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潼关》教案(钱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潼关》教案(钱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潼关》教案(钱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潼关》教案(钱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潼关》教案(钱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潼关》教案(钱老师公开课获奖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潼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查字典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本首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2.通过观看视频,结合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验诗歌高远壮阔的气魄。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用描述性的语言解析诗句。【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并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教学过程】一、导入1.解读“潼”字。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小篆体 chng,同“冲”,撞击。二、新课(一)了解潼关涉及的历史背景、战略地位及作者1.看两段视频,分别从历史和战略地位的角度介绍潼关。2.展示三首以潼关为题的诗,证明潼关的历史地位,让学生选择一首感兴趣的。【宋】汪元量蔽日乌云拨不开,昏昏勒马度关来。绿芜径路人千里,黄叶邮亭酒一杯。事去空垂悲国泪,愁来莫上望乡台。桃林塞外秋风起,大漠天寒鬼哭哀。【明】王廷相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何时帝劈苍龙峡,放与黄河一线行。【清】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3.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二)感知诗歌1.查字典,翻译诗歌。2.图说潼关(1)展示潼关地理位置及地势的地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景物描写。(2)观看华山风景的视频,给学生以直观感受。3.以随机挑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用描述性的语言解读并赏析诗句。例1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例2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4.情感升华根据诗句及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后期作为,理解作者的情怀与思想。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5.课堂小结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三、作业请为潼关写一段解说词,角度自选。(可以描述风景,可以叙说战略意义,要求必须引用诗句。)例示例潼关位于现在的渭南潼关县港口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是我国古代著名关隘之一。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板书冲破束缚 追求思想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