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蒋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蒋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蒋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蒋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蒋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夜雨寄北》教案(蒋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夜雨寄北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4.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重点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请同学们先听一段音频,来辨别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音频)对了,是雨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雨是最平常的,但是大家有仔细的听过雨声吗淅淅沥沥的小雨声使人感觉温柔静谧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让人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洋洋洒洒的大雨声令人壮怀激烈,充满豪情。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学过一篇关于雨的散文对,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在他的笔下,春天的雨温柔娇媚,夏天的雨热烈粗犷,秋天的雨端庄沉静,冬天的雨自然平静。由此,不同时期的雨给人的印象和感受截然相反。那么当诗人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夜雨寄北。(展示图片)2、 读准节奏大家都知道,诗歌重在朗读,那么如何读出其中的韵味呢首先要注意节奏和停顿,一起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展示图片)生齐读。好,大家把握的不错,接下来我们要读懂诗歌的内容。3、 读懂内容阅读文学作品时,同学们一定要学会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主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展示图片)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杜牧一起合成为“小李杜”,同时他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写作背景来说一说诗歌的内容。生自由讨论,师完善补充。(展示图片)4、 读出情感那么作者想要通过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情感呢诗歌的题目夜雨寄北,内容中也多次出现巴山夜雨这一景物,大家知道文学作品中的景物往往包含作者的情感,下面我们运用扣词分析的方法,去看一看这“巴山夜雨”里究竟流淌着诗人怎样的绵绵情意。五、合作探究“巴山夜雨”反复出现,意蕴深厚(一)巴山夜雨涨秋池(1)巴山,这里代指蜀地,在李商隐时代,还是未被开发的“凄凉地”,唐代的另一诗人刘禹锡就曾感慨“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2)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3)这是诗题中的“夜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也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秋天、雨夜、巴山;也是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情愁的写照。(4)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5)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一如巴山夜雨,池中秋水,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那涨满秋池的不仅仅是巴山的夜雨,还有诗人心中的惆怅和悲伤。(6)“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7)行笔至此,那凄苦的秋风秋雨,似乎已浸透纸背,寒入骨髓。然而,诗人此时笔锋一转“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句塑造了一幅怎样的场面有没有那位同学来谈谈你的体会(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8)何时能与你共剪烛花于秋窗之下,共话如今这种巴山夜雨之中两地的深深思念那时,把如今这万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欢乐。(9)这两句描绘出一个温馨浪漫的画面,立刻取代了刚才的凄风苦雨。而此处的“巴山夜雨”,是在想象中,拉远成一个淡淡的记忆那迷蒙阴冷的秋夜,仿佛只为烘托西窗下这摇曳的红烛;那巴山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只为此时耳畔的喁喁私语伴奏。同样的巴山夜雨,瞬间变得如此温情脉脉,令人怀念。(10)对伤感辛酸的往事,人们总是带着一种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这阔别重逢之日,诗人却要与妻子一起回首往事,重提巴山夜雨,这是为什么呢在将来的重逢欢乐中来回顾今日的寂寞凄凉,这有何用意这种欢乐式的回顾,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变得珍贵,更充溢着幸福感,就像忆苦思甜一样;另一方面那设想中将来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情景。(11)幸福也许就是这样,它需要对比、需要映照,在与过往不幸或者愁苦的比照中,现时的幸福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吧用现在人们常说的话,就是“忆苦思甜”。而在李商隐这里,就是与爱妻共剪西窗烛时,依偎一起遥望巴山夜雨。在诗人写下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他实际上还是在“此时”遥望“彼时”的幸福,因为巴山夜雨还没有从现实的背景转化成回忆的背景,他只是在此时想象着、憧憬着自己在不远的未来,可以以那样的方式,幸福地遥望此时。但即使只是一种对幸福的遥望,也已经让诗人沉浸在某种幸福之中了。夜色中的巴山、池塘里的秋水,也因此被抹上一层诗意的美丽。下面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这首夜雨寄北,感受诗人的思念与深情。六、总结(展示图片)七、延伸拓展听雨,就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心灵的遥相呼应,听年华的淙淙流淌。南宋词人蒋捷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点滴滴到天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各异。少不更事时,并不在意也无法理解雨声的内涵;及到饱经世事历尽沧桑的暮年,方生出“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原来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说还休的惆怅。7、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记一次你听雨的感悟和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