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女娲造人》教案(周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女娲造人》教案(周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女娲造人》教案(周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女娲造人》教案(周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3《女娲造人》教案(周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3课女娲造人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2、通过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3、通过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学习重点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学习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袁珂,1916年生,神话学家。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古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2、写作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3、体裁介绍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预习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女娲( ) 澄澈( )( ) 掘起( )掺和( ) 莽莽榛榛( )( ) 踪迹(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绵廷( )奔奔榛榛( ) 开僻( ) 气慨( ) 兴高彩烈( )3、填空。(1)、____ 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_ 和_ 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本文选自__ __,是 _ _(谁)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_ _ ,它详细叙述了 ____ _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情境导入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文题)就是袁珂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而改写的。 质疑探究一.尝试复述课文,并思考1、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女娲用什么样的方法创造了人当人被造出来之后,女娲的心情怎样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二、合作探究1、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一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4、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_____ 的人。5、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6、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女娲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当堂检测课内语段阅读。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 A 下一条枯藤, B 入一个泥潭里, C 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 D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 E 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1、解释文中加点字。 略睡一睡( ) 疲倦不堪( ) 绝妙 ( ) 幽光 ( )2、选词填入文中的空白处。(填序号即可)捏 搅 伸 挥洒 拉A、 _ _ B、 C、__ D、 _ _ E、__ 3、第段划线句属于 ___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 选段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5、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练习题23、女娲造人预习自测1、w chng ch ju chn mng zhn j 2、廷延 奔莽 僻辟 慨概 彩采3、(1)、神话 想像 幻想 (2)、神话故事新编 袁珂 神话 女娲造人 质疑探究一、1、她感到非常孤独。 2、黄泥捏人 泥潭挥藤 3、满心欢喜,眉开眼笑二、1、女娲造人的动机;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人造出来之后欢喜的场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作者的评述 2、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象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3. 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4、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5、神 想象6、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tun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当堂检测1、大致、简单。 忍受,能支持。 极、极端的。 幽暗。2、 3、景物 表现出女娲造人工作的辛苦。 4、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 5、 “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这句话就能体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