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赵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赵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赵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赵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赵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赵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明确意象概念。2.抓住本诗中出现的意象,体会诗人通过意象传递出的情感。 3.掌握思乡怀人诗中常见的意象。学会通过意象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点准确抓住本诗中的意象,并明确意象中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思乡怀人诗中固定意象所传递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我想大家最为熟悉的是李白、杜甫,其实除了这两位还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2、 课前预习1. 你能从题目中获得哪些有效的信息呢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2.知人论世找同学简介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诗,广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请同学们关注课件红字部分。在你的教学案上作出相应的标记。 三、初步感知1.诗歌美在节奏,美在韵律,所以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读诗时我们要有恰当的停顿,用变化多姿的语气、语调去读出诗的感情色彩。请同学们仔细听示范朗读,注意字音及停顿。(七言绝句的节奏一般为223或2221或2212)四、合作探究1.讲解意象的概念通过朗读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诗的内容,诗人写诗最主要的还是想抒发情感,而情感是虚幻的东西,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诗人怎样做到诗言志,诗传情的目的呢这就涉及到了诗歌中意象的选取,我们一起看一下意象的概念。 意象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不仅包含诗中所写的景、物,也包含人物形象。诗歌中客观存在的人景物就是意象,而这些意象中往往又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2.分析本诗意象。那么请同学们找出这首诗中出现的意象。也就是说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人景物呢(1)分析意象君问归期未有期 “君”实际上是古代的敬称,在这里可以翻译成“你”,从全诗的内容及情感来看这首诗是写给自己妻子的,所以君在这里指作者的妻子王氏。妻子询问归期,我却不知归期。其实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撒手人寰。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创作此诗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诗人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首句便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各位同学,请同学们分析接下来的三句诗,抓住意象特点,分析所表达的情感。赏析诗歌。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巴蜀之地) 诗人眼前的景物有很多,作者为什么第一个意象就选取巴山山有什么特点阻碍 不通畅。 巴山在哪四川,李白就曾有这样的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李商隐家 在今天的河南省,而此时他却身在今天的四川一带,相距千里,路途之坚。距离之 远、路途之坚更衬托出思念之切。夜雨晚上下雨。到了夜晚我们会回到哪里家中。诗人此刻有家可回吗没有。也许在 白天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分散精力可是到了夜晚,夜深人静之时,身在他乡,怎能 不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独自一人漫长的夜,已是很孤独而偏偏此刻又下起了夜 雨,淅淅沥沥的秋雨。秋雨下过之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树叶凋落,天气转凉。 听着秋风瑟瑟之音,看着树叶飘落,万物凋零之景,内心怎能不孤独凄凉。秋池 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涨,水位升高。 秋池前的“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 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寂寞无聊所以才能觉察出夜 雨长满了秋池。似乎秋池中涨满的不是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什么时候。西窗同学们这里的西窗是哪呢家中。在古代西楼一般为女子所居之所。西楼、西窗及 其西厢房也就成了古代文人诗文中传承下来的表达相思哀怨的凄美意象。想象着坐 在西窗前,仿佛看到了妻子的身影,而这一切也就只是想象,作者只能由着想象暂 时排解那不可解的相思之苦。烛 再次相见那么多的话语要向彼此倾述,自然秉烛长谈。却话巴山夜雨时却话回头说,追述。 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这,诗人却偏偏要回首,不是咀嚼痛苦就像忆苦思甜一样;那设想中将来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3.再读诗歌,读出情感通过意象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接下来请同学在读诗歌,读出情感。4.赏析表现手法同学们通过分析意象,再读诗歌,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所传递给我们的情感,而诗歌前两句是写作者眼前所经历的,看到的就是实景,后两句诗人从眼前跳脱到将来,是对未来团聚时幸福的想象,想象之景为虚。同学们你能概括出本诗的表现手法吗虚实结合。实际上诗歌中的虚实结合中的虚不仅仅包含想象之景,虚还可以包括梦境、过去发生过的场景,以及未来的某个情景,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我们会进一步学习。通过景色传递情感这又是情景交融。5.主题分析 诗歌分析到这主题也就呼之欲出了,谁能概括本诗的主题。 通过归期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6.散译诗文我们通过赏析我们理解了诗歌内涵,体会了诗歌的情感,请同学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发挥想象力散译诗文。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询问着我回家的日期,而我却总是把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知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已逝,一转身,秋天已到。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 依稀是梦,你我坐到了窗前,温柔的烛光静静地照着我们。 而我像你诉说着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五、拓展延伸 诗歌分析到这我不禁想起了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夜上受降城闻笛春夜洛城闻笛等几首诗。他们与本诗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呢在封建社会,战乱频繁、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人们不得不离开故乡,迁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与亲友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而家中亲人闺中女子更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所以浓烈的乡愁、乡情、乡思,就成为了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我们把这类的诗歌叫做思乡怀人诗。1.思乡怀人诗产生的缘由及分类。缘由战乱频繁、久戍不归; 宦游失意,仕途坎坷; 分类羁旅思乡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思亲念友 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征人思乡 如李 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闺中怀人 如温庭筠望江南2. 请同学们回顾以往所学思乡怀人诗,在这些诗中哪些意象让你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并且在多首诗中反复出现,举出几个这样的意象。(学生寻找并背诵诗句,老师说明意象内涵及常见的诗句)(1)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王湾次北固山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笛声 它吹奏出文人的心曲,在不断演绎中被赋予羁旅思乡、悼念故人、等丰富的情感内涵。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3 杨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 月亮 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者的眼里,月亮这一意象或是寄托恋人间的苦苦相思,或是蕴 含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无限思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客“客”字点明了游子的身份,一种在他乡找不到归属的情感跃然纸上。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其他常见意象简析扁舟“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之愁。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飘蓬。六、课堂小结同学们现在的我们正用自己的汗水编织着梦想的羽翼,当羽翼丰满之时我们也会到更广阔的天空去翱翔,那时的我们也就更能体会游子的思乡之心,更能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也请同学们珍惜现在,珍惜待在父母身边的日子。待在故乡的日子,欣赏故乡的景,留心故乡的事,关心故乡的人。因为“月是故乡明”而“人是故乡亲”。七、布置作业 自主学习诗歌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卡片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1、诗歌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传递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诗文散译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