习说话体会景物繁多的美,读出画面感。(2)通过品读第五段“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合”,体会水中倒影的形态变化的美、生动有趣,发现描写的精妙。(3)通过品读第四段“错综起来像一天的云锦”,联系云锦插图,感受梦的美丽与幽雅。默读勾划描写云锦的其他语句,通过品读第七段“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体会云锦随着梦的深入不断变化的动态美,发现表达上特别之处,读出动态美。(4)通过品读第七段“大红花一朵朵......”,感受颜色的美,读出画面感。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抓住关键词句,长文短教;课堂上多采用轻声读,安静思考,慢表达,通过这样阅读、思考、表达不断螺旋上升的学习结构,放手让孩子结合文字展开联想,借助插图丰富想象,联系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展开想象,把生动的文字读出画面感,读出诗的韵味,实现难文浅教。3 联系背景 回现实课后题借助资料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为什么作者说“真爱这个好的故事”。1.借助资料走进时代背景,讨论鲁迅心境。2.讨为何不写苦闷与彷徨,要说真爱这个好的故事3.借助资料,验证预测。(出示课后阅读链接2)4.借助资料,读懂课文,学习写法(1)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着什么梦境希望昏暗的夜现实的黑暗(板书现实)(2)讨论为什么作者要把梦境和现实放在一起(板书对比)(3)总结通过对比,在这样昏沉、黑暗、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鲁迅并没有消沉,他执着地追求美好地事物,追求着美丽、优雅、有趣的生活。设计意图借助资料,放手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阅读资料,在阅读中逐渐理解“构成梦的景物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交流阅读体会;基于学生的体会,引导学生借助相关材料,紧扣对比的手法,理解梦境中的景物意蕴。四回顾方法 阅读推荐1.回顾方法借助背景资料、作者相关作品、相关评论理解课文内容。2.推荐我一生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3.希望用以上方法读读一读野草中的其他文章。五板书设计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昏沉的夜 梦境现实 对比 希望附教材和学习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