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掌握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的基本史实;2. 识记张仲景、华佗的医学成就;3. 掌握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实;4. 了解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情况;5. 通过阅读并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情感与价值观1.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豪感;2. 通过对司马迁忍辱负重、秉笔直书史实的认识,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及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3. 感悟中华文化的创造性与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教学方法课件图示 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与提问 讲解与拓展教学重点造纸术的改进 张仲景与华佗的医学成就 史记教学难点道教的产生与佛教传播的原因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节选),在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一起走进灿烂辉煌的“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我们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我们今天就从四大发明之造纸术谈起。二、内容探究人类很早就有了文字,那么,在纸张还没出现以前,人们把字写在哪里呢带着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课本第67页相关内容。好的,通过阅读,展示课件图片)我们了解到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曾把字刻写在陶器上(如半坡遗址出土的刻有原始文字符号的彩陶盆);人们也曾把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还有人把字刻铸在青铜器上(叫作金文或铭文);当然,在秦汉时期,人们更多的是把字写在竹木简和丝帛上。介绍丝帛是丝织品,很贵重;竹木简是把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用绳子将竹木片串起而成。后人用册编卷来称谓书籍的篇幅,就是从简的编连方式和存放特点得来的。后世人们用“汗青”表示史书书籍,称修改文章叫作“笔削”,从这些词语中都可以看到当年人们使用竹木简的影子。可是,人们使用简、帛书写,常常会感到很不方便,你知道有什么不方便吗(请同学思考后回答)(展示课件图片“探究思考”)对,丝帛很贵重,而竹木简又很笨重,不方便携带。这里有个关于西汉大文豪东方朔的故事(展示课件图片,介绍东方朔上奏本的囧事)那么,这种状况是怎样被改变的呢造纸术的发明其实,早在西汉时期,我们聪明智慧的中国人就懂得了造纸的方法。(展示课件图片西汉麻纸,介绍甘肃天水出土的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只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方便书写,所以当时人们更多的仍使用竹木简。直到东汉时期,一个伟大的发明家出现了,他就是蔡伦。(展示图片,介绍蔡伦及其改进造纸术)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废旧物料作为造纸原料,相当的环保;而他造出的纸质量好、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逐渐取代了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设想若同学们生活在东汉以前,大家的所有课本都用竹木简编写的话,我们得怎么把它们抬进教室呢家里又该如何存放书籍呢我们的学习会是多么费劲呢)“论从史出”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史书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记录。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展示PPT图片,介绍龙亭侯并翻译解释该段文字)。课后查阅元兴元年是公元哪一年教材上有关于造纸工艺的流程图,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体会造纸工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动手试一试;节假日可以去安徽宣城,去实地参观考察当地的造纸企业(宣纸名扬四海,有“纸寿千年”的美誉)。造纸术发明以后,辗转从中国流传到世界各国。(展示PPT动画图)请大家思考一下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学生回答后,总结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探究思考”现代造纸需要大量木材,造纸过程中也会导致大量的污染。那么,我们在造纸、日常使用纸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总结节约用纸;改进工艺,消除污染;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走向无纸化)张仲景和华佗在东汉,除了有伟大的发明家,还有同样伟大的医学家。两汉时期,中国的传统医学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9页有关“医圣”和“神医”的介绍。好的,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在东汉末年,有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圣”,他是谁呢(展示图片)对,他就是张仲景(简介)。他虚心求教名医,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后世称他为“医圣”。教材上有关于“坐堂医生”的典故,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体会他高尚的医德。那么,他的伤寒杂病论到底讲什么的呢(展示图片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下药;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同一时期,东汉末年还有一位我们安徽籍的名医,他是谁呢对,今安徽亳州的华佗。(展示图片简介)他擅长针灸汤药治病和外科手术。他有一项最牛的发明“麻沸散”一种全身麻醉药剂。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然后在病人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施行手术。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手术中使用麻醉药物。他还创编了一套健身体操“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活动姿态而创)。历史巨著史记两汉时期,我们的祖先不仅在科技上有创新与发展,更在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家也许听说过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说,人总会死的,有的人的死,(其意义)比泰山还重(现在多指为人民为民族利益而死)。有的人的死(其价值)比鸿毛还轻(现在多指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那么,大家知道这句名言出自谁人之口呢对,他就是西汉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展示图片简介)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三个问题阅读教材第70页相关内容。(点击PPT进入三个问题)好的,请同学回答1.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学生回答后总结家庭熏陶,勤奋好学,饱读书籍,游历名川,实地考察,搜集史料,立下宏志,态度严谨,忍辱负重2. 史记主要记载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总结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历史;书中既记录了帝王将相的活动,也为下层人物写了传记;公正记事,秉笔直书,文笔优美,在史学和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3. 史记的创作原则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公正记事,秉笔直书“探究思考”(展示PPT,进入问题)司马迁遭到关押和酷刑,却写出历史巨著,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迪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他的这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理想和正义,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道教和佛教两汉时期文化繁荣,思想领域也很活跃,在独尊儒术的大环境下,道教和佛教却另辟蹊径,得以传播,影响深远。以至于到了东汉末年,思想领域出现了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存的局面。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展示图片“道教圣地青城山”)说起道教,我们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图案呢(展示图片“炼制丹药”“太极八卦图”并简要介绍)那么,道教是怎样产生的呢(点击PPT,进入“道教的产生”)背景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是道教产生的土壤。时间东汉末年。地位本土宗教创始人张角(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吸收神仙方术,以治病传道)(184年发动黄巾起义);张陵(五斗米道,在汉中、巴蜀一带)教义修身养性,炼丹服药,以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课后思考道教与道家学派是一回事吗有何异同早在道教产生之前,作为世界三大宗教的佛教就已在西汉时期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佛教产生于印度,而后却发扬于中国。下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第71页第二、三两段,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点击PPT展示六个问题)。学生阅读后由学生回答1. 佛教起源地(印度)2. 佛教诞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3.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4. 传入时间(西汉)5. 传入路径(丝绸之路)6. 佛教教义(人生如苦海,只有熄灭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众生平等)(老师根据教义解释佛教得以传播的原因)这里还有个故事白马驮经(展示图片,介绍东汉明帝派人赴印度求佛经及白马寺的故事)合作探究通过图片和相关文字思考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有何影响学生思考后回答,老师引导总结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三、课堂小结共同完成图表填写板书设计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一、造纸术的发明二、张仲景和华佗三、历史巨著史记四、道教和佛教作业设计一、在本课所学习的人物中,你能学习到哪些可贵的精神二、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三、通过本课学习,你对中华文化有些什么样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课知识点较多,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紧扣创新、进步、贡献与影响,向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特点,实现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