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0《家人的爱》教案(赵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0《家人的爱》教案(赵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0《家人的爱》教案(赵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0《家人的爱》教案(赵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0《家人的爱》教案(赵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10《家人的爱》教案(赵老师获奖公开课作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 教材分析 家人的爱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10课,本课的内容是第一节课内容的延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爱。现在的独生子女多,教材设置这一课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父母长辈无私地、无微不至地关心着自己的子女,“而孩子却不能感受到家长的爱,或许会认为父母疼爱自己是应该的,是天经地义的。”所以,通过本课的教学,挖掘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使学生深刻体会家人的所作所为是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体会家长的良苦用心。并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和爱。 学情分析 1、现在,孩子是家庭的中心,由于长辈对他们的宠爱与娇惯,使他们很难体会到严格要求对自己成长和对自己将来的好处。通过本课的学习会让学生反思家人各方面都宠你、惯你,对自己的害处,从而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为了自己的成长。知道疼是爱,严也是爱,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2、学生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宠爱与娇惯,体会不到到父母对于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今后的好处。生活中,学生想用自己的行动表达自己对长辈的爱,家长往往舍不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2)能把家人的爱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过程与方法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看、想等探索活动,认识家人对自己的爱,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爱。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生活在爱的怀抱里,形成初步的回报爱的欲望。 (2).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3)初步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音乐、等。 学生照片或礼物、亲情故事、感恩孝心卡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希望大家仔细倾听,用心感受那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一位伟大的妈妈就在地动山摇的那一瞬间,用自己娇小的身躯挡住了坍塌掉下来的房梁。当救援人员发现他们的时候,年轻的妈妈已经没有了气息,可是在她是身体下面,却安静的睡着一个只有三四个月大的孩子 ,毫发无损,在妈妈的手机里,发现了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记住妈妈永远爱你”......孩子们,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生这位妈妈太伟大了 生有这么伟大的妈妈,这个孩子真幸福 生母爱多么无私啊 师是啊,这位母亲用生命呵护孩子,多么伟大多么无私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止妈妈是这样呢我们的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等,他们是我们的至亲,是我们的家人,都给予我们最无私的爱在他们的呵护下我们才能茁壮成长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 家人的爱 。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喜爱听故事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选用了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一下子就把孩子的爱心激发起来,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母亲可以用自己的生命呵护孩子的毫发无损瞬时间爱心满满) 二、发现爱 孩子们,大声告诉老师,你的家人爱你吗生齐答爱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妈妈曾经对我说宝贝,妈妈爱你 生爸爸也对我说过儿子,爸爸爱你 生我过生日时,蛋糕上写着宝贝我们爱你 师家人的爱,除了语言上的表达以外,更多的是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要细细品味、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孩子们,好好想一想,你家人把爱藏在哪里了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记得直哭,深更半夜为我量体温、吃药,还要隔一会摸摸我的头,干脆一夜没睡,妈妈多么辛苦啊 生爸爸工作了一天,很辛苦,还要陪我写作业,画画,我想爸爸是把爱藏在了陪伴里 生我的妈妈每天为我做饭洗衣,妈妈把爱藏在了辛劳里了。 生我的奶奶每天接送我上放学,头发都白了,我想奶奶把爱藏在了根根白发中我想对奶奶说“奶奶我爱你” 生我妈妈每天帮我做饭,还要梳头,妈妈多累啊我要尽快学会自己梳头,好让妈妈清闲一些 老师相机评价你的妈妈真好,为你做了那么多。真是母爱如水啊你的爸爸真了不起,为你做了好多事。真是父爱如山啊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要来照顾你,奶奶真好,你真幸福啊爷爷在腿脚不方便的情况下,还为你做了那么多,爷爷真爱你,真让人羡慕啊是啊家人在不知不觉中为你做了那么多,你真幸福啊是啊,全家总动员,全家齐上阵,你真幸福 嗯,妈妈真辛苦太感人了 太让人羡慕了 孩子你真幸福 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真是没错 ,孩子你真幸福父爱 一点也不比母爱少这就是伟大无私的母爱呀你的奶奶真爱你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唤起孩子的美好回忆,让学生在回顾这些快乐时光的同时,感受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讲述的不同事情,引导学生在快乐时光中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爱如在一起出去游玩时,感受到家人的照顾与爱护;如在全家为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感受到全家的希望与爱) 三、回忆成长经历 ,感受“爱” 孩子,你们太棒啦能在生活的点滴小事中找到家人的爱我想,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定有更多让你难忘的爱的故事吧孩子们,赶紧打开回忆的大门,选一个让你记忆最深刻的家人的爱的故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1、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出示生活照或物品,说说家人给你的爱。 师是啊,这些都是我们的家人。昨天老师让你们找一找家人关心你的照片或者送给你的礼物都带来了么我们先在小组里分享一下这些照片和礼物背后的故事。 2.交流下面有请我们的小记者王超,大家掌声欢迎 (小记者上场,主持讲故事环节。邀请四到五位小朋友跟大家分享,并做恰当的点评) 小结感谢小记者的精彩主持,也感谢几位和我们分享爱的故事的孩子,你们能在感受家人的爱的同时,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找到的战胜困难的勇气的力量,并懂得回报家人的爱你们都是知道感恩的好孩子啊 (请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欣赏爱的图片,再次感受家人的爱播放让爱住我家,浏览孩子们传上来的照片。) (设计意图1.利用同学们带来的小物品或照片,创设出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的情境,让孩子自己说出物品背后的故事,物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阐述更能触动他们的心弦,老师再说出物品包含的爱意,进行点睛总结,更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回忆,阐述,而真正受益。2.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如在感受爱环节,为孩子们播放让爱住我家音乐,并让孩子们跟着唱,这样就很好地营造了一个我爱家人,家人爱我的氛围,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四、 联系生活实际,辨析“爱” 过渡看这一张张照片、一桩桩小事,都蕴藏着家人给予我们的爱,这里,有爸爸的爱、有妈妈的爱、有爷爷的爱 ,奶奶的爱呢小明对奶奶的爱产生的质疑,发生什么事了呢大家快看看吧 1、观察图片 请看大屏幕,认真观察这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回答奶奶送小明上学,看见一位阿姨帮小妹妹背书包,便问奶奶“您这么疼我,为什么不帮我背书包呢”奶奶说“正是因为疼你才让你自己背啊” 师小明的困惑是什么你能帮帮小明吗 指生答奶奶这样也是爱,是培养小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小明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师我们班孩子的书包是谁背呢学习了这课后,你的书包应该落在谁的肩上呢 2.师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吗你遭遇过家人的拒绝吗有(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 预设;上学时抓住妈妈的手不放大哭,非要回家,妈妈坚决不同意;家里有很多玩具还要再买的,遭到拒绝;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求别人代替去做 3. 师生活中你还有什么关于家人的爱困惑吗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困惑 作业被妈妈撕掉,让我重写,妈妈怎么这么狠啊 妈妈要二胎了,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送我住宿了,妈妈不喜欢我吗 父母分开了,妈妈或爸爸不要我了吗 师相机点评对啊,我们的父母不是抛弃我们,而是深爱着我们啊为了给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他们背井离乡的去工作,但是他们不管在哪儿工作,他们的心里却一直牵挂着我们,爱着我们啊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哪来我们的衣食无忧呢可伶天下父母心啊,我们的父母真不容易。孩子,我们的父母真伟大啊 小结关心、照顾是爱,陪伴、安慰是爱,严格的要求是爱,严厉的批评是爱,苛刻的训练也是爱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动力 五、表达爱 同学们,家人的爱就像一颗茂盛的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板书画一颗大树的简笔画正是因为有了家人无私的爱,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正是因为有了家人辛勤的养育,我们才能快乐生活。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更应该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孩子们,请带上你准备好的感恩卡,到前面大声说出你此时此刻的心声吧孩子读感恩卡,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在粘贴感恩卡、宣读心声环节,为孩子们播放感恩的心音乐,让孩子在音乐中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六、总结全课,情感升华 家是爱的源泉,是温馨的港湾,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去爱我们的家去、爱我们的家人吧,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人的爱吧我相信我们能做到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设计说明教育核心素养强调,重视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在本课结束时,我选用弟子规中孝篇的四句话,让孩子的思想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想指导行动把这节课的教学目的落到了实处 板书设计(树上贴感恩卡)家人的爱 家人的爱教学反思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中心小学 乔艳茹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道德与法治也承载着新理念步入了校园与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来。在 这节课中我们注重凭借新教材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生活化、有童趣、多形式、开放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家庭中的点滴事例,感受到家人深厚的爱。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结合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孩子在具体、真实的事例中感受到家人的严格要求同样也是爱。本课教学的设计,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现了课程生活性的特点 本节课 陶行知先生在谈到品德教育与生活教育时曾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性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了这个特点。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近” 教学内容始终紧紧贴近学生的生活,围绕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与家人的共同生活、密切接触中,感知、体验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为了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课前对本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采访。当学生在课堂上听到父母精心照顾生病的自己、母亲用生命呵护孩子的事例时,孩子从中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孩子的心被真正打动了。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体现了“真”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重要途径。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一直着眼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内容都是真实的、可信的。师生共同回忆、共同感受,体验这些平凡的生活事例,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源泉,符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新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性的特点 在教学之前,教师请学生进行了课前参与;回忆自己和家人共度的快乐时光,以及家人关心、照顾、疼爱自己的事情收集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生活照或图画,并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受到了一定的自我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家庭生活中的资源,回忆家长关爱孩子的具体事例,将教学资源最大扩充,充分利用。 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停留在此,而是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感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浓厚的爱,应该怎样做呢”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学生们就能自发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事例来说明想法和自己的认识,从教学效果看,这种设计是比较成功的教师既做到了充分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学生在生活事件上的认识问题,这是本课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充分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1、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如在感受家人的爱环节,为孩子们播放让爱住我家音乐,并让孩子们跟着唱,这样就很好地营造了一个我爱家人,家人爱我的氛围,也为下一步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表达爱”环节,在宣读感恩卡、宣读心声时,为孩子们播放感恩的心音乐,让孩子在音乐中升华情感,产生共鸣) 2、利用故事、礼物等教学资源拨动爱的心弦。如揭示课题时,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震撼的孩子们的心灵,利用音乐营造氛围,如分享爱的故事时,利用同学们带来的小物品或照片,创设出引导学生进入回忆的情境,让孩子自己说出物品背后的故事,物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的阐述更能触动他们的心弦,老师再说出物品包含的爱意,进行点睛总结,更能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回忆,阐述,而真正受益。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以及渴求知识的欲望。 3、利用“发现爱”环节让学生在生活的细节中找到爱。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处处都有爱,在“辨析爱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交流学习、讨论分析,从而使学生懂得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严格更是一种爱的道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能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四、确定好教师角色定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可忽视。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教师在“创设情境环节”和“揭示课题”两个环节就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引导孩子们倾听音乐跟唱歌曲,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教师首先讲述汶川地震中的一件事,然后引导学生也讲述家人关爱自己的镜头。这样不但引导顺利而且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与他们的交流是品等的、亲切的。交流过程中就能够畅所欲言了。2、 有交流才是真教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先听后看再讨论、探究,这样就运用好了学生差异和家庭差异这个课程资源,让学生真正从内心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讲到这里,我想起了法国教育家保罗。弗莱蕾曾经说的话“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综合课程,更加需要对话和交流,否则将成为纯说教的学科。 五、教育的核心素养强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孩子要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时,特别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说话、礼貌、感恩等多方面让孩子感知,在最后用弟子规中的四句话作为本课结束语,思想观念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指导今后的行动 板书设计 家人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