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7-11章)物理教案(全册共130页)课本目录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 走进神奇第二节 探索之路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 声的世界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节 光的反射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第三节 光的折射第四节 光的色散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一节 质量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第二节 怎样描述力第三节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 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七章 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 力的合成第三节 力的平衡第八章 压强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 浮力第一节 认识浮力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第十章 机械与人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 滑轮及其应用第三节 做功了吗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第五节 机械效率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 探索宇宙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认识惯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2)通过小组实验及推理,培养实验、分析、推理的能力,了解“理想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2)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重点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2)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教学过程 活动1引入 引入组织竞赛 师同学们,我们组织一场小小的竞赛,大家请看,球的上面放一枚硬币,球的下面放一只盒子,规则是用后面的球撞击前面的球,如果硬币落入盒外,就取得胜利,如果硬币落入盒内,则挑战失败。总共只有两次机会。有请哪位同学上来挑战。女生挑战失败。我再请一位力气大男生挑战一下。男生挑战失败,谢谢两位的配合。有点遗憾,又有点疑惑,有什么疑惑呢生甲为什么硬币不随球一起飞出去呢生乙如果小球不受力,能不能保持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呢师历史上也曾有过这样的争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能,伽利略的观点是能。那我们要证明这个观点正确还是错误用什么方法呢这个实验的条件是没有力,现有的器材能否实现这种没有力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我们看从这个现象中能不能得到些启发小车从斜面滑下,停下。小车停下的原因是什么(阻力)如果我们掌握了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也许能从中找到些规律。活动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先讨论这样几个问题老师了解情况。(1)小车在平面上运动运动距离的远近和哪些因素有关呢(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应控制哪几个因素相同呢(3)如何使初速相同(4)如何改变阻力呢(5)毛巾、棉布、木板它们的阻力大小关系如何呢学生实验,老师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实验序号水平部分的材料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路程1毛巾最大2棉布较大3木板较小生结论是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长(现象)师那如果没有阻力,那物体将怎样 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个定律,它揭示了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物理上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演示惯性演示器(分析小球为什么静止,木片为什么要用绳子拴住。)活动3惯性 利用你周围的器材,包括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说明物体具有惯性。1、击打小球 学生动手,再分析。2、生活中的倒水。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并演示播放视频,生活中的惯性及惯性的应用。活动4小结 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惯性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布置作业 练一练活动5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足达不到教学效果,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在其教学的关键点上设计有几个有梯度的问题,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课题第二节 力 的 合 成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能力目标会计算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并会判断其方向。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探究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学方法与媒体实验观察法、讲解讨论法、多媒体教具准备演示板、弹簧测力计、三角架、橡皮筋、细线。1、 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2、实验两个女同学共同提起一个杠铃,一个男同学也能提起这个杠铃,那么这个男同和两个两个女同学用力的作用效果如何学生思考回答。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的作用效果与两个人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二、进行新课一、合力与分力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讲解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这里所说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学中叫等效替代,合力的定义运用了“等效”的思想。请同学们分析图片中哪个是合力哪个是分力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F1F2 FAAEEEOAO力的合力一个力(F)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 F1和 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就叫那两个力( F1和 F2)的合力求两个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1、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1、把三角架固定在演示板上。2、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架上,如图所示。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橡皮筋上的两个细绳套,用适当的力朝同一个方向分别施加两个拉力F1和F2,将橡皮筋拉到某一位置O点,记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填入表1中。4、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拉力F将橡皮筋也拉到O点,记录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填入表1中。表1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实验序号F1F2F大小方向大小方向大小方向1235、实验结论F1F2 FAAEEEOAO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即F F1F22、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1、把三角架固定在演示板上。2、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三角架上,如图所示。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橡皮筋上的两个细绳套,用适当的力向相反方向分别施加两个拉力F1和F2,将橡皮筋拉到某一位置O点,记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并填入表1中。4、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拉力F将橡皮筋也拉到O点,记录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填入表2中。表2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实验序号F1F2F大小方向大小方向大小方向1235、实验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 F F1 - F2结论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即F F1F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相同。即 F F1 - F2练习1、 一个人用200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重150N的物体,物体收到的合力是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2、F1、F2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合力为F,下列关于F1、F2和F的大小及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不可能为零 B、F一定大于F1,也大于F2C、F一定大于F1、F2中较小的那个力 D、F可能比F1、F2都小3、把一个重为2N的苹果竖直向上抛出,苹果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若苹果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F1可能小于F2 B、F1可能等于F2 C、F1一定等于F2 D、F1一定大于F2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四、作业课后1、2、3题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力 的 合 成一、合力与分力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分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二、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即F F1F2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即F F1F2 课后反思 平时的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计算能力。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使学生会应用二力平衡条件;教学理念 本节是物理规律课,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观念。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授课时间 1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 提问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 提问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物体在受力作用时怎样运动呢 回答问题。 二、新课引入 展示课本P56图7-37的三幅图片提问图中物体受到什么力的作用,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此处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物体受到力是作用,但是能够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引出二力平衡的概念,平衡木等三、新课过程1、二力平衡 定义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称为二力平衡。 讲述二力平衡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提问 请同学们找出平时生活当中的二力平衡的事例 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如在空中匀速下降的降落伞、静止在地面的课桌,匀速运动的电梯等。教师反馈总结 由事例可以看出,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只有两个力,且此二力平衡,因合力为零,就等效于物体上没有外力的作用。 2、二力平衡的条件 课本57活动1 探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1)介绍仪器和实验方法。 (2)明确研究对象小车。 (3)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竖起方向受重力,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受两个绳的拉力,研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力的平衡问题。 (4)观察满足了什么条件木块静止,在什么条件下木块发生运动。提示通过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力的情况确定研究方向。 教师在讲述了上述内容并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提示之后进行演示实验提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拉力,在什么条件下互相平衡 总结分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课本P57 活动2 讨论二力平衡有关的问题 一对平衡力的要素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在一般情况下,物体会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若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即合力为零,就称这几个力为平衡力,等效于物体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例子很多。请同学们举例。4.课堂检测和练习(1)一个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下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B.文具盒的重力和文具盒对桌面的压力C.文具盒的重力和桌面对文具盒的支持力(2)直升飞机匀速直线上升,飞机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于飞机的重力;当飞机匀速直线下降时螺旋桨产生的举力于它的重力(3)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静止悬挂在绳子上,绳子对它的拉力是多少牛若提拉物体使它匀速向上运动时,拉力又是多少(g9.8牛/千克)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二力平衡的概念,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了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了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通过一系列运动的事例和我们的探究实验,得出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的结论。五、课后作业 P56 1、2、5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得出压力的概念;通过“探究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借助比值定义法,得出压强的概念;根据压强的概念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会进行有关压强的简单计算;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得出压强的单位,能说出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学情分析“压强”是力的概念的深入与扩展,是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概念,还是学生后续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压强”的要求较高,属 “理解”,水平。学生学习“压强”知识,是在“压力”的基础上展开的。“压力”是弹力,此处的“压力”是从力的效果来命名的。学生已有关力的初步知识,包括弹力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学习压力和压强的知识基础;学生初步掌握的力的示意图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学习压力和压强的能力基础;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使用过的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等物理科学方法,是学生学习压力和压强的方法基础;学生已经熟悉的科学探究要素,特别是学生初步掌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技能,学习压力和压强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初中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抽象等思维能力和水平还很有限,物理学科的方法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加上压强的物理意义不是很明确,压强的有关计算和利用压强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解释压强的有关现象要求高,还有学生有关压力的前概念知识的影响,使学生在学习压力和压强的相关知识时的难度加大。根据学生实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减缓坡度、降低梯度,我们将本节课分为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着力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初步掌握压强的计算和公式,会利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概念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方法,会用压强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本课时的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法建立压强概念,利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钉子小桌压爆气球和一位学生压不破气球的有趣实验导入新课。复习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新课导学一、压力学生展示使钢锯条发生形变的实验。教师显示不同位置的钢锯条发生形变时受到力的示意图。教师布置任务尽管作用在每个位置的钢锯条上力的大小、方向不同,但它们具有一些共同之处。请大家认真比较力的示意图,找出图中四个力的共同点。学生汇报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用F表示。教师用自制教具展示不同位置木条受到的压力,突出压力的方向和受力面垂直,比较压力和重力的不同。教师强调只有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水平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才和物体重力的大小相等。二、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生实验用两个手的食指肚挤压铅笔,体会一下两个指肚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再同时用力挤压,体会感觉有什么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四部曲”“发生什么,怎样发生”“显示什么、怎样显示”“控制什么、怎样控制”“改变什么、怎样改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介绍实验思路并展示实验过程。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探究时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思路进行,可以先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也可以先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实验探究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三、压强教师总结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比较压力的大小,在压力的大小相同时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演示实验砖块压不破白纸、钉子小桌戳破白纸实验。屏幕显示一块砖对白纸的压力F1是22N,这时白纸的受力面积S1和砖块的底面积相等,约为2.610-2m2。半块砖和小桌对白纸的压力F2只有14N,这时白纸的受力面积S2和小桌四条腿的钉尖面积相等,约为710-7m2。教师提出问题较小的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了较明显的作用效果,较大的压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却不明显。这和我们探究得出的结论“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压力越小,压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是否矛盾学生回答两者不矛盾。前后两次白纸的受力面积不同教师引导我们在比较压力大小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时,受力面积的大小也不一样,没有选取相同的受力面积。看来,为了正确地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必须选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怎样才能使前后两次实验中白纸的受力面积相同呢我们不可能重新烧制砖块,使它的底面积和小桌四条腿的钉尖的面积相同,更不可能重新浇铸铁钉,使四个钉尖的面积和一块砖的底面积相同,但我们可以利用数学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进行运算 学生回答将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就可以得到相同受力面积上的压力,也就是1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副版板书压力/受力面积)这样就可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了。教师用屏幕显示计算结果F1/ S122N/2.610-2m2850N/m2 F2/ S214N/710-7m22107N/m2教师小结压力较小而产生较大的作用效果的半块砖和小桌,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大。这一计算结果和刚才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看来,“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它可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就把它称为“压强”。压强就是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板书)这种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教师引导思考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使用过这种建立概念的方法,大家想一想,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过四、压强计算公式教师讲解有了压强的概念,我们就很容易得出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压力用符号F表示,受力面积用符号S表示,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的计算公式就可以写成pF/S。五、压强单位问题压强这个物理量有自己的单位。请同学们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想一想压强的单位由哪些物理量的单位组成可以怎样表示学生汇报由压强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压强的单位由压力的单位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受力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就可以写成“牛/米2”。教师讲解用物理符号表示可以写成“N/m2”。它由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1Pa1 N/m2。问题“1Pa”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1Pa”的物理意义就是物体1 m2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教师演示并介绍一张报纸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0.5Pa。我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接近两万帕。所以,1Pa的压强是很小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压强单位还有“百帕”“千帕”和“兆帕”。教师简单介绍帕斯卡。照应导课时的实验现在你会解释我们学习开始时进行的两个有关气球的实验了吧。下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对照板书),它包括“压力”和“压强”两部分。我们通过钢锯条形变实验,利用“异中求同”(副版板书)的比较方法得出压力概念的。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利用“比值定义法”(副板板书)建立了压强的概念。压强表示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它是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压强的计算公式pF/S,单位是Pa。下一节课我们将利用压强公式进行一些的压强题目的计算,解决一些和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1物理教科书147页第19题。2我们使用的物理书的重力是5N,它的底面积约为510-4m2。当把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它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多大 课题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课型新授课第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教法学法举例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学具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备注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1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2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2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3压强怎么计算 3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G 水柱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F 水柱 / S 水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 处的压强为 P 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演示以下实验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四、课堂练习 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八章 压强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能感受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能说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强的大小。(3)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2.难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三、教具马德堡半球实验、刻度尺、空盒气压计、汽水两瓶、橡皮塞、吸管、塑料瓶、热水、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吸盘挂钩多个。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讨论。五、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和大气压的应用。其中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的大小是教学重点,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是教学难点。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常生活中又不易感觉到大气压强的存在,因此本节课采用学生探究实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体验大气压强】 空气的质量 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气层下方的空气会被上方的空气所压,大气层会在所作用的面上产生压强。【交流与讨论】1m3的空气大约有1.29kg的质量。请试估算教室的空气质量____ (二)、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法)【体验大气压强】 有趣的实验 (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视频实验现象,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证明大气压的存在(1)、是谁托住了纸片(覆杯实验)(2)、是谁把易拉罐压瘪的(冷水浇易拉罐实验)(3)、鸡蛋为什么会掉下来(瓶吞鸡蛋实验)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个实验进行分析引导,最后得出结论以上几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证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体验大气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 2.测量大气压的大小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大小器材两个挂钩吸盘(让学生参与此活动,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大气压是很大的。)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课堂演示)结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学生体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威力。 (质疑大气压有多大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测量大气压】 托里拆利实验 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提醒学生注意管内水银液面高度的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在管内灌满水银后,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松手后,管内水银柱下降,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空气(没有)管内水银面上方有没有大气压(没有)管外水银槽液面受到什么压强(受到大气压强)管内下面与水银槽相平处受到谁给的压强(管内水银柱的压强)760mm水银柱的压强与大气压的关系如何(相等)结论管内上方为真空,没有大气压强,管外的大气压支持着760mm高的水银柱。也就是说大气压强与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相等。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高产生的压强1.01105 帕介绍空盒气压计和汞气压计。【测量大气压】 大气压强的测量工具 【测量大气压】 估测大气压的值【实验器材】2mL的注射器一支 、弹簧测力计一个 、刻度尺一把.【实验步骤】1排尽空气、封住小孔 2水平慢拉、测出拉力F 3测出长度L、算出面积S 4计算大气压强的数值p【实验评估】橡皮帽漏气;筒内空气没有完全排尽;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不完全密封;活塞与注射器筒间有摩擦;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或不准确等。 3.大气压强的变化【活动】阅读探究下图,总结大气压变化规律。4.气体压强的应用 大气压强常识 【思考1、】气压的变化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影响】气压与沸点 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液面上方气压增大,沸点增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思考2、】气压的变化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影响】气压与气象【总结】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应用】气压与生活 途径改变大气压产生相对压强低的低压区,依靠大气压强和低压区之间的压强差来工作。【应用】气压与人体 吸气时,胸腔容积扩大,气压下降,并低于外部大气压,外界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人体。 【应用】气压与生产 【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应用】离心式水泵【应用】抽气机与气筒(三)、课堂小结让学生分析讨论本节所学,并要学生学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本节所学内容。(四)、作业 完成节后练习1、2、3。【板书设计】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1标准大气压760mm水银柱高产生的压强1.01105 帕【教学反思】第八章 压强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3)了解生活中跟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气 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2)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 (3)学会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2)培养学生交流讨论意识和协作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教学难点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规律,并用其原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过程】知识预备 相关概念与规律 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统称。 流体压强流体流动时的压强。 不流动时有压强,跟流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流动时也有压强,与流动速度有关。 可见这两个压强不同。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原理) 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实验探究一、硬币“跳高”比赛 在离桌边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用直尺或钢笔等支起一个栏杆,高约为2cm,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接着进行,硬币跳高比赛。四人一组进行比赛,并且相讨论、思考下列问题1硬币为什么会跳起来2怎样吹硬币才会跳起来3硬币怎样才能跳得更高通过同学们积极交流讨论,从而引入本节课。【分析】不吹气时,硬币的上下两个面空气可近似看作静止,上下两个面空气对纸条作用的压强相等,气压不会引起硬币运动吹气时,硬币接触气流的上表面受到的气压比下表面静止空气的气压小,结果硬币的上下表面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向气压小的上表面(有气流的一侧)运动 实验探究二、“听话”的纸张1 【实验】手拿两张纸让它们自然下垂,且纸面平行。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现象】两张纸相互靠拢 【分析】 吹气时,纸条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纸条外侧空气流动慢,压强变大,两纸条被压到了一起。 【实验】用双手将一张纸条靠在嘴唇下,另一端自然下垂,沿纸的上方水平吹气,手中的纸条会怎样【现象】纸条会向上飘起来。【分析】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的流速大,压强 小,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压强差把纸条“托起”。实验探究三、不听话的乒乓球1 【实验】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现象】两小球互相靠近。【分析】 实验探究三、不听话的乒乓球2 【实验】用力向倒置的漏斗管口吹气,观察乒乓球的状态,并分析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