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案(褚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 题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程内容1.知道西汉的建立;2.了解“文景之治”。教学目标1.知道西汉的建立、了解“文景之治”。2.了解休养生息政策,从秦汉两朝政策和结果的不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重要性。3. 阅读、理解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学会从史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做到论从史出。4.讲述历史小故事,从中感受文帝景帝宽厚节俭的优秀品质。5.学习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思考历史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三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西汉建立、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三个子目之间是因果关系。汉朝对秦朝的继承是一种发展性的继承,吸取了秦亡的教训,继承了其优势和长处,使汉朝各方面发展更加完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随后又经历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长期的战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土地荒芜,经济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西汉建立后,面临这种严重局面,汉高祖和他的继承者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恢复起来,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慎于用法,政治上宽厚,生活上克己节俭,使得经济进一步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进一步巩固了汉朝统治,史称“文景之治”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为汉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学习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他们的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不断引导学生,尽量选取更加形象化、生动的史料和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历史课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史料、图片、故事等创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逐步形成历史概念,学会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机会。我们的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困难,巧妙渗透历史意识,正如2011年版新课标提到的那样 “历史课程逐渐转向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理解唯物史观”、“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重难点重点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难点如何理解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分析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和意义。教学资源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年6月版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七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6年6月版3.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5月版4.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秦汉史中华书局 2009年1月5.(汉)司马迁撰写史记 岳麓书社 2011年7月版6.(汉)班固撰写汉书岳麓书社 2008年3月版7. 阳陵出土的文物。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导入新课展示篆书“汉”,引入汉朝。知道汉朝的历史和分期。创设氛围,引发思考。进入新课学习一、西汉的建立讲述西汉建立的情况。展示图片,介绍“汉并天下”瓦当。展示大风歌、大风歌广场塑像认识、了解“汉并天下”瓦当,知道是为纪念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齐声朗诵大风歌,体会刘邦此时的心情。用一两个词来说一说。知道实物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证据意识。二、休养生息政策1.引导阅读P52的材料研读,思考思考西汉建立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引出休养生息政策。2.介绍什么是休养生息政策。引导学生找一找汉高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休养生息。1.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得出结论。2.了解休养生息政策的含义。阅读整理各项措施,思考总结各项措施的作用。培养阅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一些细节。三“文景之治”1.引出“文景之治”,介绍二位帝王谥号的含义。2. 展示材料文帝、景帝的诏书,引导思考文景二帝的统治政策、对农业的态度。3.引导学习整理文景二帝的各项措施。注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重视以德化民介绍文景时期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讲述文帝亲尝汤药的故事,展示材料,介绍文景关心鳏寡孤独这些社会的弱势群体,督促各地制定的体恤老人的具体措施。勤俭治国、以身作则介绍文景节俭的事迹。展示图片,补充完整学生找到的各项具体措施。引导思考勤俭治国在当时的重要性。4. 展示图片西汉陶仓、西汉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读图,了解“文景之治”的社会局面,农业、手工业各项发展。再次展示汉初社会境况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比。展示汉景帝阳陵中陪葬的陶俑图片、班固对这一时期的评价。初步认识文景二帝。学生齐读诏书,思考问题,认识到文景二帝对农业的重视。了解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讲述缇萦救父的故事。了解文景二帝“以德化民”的具体做法。阅读课文、整理文景二帝节俭的各项措施。思考这些做法所发挥的作用。学生阅读课文,知道“文景之治”的社会景象。知道什么是“治世”了解后世对“文景之治”的评价,知道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总结展示时间轴,整理全文学习内容。引用司马迁的一段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汉初统治者政策调整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了解西汉发展的历程及重要历史地位。学会思考、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板书设计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