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粉刷匠【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从而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材分析】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音“do、re、mi、fa、sol”组成,四个乐句,结构严谨。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节奏上,以“xx xx | xx x | xx xx | x - |”的节奏贯穿全曲,因此,无论是从旋律还是节奏上都给人以规矩、完成由四个规整的乐句构成。在歌曲的音乐形象方向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一边劳动,一边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得意地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也反映出儿童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基本的节奏型和柯尔文手势,但对于节拍与节奏的关系还不清楚,稳定拍感也不强,多声部的合作意识比较薄弱。粉刷匠这首歌耳熟能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唱,但如何把歌曲唱好,并在歌曲学习中感受音乐的各要素,就需要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音乐游戏等,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不断的体验、理解和运用,以此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学习歌曲粉刷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使其身心得到愉悦。2过程与方法采用奥尔夫、柯达伊教学法,以情境创设、声势律动游戏、柯尔文手势、音乐记忆训练、多声部活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体验歌曲的节拍、节奏、乐句、曲式、音高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稳定拍感和多声部合作意识。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体验歌曲的节奏、节拍、乐句、旋律等音乐要素,并初次进行多声部合作演唱,为以后多声部演唱以及和声思维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重点】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粉刷匠;在声势游戏、画图形谱等活动中体验音乐的节奏、节拍和乐句。【教学难点】 能在声势律动活动中初步体验节拍与节奏的关系,还能进行多声部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钢琴、木琴、课件、道具、音符卡片、节奏棒【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神奇的刷子会跳舞),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道具神奇的刷子,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探索脚的声势,体验稳定拍和乐句1.出示刷子,老师示范刷子“跳舞”,引导学生探索脚的声势。2.部分看懂“舞蹈”的学生模仿做声势律动。3.全班学生随音乐做声势律动。设问你感受到这首音乐有几句呀4.再次随音乐做声势律动,生体验乐句并回答。(板书表示四句的卡片)【设计意图】巧用奥尔夫声势方法,让学生探索脚的声势,由浅入深的体验稳定拍和乐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脚踏节拍行走,既稳定节拍、感知了音乐的乐句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大刷子表示节拍,不同方向的踏步表示乐句,形象直观学生易懂。三、探索手的声势,体验节奏和乐句的不同1.出示小刷子,探索手的声势,设问我跺一次脚拍了几次手(两次)2.学生跟老师听音乐跳小刷子的“舞蹈”,做手的声势律动体验节奏。3.再次随音乐做声势律动,引导学生体验最不相同的乐句(第三句)。用红色的刷子表示。【设计意图】巧用奥尔夫声势方法,让学生探索手的声势,由浅入深的体验八分音符的节奏和最不相同的乐句。大刷子表示节拍,小刷子表示节奏,帮助学生从视觉上理解节拍与节奏的关系。用转圈拍手帮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乐句的不同。四、声势活动,体验节奏和节拍的关系1.老师示范,同时跳大刷子和小刷子的“舞蹈”(边踏步边拍手)2.学生跟着老师随音乐做声势律动。【设计意图】用律动和声势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拍和节奏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的多声部演唱做好铺垫。五、学习旋律。 1.学生边做声势律动边听老师唱歌谱,设问刷子唱的这首歌里面包含了哪些音符2.出示音符卡片,柯尔文手势唱准“do、re、mi、fa、sol”。3.老师边唱谱边用刷子刷出第三乐句的图形谱,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学唱第三句乐谱。4.老师边唱谱边用刷子刷出其他三个乐句的图形谱,引导学生比较乐句的相同与不同,并用不同颜色的刷子表示。5.背唱歌谱,出示音符卡片“do sol”。【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唱谱辅以柯达伊手势、学生随图形谱背唱歌谱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受、表现音乐中建立音高的概念,了解旋律的走向,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和内心听觉。用画图形谱和不同颜色的刷子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乐句的重复与变化重复。在每句的图形谱出示板书最后一个音do和sol,除了帮助学生看到乐句的不同外,还为后面进行多声部演唱做好准备。六、完整演唱歌曲1.完整聆听歌曲范唱,体会歌曲的情绪。2.跟琴学唱,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问题。3.加入声势律动跟伴奏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初步养成一年级的学生听音乐和感受音乐的习惯,培养审美情趣。在歌唱的同时用脚步踏着节拍并用手演示节奏,为接下来的多声部演唱做好铺垫。七、多声部合唱1.出示木琴,老师示范演奏“do sol”两个音,学生跟木琴演唱。2.师生合作演唱,生唱do sol,师唱歌谱。3.师生合唱,生有弹性地演唱“beng beng”,师唱歌曲。4.多声部合唱,老师指挥,一部分学生演唱“beng beng”,一部分学生演唱歌曲,一位学生演奏木琴。【设计意图】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认知,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合作演唱,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今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八、小结老师总结课堂内容,学生谈谈收获,再次唱着粉刷匠走出教室。【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与同伴分享并自信表达自己的收获,既是对整节课的梳理,也是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抓住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利用他们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图画、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整节课我以“会跳舞的刷子”创设情境,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脚和手的声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合作的方法,获取新知,并进行音乐再体验,把“听、唱、动、奏、忆、创”全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更加深刻的感知到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乐句等音乐要素,并初步认识了节奏与节拍的关系,乐句的相同与不同,了解了音的高低,建立了音高概念,培养了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教学的最后环节开展了二声部合唱教学,这是学生第一次开展两个声部的合作演唱,因此在前面的教学环节我就做了大量的铺垫,首先是拍手和踏步两种声势同时进行的律动活动,然后是多声势律动和演唱同时进行的音乐活动,再是旋律学习时和声音符“”的学习,最后加入木琴演奏来进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多声部合唱,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水到渠成,学生的初次合作也很成功,在合唱中感受到了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了合唱意识,为中高年级进行多声部合唱打下了基础。一年级的孩子刚进校门,他们需要老师带领他们走进音乐,走近音乐课。在课堂上老师注重处理好音乐横向学习(完成好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与纵向学习(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的关系,为他们学习音乐创造一个好的开端。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