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 盼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 盼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 盼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 盼 教案含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盼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斗篷、情况”等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3.通过捕捉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4.把握文章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教学重点通过捕捉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教学难点抓住文章中心,学会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摘抄本;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着眼课题,导入新课。1.“盼”是什么意思“盼”就是盼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板书盼)2.教师小结盼望就是在等待得到一件美好的事物或要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望时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的感受或者心情的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盼”,让我们去看看“我”最盼望的是什么,其中又有怎样的心理变化。3.简介作者。小组结合预习情况,派代表发言。4.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3自学检测。4.理清脉络,交流情感。(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盼下雨、穿雨衣)为什么会如此热切地“盼”文章是通过哪些事情来写“盼”的按照这个思路,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3)小组交流,讨论,指名答。(4)结合学生回答,师生评议,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我”开始盼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一天放学后,果然掉了雨点儿,“我”找了许多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四部分(第1820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1.研读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2自然段,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从哪里能看出“我”对这件雨衣的喜爱(2)小组合作交流(出示交流提示)那是一件什么样的雨衣除了雨衣本身的漂亮外,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十分喜欢新雨衣“我”对雨衣的喜爱从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3)教师巡视,与个别小组交流指导。(4)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 “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淡绿色”“透明”等词,可以看出这件雨衣是漂亮的。“长着两只袖筒”“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件雨衣还有神奇的功能,“我”十分喜欢。“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动作描写,“立刻、抖开、穿”,表现了“我”迫不及待的兴奋心情;“走来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从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我”对雨衣十分喜爱,迫不及待想穿上。2.小结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做了铺垫。3.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我”对新雨衣的喜爱之情,谁能再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2.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第二部分。1.读课文第3自然段。2.小组交流(出示阅读提示)(1)这一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2)“我”为什么盼着变天(3)感悟重点句子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思考这句话中两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3.教师巡视,与个别小组交流指导。4.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1)写“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几天都是晴天;(2)因为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盼望着早点穿上新雨衣;(3)写雨衣、盒子“安安静静”,更衬托出“我”盼望下雨的焦急心情。表现了“我”内心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5.指名朗读。(二)研读第三部分。教师过渡接下来,课文又是通过哪些事来写“盼”的让我们继续研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指名读,抓住关键句,思考天气是怎样变化的“我”的心情是怎样的1.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417自然段,思考(1)作者在这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盼”(2)这部分,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2.小组合作交流(出示交流提示)作者在这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盼”(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的场景描写,心理、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突出“盼”。)3.重点句段分析。(1)雨前场景的描写。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问题1“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从拟人的手法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树的动态,烘托了此刻“我”开心、兴奋的心情。)问题2作者在写景的同时,也穿插着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比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从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句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和对雨天的期盼。)问题3找出这一个自然段中动作描写的句子,说说作用是什么。教师这一段既是对雨前的场景描写,中间又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指名朗读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动词伸、仰、甩打、跑,动作描写也衬托出了“我”此时兴奋的心情。)教师下面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这一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段文字,体会“我”兴奋的心情。(2)人物语言描写。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第417自然段。教师找出“我”的语言反复研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我”的话中能看出“我”多么盼望穿上雨衣到街上去啊甚至向妈妈撒谎,从中可见“我”渴盼的心情。)(3)雨中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出示)吃过晚饭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教师这段是对雨中的场景描写,中间同样穿插着对“我”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让我们来仔细地品读一下这段文字。问题1作者为什么说雨点儿“逗引”我出去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问题2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想想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从这一段话中体会到了“我”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4)雨后场景的描写。指导学生朗读(出示)我推开窗子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问题1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场景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问题2“我”的心理描写说明了什么(“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三)研读第四部分。1.出示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这句话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终于可以穿上新雨衣的激动心情。)2.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环境描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在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三、回归整体,归纳写作特点。1.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2.阅读这篇课文,你在写作特点上受到什么启发学生发言,教师梳理归纳(1)围绕中心意思来组织材料围绕中心意思来组织材料课文紧扣“盼”字,具体写了“我”有了一个新雨衣,大热天在屋里试雨衣,并开始天天盼着下雨;放学后好不容易等到了雨,兴冲冲地跑回家,想借买酱油的机会穿上新买的雨衣,却未能如愿;“我”希望雨停下来,留着明天再下,雨竟然真的停了;第二天真的下雨了,“我”理直气壮地拿出新雨衣,穿上新雨衣去上学这些具体生动的描写,让我们见证了作者“盼”下雨的心情历程。(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3)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4)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3.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蕾蕾的心情和作者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学习围绕中心意思来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掌握研读文本的技巧,继而达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不足之处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学生对抓住重点句段深刻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我”对下雨天穿上新雨衣的渴望这部分的理解不透彻,需要身临其境去体会。教学建议选择生活中类似的情境,比如买了新衣服要立马穿上,但家人不同意,要求在某个节日才能穿,再结合文中具体事例,抓住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进一步去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