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 简单机械第二课 杠杆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人们用来撬动石头的木棍是一种简单机械,叫作杠杆。知道杠杆工作时总围绕一个点转动,这个点叫支点。撬重物时对杠杆用力的那个点叫动力点,承载重物的那个点叫阻力点。知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距离越远,越省力。反之则费力。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知道人们使用杠杆有时是为了省力,有时是为了省距离。2.科学探究针对使用撬棍的情境,能利用杠杆尺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总结出怎样使杠杆省力、费力或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特点。能找出不同外形杠杆类工具的支点,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类工具的作用。3.科学态度对于探究让杠杆省力的活动有兴趣,尊重数据,分工合作。乐于用杠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初步认识到杠杆类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意识到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词典、橡皮擦、木板、杠杆尺、钩码、铁棍、钉有钉子的木板、羊角锤、镊子、剪刀、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导入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2)学生交流发言。(杠杆)(3)讲述这句话用夸张的方式说明了杠杆原理。今天,我们将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 (二)新课学习1. 认识杠杆(1)交流课件出示教材P58的上方图片。说一说,人们是怎样移动大石头的(2)小结人们用木棍能轻松地撬起大石头。撬动石头的木棍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作杠杆。(3)讲述课件出示教材P58的下方图片。木棍始终围绕着固定的点在转动,这个点称为支点。对着木棍用力的位置称为动力点。石头压住木棍的位置称为阻力点。(4)思考说一说杠杆可能有什么作用。(5)学生自由发言。2. 探究杠杆的秘密(1)介绍器材杠杆尺、钩码(2)组装杠杆并初步体验课件展示教材P59上方图,学生分组搭建一个如图所示的杠杆。改变用力的位置,初步体验。(3)确定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杠杆尺的固定轴就是支点,左边挂钩处假定为阻力点,在右边某处挂钩码,则是动力点。杠杆平衡时,这个钩码的重力就是“撬起”重物的力。省力多少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关系。(4)提出问题怎样做,杠杆才省力(5)讨论并制订实验计划怎样利用杠杆尺实验检验自己的初步想法(6)示例讲解第3小组实验设计a. 研究问题杠杆省力多少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有什么关系b. 实验方法1.将杠杆的A设定为阻力点,B设为动力点,杠杆尺固定轴就是支点,设定为O。2.在A点上挂4个钩码。3.在B点挂若干钩码,让杠杆平衡。4.变动B点的位置,挂若干钩码,让杠杆平衡。(7)各组完善实验计划。(8)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9)交流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有哪些发现(10)小结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且距离越远,越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者距离相等,那么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3. 杠杆变形记(1)展示出示一块钉有钉子的木板。(2)动手体验并交流用铁棍可以撬动钉子吗这个杠杆有什么不足(3)汇报铁棍头卡不住钉子帽。每次还要挪动支点。往下压时,有时会挤着手(4)思考用什么工具可以既方便又省力的将钉子拔出来呢(5)讲述出示教材P61上方两幅图,人们在实践中常用变形后的杠杆。试一试,这两个工具能将钉子方便的拔出来吗(6)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7)交流说一说这两种工具是怎样把杠杆变形的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各在哪里这样变形后有什么好处(8)学生边演示边回答。(9)讨论课件出示教材P61下方图。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形杠杆,说一说它们的作用。(10)学生汇报比一比,看谁说的又多又准确。(三)整理,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