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题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授课类型新授授课班级授课教师预计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学习建议学习要点文成公主入藏;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学习提示了解鉴真、玄奘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贡献。教材内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第一单元第4课的内容。本课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三个子目。学好本节课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当今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及特有的观点。但是,刚刚迈入初中的他们,知识结构还很零散,分析、整理、概括的能力还不强,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设问的角度和深度,要注意引导其分析,帮助其整理, 鼓励其概括,以期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2.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3.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行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教学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朝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教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 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一位日本历史学家这样宣称 “在我们的文明中 ,任何看起来本质上属于日本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舶来品。”早在6世纪,就出现了一个中国的日本,自1868年起,又出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日本。日本具有非常明显的可塑性,它把借来的许多东西转化成自己独特的文明。思考“舶来品”指的是什么讲授新课预习检测1.唐朝实行的对外政策。2.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是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鉴真东渡唐朝最有影响的僧人,六次东渡,终与在754年抵达日本。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3.与天竺(印度)的交往-----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年间。(2)过程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学习佛法。(3)贡献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合作学习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遣唐使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隋唐时期曰本人到中国乘坐的就是这样的船。“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留学生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出示幻灯片)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鉴真东渡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出示幻灯片鉴真的简介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请大家讨论后回答。生甲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生乙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的影响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 10年,最后死在日本。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国宝”。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鉴真东渡。(二)唐与新罗的关系提问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阅读教材第20页的相关内容,说说唐与新罗往来频繁的表现。 提示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过渡唐朝时期有没有汲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事例呢三)玄奘西行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的交往外,还有和古印度的交往。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出示多媒体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楸。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出示多媒体)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重要材料。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生甲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都取得了成功。生乙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本课小结(思维导图)巩固练习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C ) 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的亲身见闻被写成大唐西域记 5、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有(C ) 鉴真东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 B C D 6、唐朝时对外交往频繁。反映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实是(A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教学总结本节课介绍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道了遣唐使的来华意图、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等史实,从中体现了唐朝的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以及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正是由于唐朝开放的政策,使得唐朝国力强盛,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教材习题1.P21问题思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饶,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2.P22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3.P2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4.P22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唐朝约在公元7世纪9世纪。此时,欧洲与中国一样,同处于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相当,但社会稳定性、和谐程度远不如中国。非洲和美洲都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