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冀人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共97页)目录1 位置和运动2 运动的方式3 运动的快慢4 运动和力5 运动物体的能量6 声音的产生7 声音的传播8 声音的高低强弱9 怎样听到声音10 噪声污染11 电在我家12 让灯泡亮起来13 导体和绝缘体14 安全用电15 认识岩石16 矿物17 金属的来历18 保护矿产资源19 太阳与影子20 地球的形状21 海陆分布22 美丽的月球23 交通信号灯模型大比拼(一)24 交通信号灯模型大比拼(二)1.位置和运动【教材简析】本课以“位置”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运动和静止”目的是通过观察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活动2“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目的是通过观察与描述人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指导学生建构要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时需要的参照物、方向和距离的认识,应用与拓展“判断动与静”,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的方法,能够运用参照物、方向和距离来描述某一静止物体所在的位置,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位置和运动的关系提供了知识基础。学生对在操场上踢足球、在教室内发课本、乘坐公共汽车等情境比较熟悉,这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理解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提供了经验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需要依靠相对于参照物、理解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提供了经验基础。2.能说出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需要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和距离。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生活中各种运动与静止的现象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2.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获取有关物体位置与运动状态的科学事实。3.能运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信息。4.能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5.能对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表现出探究的兴趣。2.能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确定运动物体的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物体的动与静。难点正确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孩子荡秋千、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视频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孩子荡秋干、人们乘坐热气球观光的图片或视频。2.引导荡秋千和乘坐热气球的情景大家可能都体验或见到过,你能判断坐在秋千或热气球上的人是静止还是运动的吗3.提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二、观察比较,获取事实1.出示操场上学生们踢足球的两幅图片。2.引导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说一说判断的理由。3.讲解判断个物体运 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比如,我们以球门作为参照物,房屋和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同学们和足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4.判断学生观察判断图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并将判断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三、汇报交流,形成知识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理由。2.小结以球门为参照物,学生、足球与球门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房屋、树木与球门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说它们是静止的。3.引导刚才我们是以球门为参照物来判断学生、足球、房屋和树木的运动状态,如果我们换一个参照物,它们的运动状态还一样吗学生分组交流。4.总结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时,物体是运动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发生改变时,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1. 引导 教室内有很多物体, 吊扇、黑板、桌椅等,判断它们中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说说判断的理由。学生分组讨论。2. 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3.讨论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是如何拍摄出来的4.小结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相对性。我们坐在教室里,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们也是在运动的。世界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知道了描述静止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物、方向和距离三要素。如果我们要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也需要这三要素吗2.提问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二、描述位置1.引导 出示小明发课本的图片小明在发课本的时候,他是运动的。我们该如何描述他在某时刻的位置呢描述他的位置需要哪些条件呢如果小明从讲台出发给同学们发课本,讲台距离第1排课桌约3米,每排课桌之间的距离约2米,选取讲台或课桌等物体做参照物,请你用参照物、方向和距离描述小明在不同时刻的位置。2.判断以小组的形式,模拟发作业本的活动。判断不同时刻发作业本同学的位置,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3.汇报指定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可以用文字描述、数据描述、绘图描述等方法。4.小结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需要用参照物、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三、运用知识 1.引导在公共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对于站台上的人来说,汽车里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对于汽车司机来说,乘客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判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判断,将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3.讲述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请你根据木课所学的知识,课下通过查阅资料或询问家长和老师等方式,解释电视刷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视频是如何拍摄出来的。【板书设计】1. 位置和运动2.运动的方式 【教材简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描述不同的运动方式”目的是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轨迹,认识物体的运动课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活动2“观察轮胎的运动”意在通过比赛、观察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复合运动中包含着多种运动方式,应用与拓展“体验不同方式的运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某些体育活动中包含的运动方式。【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物体的运动,平时他们对滚动、转动、摆动等物体的运动方式已经有所了解,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奠定了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2.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方式及其特征。3.能举例说出某种物体的运动包含儿种运动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观察到的运动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及其特征。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物体运动的方式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征。难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物体运动方式的视频、小车、苹果、纸风车、秋干模型、弹簧玩具、皮球、乒乓球、竹蜻蜓、轮胎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人在跳,车在行,鸟在我们性活在运动的世界中。 出示人、动物、各种物体运动的图片或视频。观察一下有哪些物体在运动。2.提问常见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哪些运动方式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观察物体的直线运动。1引导 出示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运动员比赛、苹果自由落体的视频火车、运动员、苹果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究吧2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仔细观察他它们的运动路线,画出物体运动的轨迹。 建议用小车模拟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学生沿过道行走模拟百米运动员比赛;让苹果从手中自由落地,观察草果的运动轨迹。3讨论比较三种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4小结通过大家的画图和描述,我们发现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从树上落下的苹果都在做直线运动。2.观察物体的曲线运动。1引导除了直线运动,物体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出示转弯的火车、转动的风车、荡秋千的小孩、投出的铅球、颠簸的木马等图片。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特点让我们通过活动进步探究和发 现吧2观察观察方法。A.让轨道上的小火车玩具车、风车、秋干模型、弹簧玩具运动起来,观察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画出它们运动的路线。B.用手向外抛小球,观察它是怎样运动的,画出它的运动路线。温馨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活动中注意安全、安静。学生观察,画出各种物体的运动路线,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3交流指定小组代表展示物体运动的路线图,说说各种物体是怎样运动的。4讨论比较几种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 曲线运动5总结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讨论请你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评价对本课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认识了转动、摆动、振动等主要的运动方式。其实很多物体的运动不单单是一种运动力式,往往包含着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2.提问推轮胎的比赛中,沿跑道前进的轮胎有几种运动方式二、获取事实,形成知识1.观察轮胎的运动。1引导推轮胎比赛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竞赛活动,你知道前进的轮胎有几种运动方式吗2观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推轮胎比赛,观察轮胎是怎样运动的。3讨论轮胎在运动过程中有几种运动方式。4小结轮胎的运动包含转动和直线运动等运动方式。2.判断其他物体的运动方式。1引导 出示图片运动员的脚、比赛中的乒乓球、直升飞机的螺旋桨,这些物体的运动又包含几种运动方式呢2观察播放物体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脚、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比赛中的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3讨论分析脚的运动、乒乓球的运动,螺旋桨的运动包含儿种运动方式。学生讨论,将讨论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4小结运动员的脚的运动方式包含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既有转动又有随飞行路线进行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等;乒乓球的运动方式有转动、向前的曲线运动等。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我们在操场上进行的跑步、跳远、踢毽子等体育运动,它们各包含着几种运动方式呢2.观察 播放操场上学生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运动现象,判断名和体育活动包含的运动方式。3.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4.总结各种体育活动中分别包含着种或几种 不同的运动方式。板书设计2.运动的方式3.运动的快慢【教材简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学习了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比较运动的快慢”目的是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知道学生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2“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计算等活动,了解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应用与拓展“比较列车的快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列车的平均速度,比较它们的快慢,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测量时间和路程的方法,认识了物体运动的方式,这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的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2.能说出自行车、火车、飞机等 常见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具体的运动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通过计算等方法获取列车运动快慢的科学事实。3.能用图表等方式记录物体运动经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4.能运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方法分析活动结果,得出活动结论。5.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记录测量所获得的相关数据。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意与同学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体会到交通工具运行速度的提高对人们生活方 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难点学会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雨燕、猎豹、人运动的图片或视频、秒表、显示交通工具速度数据的图片或课件等。学生准备有关交通工具速度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雨燕、猎豹、人运动的图片或视频。2.引导如果要进行一场200米的比赛, 雨燕用4秒钟可以到达终点,猎豹需要8秒钟,短跑运动员需要20秒左右,而一只蜗牛最少要用20个小时。你知道谁跑得快吗3.提问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比较运动的快慢。1引导我们班要选拔短跑运动员,谁跑得最快用什么方法比较呢2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同学跑步的快慢3讲解判断学生跑得快慢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大家都跑10秒钟,看谁跑得远。第二种方法是大家都跑100米,看谁用的时间短。4比赛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学生分组测量、记录。教师要强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要求各小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5讲解我们通过各组的数据可以看出来,跑完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跑得越快;在相同时间内,跑过的路程越长,跑得越快。如果两位同学跑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同时,怎样比较谁快谁慢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数据越大,说明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快。计算公式是“速度路程时间”。请计算小组内各位同学跑步的速度,比比谁最快。6计算根据记录表计算各位同学的跑步速度,并把计算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7小结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通过速度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物体运动得也就越快。2.了解交通工具的速度。1引导我们出行时,会根据需求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你都知道哪些交通工具和它们的行驶速度呢下面我们通过调查来获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2要求调查时,可以了解同一时间内不同交通工具行驶的路程也可以调查不同交通工具行驶完成同一路程时所用的时间。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绘制出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条形图。3学生调查、记录数据。4计算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自行车、汽车、高铁等行驶的速度,并将数据绘制成条形图,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中。5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计算的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6小结交通工具为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根据路程的远近、速度的快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可选择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多。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引导根据列车时刻表,如果选择7点左右从北京西站出发到达石家庄站的列车,你觉得选择哪趟列车比较合适呢你能计算出每趟列车的平均速度吗2.计算出示列车时刻表以及北京到石家庄的列车行驶路程共281干米,让学生进行计算。3.讨论哪个车次的列车行驶速度最快高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4.小结火车是我们出行时比较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国的高铁是国家名片,高铁运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安全、快速、舒适的出行体验,更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板书设计】 3. 运动的快慢 4.运动和力【教材简析】本课在学生认识了物体运动的方式和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本课围绕“运动”这一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 运动起来。活动2“让运动的小车的状态发生改变”意在通过实验等活动,知道学生了解里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方向,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应用与拓展“自行车的启动和停止”旨在通过观察自行车的驱动部分和刹车部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力是怎样改变自行运动状态的。【学情分析】 从认知基础来看,学生已认识了常见的力记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弹力、浮力、摩擦力等;从生活经验来看,学生进行过启动。停止、转向自行车等操作,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了认知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力可以改变物2.能归纳出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启动,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体运动的快慢。科学探究目标1.能设计出多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案。2.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整理结果,得出活动结论。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探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2.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设计多种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的方案。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意识到利用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难点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车、磁铁、塑料尺、绳子、毛巾、棉布、木板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 播放赛车比赛视频汽车在行进中时常需要停止、启动、加速、减这些都是汽车不同的运动状态。2.提问物体的运动状态经常变化,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1引导你有几种方法能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吧2设计根据生活经验,设计一些方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并将设计的方法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四个实验使用绳子向前拉小车,让小车动起来;把塑料尺掰弯,紧挨小车,松手后靠尺子的弹力让小车动起来;在小车上绑一块磁铁,用另一块磁铁吸引,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手向前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观察记录实验现象。4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5小结我们可以使用拉力、弹力、磁力、推力等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2.让运动小车的状态发生改变。1引导我们通过实验知道让小车由静止到运动需要施加外力,如何让运动小车加速.转弯和停止运动呢下面我们此比,看谁想出的方法多。2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改变小车运动状态的方法,并将设计的方案记录下来。3汇报指定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与补充,形成统-的实验方法。4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观察,教师巡回指导。5讨论在改变运动小车的状态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点6小结在小车的行进中,我们给它施加外力,可以改变小车运动的速度、方向,也可以使小车停止运动。3.研究摩擦力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1提出问题。引导让小车从斜面的同高度自由滑下,之后在毛巾、棉布、木板上水平滑动,小车在哪种材质水平面上滑过的距离会更长些 为什么 2 实验观察。掌握方法。A.将一条毛巾放在桌面上, 在毛巾上放一斜面,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的滑动距离。B.将毛巾换成棉布,重复以上步骤。C将棉布换成木板,重复以上步骤。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教师巡回指导。3得出结论。汇报请小组代表说-说实验是怎样做的,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推测想想。如果水平面没有摩擦力,小车将会怎样运动它的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请将推测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3总结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交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1.提出问题自行车是我们常用的出行工具,自行车的设计包含了哪此科学技术和原理在力的作用下,它是如何启动、改变速度或停止的呢2.掌握方法用手慢慢转动车瞪,观察后轮如何由静止变为运动。再改变车蹬转动的快慢,观察后轮转动有什么变化。然后捏紧车闸,观察刹车系统是怎样让后轮停下来的。最后推动自行车,并捏紧车闸,观察刹车系统对前轮的制动。3.观察现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中。4.得出结论给脚蹬施加力,脚蹬的转动带动大轮盘转动,通过链条带动后轮转动;自行车刹车系统能够增大摩擦力,能够使自行车快速停下来,其科学原理是物体间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板书设计】4.运动和力5.运动物体的能量【教材简析】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碰撞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活动2“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目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物体的能量根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能量就越大。应用与拓展“寻找生活中的能量”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物体的运动,认识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运动状态和力之间的关系,这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能量奠定了知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2能说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3.能归纳出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对运动物体能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问题进行假设。3.能通过实验等方式获取证据。4.能用图表的形式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5.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运动物体的能量产生探究兴趣。2.能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探究运动物体能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的实验。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快速运动的物体具有很大的能量,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难点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保龄球运动视频、小车、积木、薄纸、气球、木板、木块、砝码等。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 播放保龄球运动视频 保龄球是大家喜欢的种室内运动, 说一说你从视频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运动的保龄球可以击倒前方的球瓶。2.提问保龄球为什么能击倒球瓶呢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1.碰撞实验。1提出问题。提问运动的小车撞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哪些现象呢2掌握方法。出示图片或视频,讲解实验方法在小车前面分别放上积木、薄纸、气球。推动小车快速运动起来,分别撞击积木、薄纸、气球。实验各做3次,观察有什么现象。3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教师巡回指导。4汇报交流。汇报实验中,小车撞到物体时出现了哪些现象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静止的小车接触这些物体时会有这些现象吗5得出结论。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运动的保龄球能击倒球瓶,说明它具有能量。2.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1提出问题。提问运动小车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2作出假设。假设猜一猜运动物体能量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运动小车的能量可能和小车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可能能量越大;运动小车的能星可能和小车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可能能最越大。3实验设计。讲解这是两组对比实验,如果要研究小车质量对能量大小的影响,可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运动速度。如果要研究小车运动速度对能量大小的影响,可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运动速度,不变的条件是小车的质量。思考 A.怎样让两个小车保持同样的速度运动怎样让小车运动的速度变快或变慢B.用什么方法能够观察到运动小车具有的能量的大小呢 可以参考活 动1的方法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设计结果,提示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总结归纳出科学且可行的几种实验方法。实验一 让小车从斜坡滑下撞击木块,记录木块移动的距离。保持小车的起始高度和木块摆放的位置不变,每次在小车上增加一个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记录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实验二让小车从较低的斜坡滑下撞击木块,记录木块移动的距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木块摆放的位置不变,每次让斜坡的高度增加2厘米斜面长度不变,让小车从斜坡上滑下,记录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有什么变化。4实验观察。学生实验,将观测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中。教师巡回指导。5得出结论。汇报请小组代表说一说实验是怎样做的, 观测到什么数据,说明了什么。讨论A速度定时,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质量有什么关系B质量定时,运动小车的能量与小车的运动速度有什么关系小结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 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6知识拓展。讲述行驶中的汽车、疾速下落的物体,它们具有很大的能量,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人造成伤害。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运动物体带来的伤害呢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出示正确做法,提示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三、拓展认知,延伸活动1.引导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我们称它为动能。除了动能之外,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能量。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能量呢2.出示航行的帆船、太阳能热水器、用炉火做饭、给汽车加油等图片或视频。3.交流小组交流,列举生活中的各种能量形式的实例。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交流结果,其他学生相互补充与评价。5.小结在生活中,存在着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形式,能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板书设计】5.运动物体的能量6.声音的产生【教材简析】 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寻找声音”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及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初步感知声音产生的条件。活动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应用与拓展“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发声现象,加深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认识。【学情分析】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学生对声音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并不十分明白。另外,有的学生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乐器,对振动发声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还不能够将振动和发出声音建立联系,这些都为学生建构物体振动发声的知识提供了认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2.能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现象提出探究性问题。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声音的产生作出假设,并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3.能用记录表等方法记录和整理实验现象。4.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得出实验结论。科学态度目标 1.能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2.能与他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声音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难点是认识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音叉、橡皮锤、水槽、小鼓、水、纸屑、人唱歌,蟋蟀鸣叫、杨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等。学生准备钢板尺、皮筋、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知道要上课的呢对,是铃声响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能听到许多不同的声音。 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呢2.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二、寻找声音,初步感知1.寻找声音。1引导声音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在学校里,就可以听到上下课的铃声;在教室里,可以听到钟表发出的“滴答”声。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了怎样的声音2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并把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2.制造声音。1引导同学们都是善于留心观察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声音。那你能用身边的些物体制造声音吗2实验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让身边各种物体发出声音。3小结我们可以用敲击、拍打、吹气等多种方法使不同的物物体发出声音。那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步探究。三、实验探究,建构知识1.实验探究,获取信息。1讲解 出示幻灯片讲解实验方法。用橡皮锤敲击音叉的叉股,仔细倾听音又发出的声音,观察又股有什么变化,用手摸损叉股,看看有什么感觉。用发声音又接触平静的水面,观察水面出现的现象。在小鼓上撒一此纸屑,轻轻地敲击鼓面,观察纸屑出现的现象。把钢板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边,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压钢板尺的另一端,之后松开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钢板尺会有什么变化。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3汇报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手摸音义的时候感觉有些发麻,音叉放在水里会溅起水花;鼓面上的纸屑跳动起来;钢板尺来回运动。2.分析信息,形成知识。1讨论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司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由此推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四、运用知识,拓展延伸1.使物体停止发声。1引导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呢请同学们利用音叉和小鼓再试一试。2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结果。2.寻找发声物体的振动部位。1提问人、 蟋蟀、扬声器分别是用什么部位振动发声的2出示人唱歌、蟋蟀鸣叫、扬声器播放音乐的视频特写发声部位。3交流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并把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7页中。3.课堂总结。教师对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教学过程】6.声音的产生7.声音的传播【教材简析】本课以传声为主线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1“空气能传播声音吗”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活动2“固体、液体能传播声音吗”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等活动,认识到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活动3“做个土电话”旨在通过制作、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声音可以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认识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应用与拓展“了解声音传播的其他形式”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声音可以通过无线电通话装置进行传播,体会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学情分析】对于声音的传播,学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比如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听到上课的铃声,游泳的时候在水中能听到岸上人们说话的声音,爬山的时候可以听到回声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声音的恶传播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向各个方向传播。2.能举例说明不同材质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传声现象中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假设。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能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3.能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4.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科学态度目标 1.能对声音的传播产生探究兴趣。2.能尝试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学习,乐于分享彼此的想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举例说明人类的需求促进了人工传声物品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难点认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玻璃钟罩、抽气筒、闹钟或空气传声实验视频、音义、橡皮锤、水槽、石块、铁棍、细绳、气球、尼龙线、棉线、软管、牙签等。学生准备纸杯、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 播放两个人分别在山上和山下对唱山歌的视频或课件同学们,为什么人在山上唱歌,山下的人能听到呢2.提问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1.探究空气能否传声。1掌握方法。把小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听闹钟的声音; 用抽气简慢慢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取下抽气筒,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观察闹钟声音有什么变化。2实验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中。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引导实验中,随着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就几乎听不到了;当空气重新进入玻璃军时,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声音可以依靠空气向各个方向传播。2.探究固体、液体能否传声。1提出问题。引导声音能够通过空气传播,那声音能不能通过周体或液体传播呢2掌握方法。讲解固体、液体传声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固体传声的实验。A.把音又立在桌子中央,用橡皮锤敲击音又使其发出声音,把耳朵贴在桌面边缘,听一听是否能听到音叉的声音。B.在音叉的叉股上系上一根细绳,另端 系在铁棍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