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用来进行计算,知道功的单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功的相关知识,增加对生活中的物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优良品质。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首先通过习大大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的讲话,说明劳动是光荣的,老师再提问学生在家是否主动承担家,进而过渡到妈妈安排的任务----买糖和提水,让学生自己选择,引起学生讨论,进而引发认知冲突。提水费的力大,但距离短。买白糖费的力小,但距离大。这两个任务都涉及了力和距离,再追问力和距离有什么关系呢进而引出课题。【自主学习】课前已发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自学,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时,检查自主学习部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讲授新知】什么是功小明用动滑轮和静滑轮两种不同的机械,将同一个物体提到相同的高度,绳子的拉力和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却不相同,达到了相同的效果,却得到了两组不同的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这些数据关系发现F1S1F2S2 ,从而引出机械功的概念 ,再引导学生找出机械功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机械功理解。【活动探究】探究一 -----理解做功的必要因素分组讨论四个不同的情景,人对物体是否做功学生讨论完后再交流展示,通过三种不做功的情况和一种做功了的情况进行对比,进而分析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再提问能利用身边的物品给我们演示一个做功或不做功的场景吗学以致用,加深对做功的必要因素的理解。探究二-------功的大小回到课前妈妈安排的任务,提问买糖和提水的过程中,你做功了吗巩固刚才所学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的知识。再提问你想知道你做了多少功吗引出功的计算。根据概念得出功的计算公式WFs。老师再给出糖的重力,谁的重力,以及涉及到的楼层高度,让学生计算自己所选的任务做了多少功完成后,学生展示,老师指导,并强调功的单位焦耳。【知识拓展】焦耳的简介,让学生对焦耳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个初步的认识。【知识梳理】让学生根据学案上的知识框架图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的知识更系统化。【巩固提升】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及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例题、练习的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学生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过少,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学生的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在学习中没有让学生充分实验讨论交流导致学生对功的理解没有直接的感受与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