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2.品读鉴赏,体会用词之妙;3.联系背景,感受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品读鉴赏,体会用词之妙;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感受作者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以诗揭题,扣题导入1.诗歌分享一诗一世界。诗海浩瀚每一首诗里都有一个不同的世界我们遨游其间用心聆听诗中的声音有异乡漂泊的思念有闺中思妇的愁怨有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一诗一世界,一情永追寻2.今天,我们来一同品读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走进这位南宋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内心世界。 二、知人论事,走进作者1.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存诗9000多首,是现存诗作最多的诗人。2.写作背景出生在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出生的第二年就发生了“靖康之难”,四岁时举家搬迁到南宋,这时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兴,家庭的流离,给陆游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迹,但同时,也为他浓郁的爱国之情打下了基础,长大之下,一心想要投身仕途,为国效力,却因各种原因宦海沉浮不得志,他坚持的挥师北上,收复中原的意见,惹恼了当时甘愿偏安一隅的群臣,于是陆游被弹劾了,只得黯然离京,回到家乡,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山阴农村卧病在床时所作。此时的作者已68岁的老人了,但他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三、诵读诗文,理解诗意1.诵读古诗。(1)播放朗读录音。(2)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抽生朗读。(4)生齐读。(注意语速稍缓,语调低沉)2.理解诗意结合注解,四人小组交流,合理发挥想象,理解诗歌大意。四、细读诗句,品悟诗情1.品悟第一二句师该句中哪些词语,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学生作答。师看来,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作者的晚年生活学生作答。师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远离朝堂,赋闲在家,年迈体弱,卧病在床,孤苦冷清的诗人,纵有一腔爱国热血,也只能泪洒荒村。大家是不是觉得可悲可叹呢然而诗人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了吗 生作答。师对,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面前,个人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的心中仍想着什么呢生作答。师综合第一、二句,运用了怎样的写法生作答。再读第一二句,注意读出重音和情感。2.品读第三四句师这风雨大作的夜晚,诗人入睡得好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生作答。师为什么一夜难眠呢生作答。师这个“风吹雨”仅指那一夜的风雨交加吗生作答。师这场暴风雨触动了他的情思,窗外呼啸的风声、雨声,就像战场上的铁骑奔突之声,在梦里,作者策马扬鞭,驰骋疆场,像飞将军李广、汉朝大将卫青一样纵横沙场,收复失地。这是一个多么豪壮的梦这个梦陆游做了一辈子二十岁时,曾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四十岁时,又言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临终前,告诫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师这个热血沸腾的梦能够实现吗是缘于诗人怎样的现实呢生分析作答。师现实与理想的巨大落差,使不愿放弃又不得不放弃的终其一生的梦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深重哀愁,饱含壮志难酬的悲愤。(板书)师让我们再来深情朗读诗歌,去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浓烈的爱国情怀。生齐读诗歌。3.小结一诗一世界,透过短短的四句诗行,我们了解了陆游的人生际遇,感悟那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和拳拳的爱国之心。时至今天,陆游那高大的形象和赤子的情怀依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五、拓展延伸,强化积累1.师这种炽热的爱国情不仅流淌在陆游心中,也诉诸于众多爱国志士的笔端,请你用动情的语调诵出抒写爱国情怀的诗句。2.生自由诵读。3.教师呈现收集范例。寻英雄足迹,觅爱国忠魂。有那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有那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魄;有那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欣喜若狂;有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壮誓言历史漫漫,岁月悠悠,爱国的铮铮铁骨世代承传。六、课堂练习,学情反馈1.出示练习题,生当堂练习。2.教师评析。板书设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孤独冷清的处境 炽热的爱国情怀 壮志难酬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