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部编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设计(一)知识综述近年来秦汉史虽研究成果丰富,但对于东汉史的研究比较弱。在史学界的绝大部分著作中都认为东汉是汉朝的再建和中兴,其与西汉的联系不仅是因为统治者的血统,更体现在制度的延续。自公元25年刘秀立国至公元220年曹丕代汉,东汉历14帝共195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朝、西汉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虽大体承袭西汉,但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前代的做法。这种改变体现了东汉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王朝的经验教训,也反映了封建政权在重建过程中,专制主义的统治在不断的强化。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出身的刘秀趁势而起。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经过多年的南征北伐,逐渐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使天下结束纷争混战重归一统。东汉的建立标志着封建统治秩序的恢复,由于其政权依托豪强地主创建,立国后便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维护豪强地主的权益。东汉朝代最突出的一大政治特点是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这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自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了皇帝一人独断和家天下的统治,东汉前八十年,经历光武帝、章帝与和帝共同治理,政权较为稳定、皇权逐步得到加强。自和帝后东汉政府开始腐败,由于东汉中后期皇帝几乎都是幼年即位,为外戚和宦官的上台提供了可能。随着外戚和豪强势力的不断膨胀,皇帝对其彻底失去控制,最终导致统治集团公开分裂和农民起义的爆发。(二)课标要求和教科书解读1、课标要求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要求,现阶段初中生就本节课要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2、教科书解读单元解读本课东汉的兴亡选自于部编2016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单元共有7个学习点,本课位于第5个学习点,属秦汉时期的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它不仅是西汉政治、经济的延续,更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由此可见在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其巩固统一的某些制度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但由于秦在统一后长期滥用民力,加之严刑峻法,终因农民起义而迅速瓦解。新建立的起来的汉朝,承袭秦制并有所发展,经高祖和文景二帝的休养生息与稳固发展,在西汉中期武帝时期进入鼎盛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由于武帝外勤征伐,耗尽汉初70年积累,社会危机日甚一日,造成西汉中衰。昭宣二帝即位后与民休息、励精图治,使汉室出现短暂中兴。西汉自汉元帝开始走向衰落,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皇权旁落、外戚势力兴起,最终导致王莽篡汉而自立。王莽的“托古改制”政令繁杂、措施琐碎、朝令夕改,致使民不聊生,饿殍塞道,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之天灾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了赤眉、绿林等大规模反抗军,新朝灭亡。课本内容解读全课的题目是东汉的兴亡,共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子目光武中兴。“光武中兴”的含义一是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得以延续;二是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三是天下出现兴盛局面。王莽新朝覆灭后,继起的东汉王朝是秦汉时期最后的一个封建统一的王朝,它不仅是西汉政治、经济的延续,更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与发展。自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在王莽改制过程中进一步激化。刘秀立国后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采用儒家“仁政”和道家“柔弱胜刚强”的方略治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加强皇权、发展经济、稳定民心,最终是东汉社会出现繁荣迹象,开创“光武中兴”。第二子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和宦官能交替专权其一,与自秦始皇以来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息息相关,皇权至高无上使皇帝成为国家的唯一掌权者,皇权强则国兴,皇权弱则大权旁落,谁控制皇帝谁便能掌控权利。其二,就东汉建立而言,刘秀依靠了地方豪强的力量登上帝位,虽实行了一系列退功臣进文吏的举措,但却对豪族优容、退让,外戚和宦官作为豪强地主中最腐朽的集团,借助经济力量的不断膨胀把持地方或中央的政权。其三,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为外戚专权提供机会;而皇帝成年后不甘傀儡之地,往往借助宦官之力夺回权利,宦官又借机日渐坐大。第三子目黄巾起义。由于东汉中后期,皇帝年幼、皇权旁落于外戚宦官之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黑暗,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民不聊生百姓困苦,终在公元184年爆发黄巾大起义,东汉王朝的统一名存实亡,地方陷入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三)学情和教学过程设计*学情分析 就学科而言,历史作为进入初中后的一门新课程,以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对七年级学生充满吸引力。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历史有所了解并兴趣浓厚,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就本课而言,绝大部分学生对东汉的知识并不熟悉,却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很有了解,也很有兴趣。从西汉大一统到三国分裂这个过程中,东汉王朝起到了很重要的连接作用,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视频创设情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通过角色扮演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知道“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初步的分析、归纳和反思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光武中兴”和东汉衰败现象的了解,认识到中国古代社会盛衰的基本规律。联系现实生活,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批判和反思意识。二、教学重难点及教法、学法教学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教学难点东汉盛衰的原因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学法指导角色扮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教学过程(详案另附)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引出课题Q提到汉朝,你首先想到的皇帝是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低调奢华而又有内涵的汉朝皇帝。PPT播放视频安静的美男子刘秀 这位看似知名度还不及三国时期的刘备的东汉帝王,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集“中兴之主”与“开国皇帝”于一身的帝王,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刘秀,走进东汉,领略东汉的兴衰。观看视频用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PPT展示本课知识框架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一篇光武兴为东汉一、 复兴汉室 重归一统教师配合学生的表演播放PPT,和学生一起参与现场互动,一起简单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知道东汉是汉朝统治的延续。二、 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1、光武中兴与民安PPT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东汉建立初期的社会局面,思考应对策略。PPT展示光武帝治国举措的文献材料思考刘秀的治国举措体现出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以民为本)PPT展示东汉人口统计表、东汉宁城图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东汉集市画像(过渡历史上把这样一段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称之为“光武中兴”。如若你有机会去到刘秀的家乡湖北枣阳市,你会发现这位帝王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刘秀不仅是东汉的开国之君,更重要的是他让汉朝重新崛起,焕发生机。但在荣光的背后,中兴之下一些隐患问题日益暴露出来。)2、中兴之下的隐患PPT展示图片及阴丽华和郭圣通的介绍Q刘秀是靠什么人支持才当上皇帝的PPT展示陶院落和豪强宅院的画像砖拓版图片及史料文字Q从以上材料中你能看出豪强地主的实力怎么样过渡豪强地主的势力得到发展,成为了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与此同时豪族势力的迅猛发展,他们不断兼并土地,其严重后果是造成了农民大量破产,成为流民。流民便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便是最好的写照。所以流民问题成为了东汉发展的一大社会隐患。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人物访谈的形式介绍东汉的建立学生阅读材料和课本,分析和思考问题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刘秀治国举措给东汉带来的变化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了解东汉建立的过程,并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通过图史互证,培养学生读图、读史料的能力,初步学习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通过图片和材料加深对地方豪强的认识,为后面讨论做铺垫。第二篇人心乱汉渐终三、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老师提供的资料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东汉中后期,权力的天平会怎么倾斜为什么这种倾斜的局面会给东汉政权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巡视课堂,适时对学生进行点拨四、民变四起 黄巾起义PPT展示材料东汉后期流民资料和地方民谣。(过渡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社会状况越来越动荡,地主阶级争权夺利,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再加上东汉后期灾荒连年,雪上加霜,老百姓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不可轻。”农民阶级誓死与东汉统治者血战到底的决心终于在公元184年,酿成了“八州并发,烟炎绛天”的黄巾大起义。)PPT播放视频黄巾大起义 根据老师所给的材料,结合课本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生根据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观看视频,了解黄巾起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他们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利用视频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受小结引导学生对本课只是进行一个基本的归纳总结修订自己的思维导图,上台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悟。老师PPT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学生分享。回顾本节课所学,完成启思和精炼以史为鉴,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悟、学有所感。 授课详案【导入新课】Q提到汉朝,你首先想到的皇帝是谁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位低调奢华而又有内涵的汉朝皇帝。PPT播放视频安静的美男子刘秀 这位看似知名度还不及三国时期的刘备的东汉帝王,是历史上唯一一位集“中兴之主”与“开国皇帝”于一身的帝王,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刘秀,走进东汉,领略东汉的兴衰。板书课题东汉的兴亡【自主学习】同学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中引探部分的相关内容,简要了解了东汉兴亡的大致内容。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本课的学习当中。【讲授新课】第一篇 光武兴 为东汉一、复兴汉室 重归一统学生活动角色扮演,人物访谈一个没落“皇N代”的奋斗逆袭史【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以人物访谈和现场互动的形式简单了解东汉的建立过程和刘秀的奋斗历程,知道东汉是汉朝统治的延续。过渡光武帝刘秀究竟遇到了怎样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二、治国安民 光武中兴1、光武中兴与民安PPT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东汉初期遇到的问题。Q东汉初年的社会是一番怎样的局面光武帝刘秀又是怎么解决的生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东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阅读课本,找出刘秀治国之策PPT展示史料与刘秀治国之策相对应,引导学生分析 Q刘秀的治国举措体现出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生以民为本过渡生于民间、长于民间、参加过农民大起义的刘秀深知民间疾苦,他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经过他的治理东汉社会正在发生变化。PPT展示东汉人口统计表、东汉宁城图、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东汉集市画像砖,学生感受光武帝治国带来的社会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图史互证,培养学生读图、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刘秀心怀百姓,百姓民心所向是光武中兴出现的重要原因。过渡历史上把这样一段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称之为“光武中兴”。如若你有机会去到刘秀的家乡湖北枣阳市,你会发现这位帝王的影响已经渗透到了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刘秀不仅是东汉的开国之君,更重要的是他让汉朝重新崛起,焕发生机。但在荣光的背后,中兴之下的东汉王朝,其统治内部一些隐患问题日益暴露出来。2、中兴之下的隐患PPT展示图片及阴丽华和郭圣通的介绍Q刘秀是靠什么人支持才当上皇帝的(地方豪强)PPT展示陶院落和豪强宅院的画像砖拓版图片及史料文字Q从以上材料中你能看出豪强地主的实力怎么样过渡刘秀利用联姻得到了豪强地主的支持,虽在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皇权的举措,并削弱身兼功臣的外戚豪强地主集团。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对豪族的优容,使豪强地主的势力得到发展,成为了东汉发展的一大政治隐患。与此同时豪族势力的迅猛发展,他们不断兼并土地,其严重后果是造成了农民大量破产,成为流民。流民便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便是最好的写照。所以流民问题成为了东汉发展的一大社会隐患。当然,东汉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而且皇权实力强大,外戚和豪强集团的实力难以与皇权分庭抗礼,权力的天平自然是向皇帝一方倾斜。Q如若皇权衰落,那时的权力天平又会如何倾斜【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和层层的引导,让学生理解东汉王朝统治中的隐患,为后期探讨东汉衰亡做铺垫。第二篇 人心乱 汉渐终三、戚宦乱政 朝纲不振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权力的天平1、学生结合导学案中老师提供的资料包,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问题东汉中后期,权力的天平会怎么倾斜为什么这种倾斜的局面会给东汉政权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2、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皇帝年幼时外戚掌权,皇帝长大了宦官当道,皇帝一死,幼帝即位,太后接着临朝。东汉的朝政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外戚与宦官这两大集团互相争夺,轮流把持着朝政,使得东汉的政治越来越腐败。四、民变四起 黄巾起义PPT展示材料东汉后期流民资料和地方民谣。过渡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之下,社会状况越来越动荡,地主阶级争权夺利,最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流民问题愈演愈烈,再加上东汉后期灾荒连年,雪上加霜,老百姓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为了求生存他们只能起来反抗压迫。所谓“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从来不可轻。”农民阶级誓死与东汉统治者血战到底的决心终于在公元184年,酿成了“八州并发,烟炎绛天”的黄巾大起义。PPT播放视频黄巾大起义Q黄巾起义成功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吗面对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东汉政府虽调集军队并成功镇压,但地方豪强的势力却在正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强大,皇室成为了名存实亡的空架子。董卓引兵洛阳,逐袁绍、废少帝、杀太后、立献帝。东汉中后期以来外戚与宦官的斗争以双方同归于尽而告一段落。对东汉而言,象征中央集权的朝廷实际上已经消亡,地方豪强们公开进行疯狂的武装混战,割据一方成为军阀,黑暗的东汉后期开始转入一段分裂期,那个年代群雄争霸,英雄人物将逐一出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又一次走向了分裂。【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合,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过程和对东汉发展带来的影响。知道黄巾大起义的爆发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思维导图】师生分享 感悟提升PPT展示学生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让全班同学欣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一位同学上台分享他思维导图的设计思路,以及学完这节课后有无可以完善的部分。最后教师展示自己设计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来填空。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本人的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