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杭老师获奖作品).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杭老师获奖作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杭老师获奖作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杭老师获奖作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杭老师获奖作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杭老师获奖作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版 本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授课年级七年级【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第四课,讲述了北魏的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本课的主题是民族大交融。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魏晋以来,各民族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课内容比较抽象,因而需要直观、生动的材料引导学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还需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对历史材料的解读指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讲述淝水之战的概况,知道与之相关的典故。能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增强直观感,让学生走进历史、感悟历史;通过讨论,分析民族交融的表现;最后在歌声中对学生完成民族观的正确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孝文帝改革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讲述法、情境教学法、材料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在这56个民族中,有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那么,他们到哪里去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共同感受北方民族大交融。首先,我们来看下本课的学习目标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了解前秦战败的原因2 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3 认识民族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一、淝水之战过渡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这一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颜沛流离。而南方则建立了东晋政权。问战乱的北方直到4世纪后期才又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这个政权叫什么是由哪一民族所建在谁的领导下它逐渐走向强盛 前秦;氐族;苻坚。强大后的前秦,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苻坚为了进一步统一全国,公元383年带兵南下,与东晋政权大战于淝水。讲故事哪位同学来为我们介绍一下淝水之战的故事很好,根据刚才的介绍,下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淝水之战的概况。时间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兵力对比87万VS 8万结果前秦战败特点以少胜多成语典故投鞭断流、风声鹤唳木皆兵、东山再起想一想淝水之战,苻坚拥兵87万,而东晋仅8万,这十比一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前秦骄傲轻敌。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战略得当。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问淝水之战给南北方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影响 南方东晋因为取得了淝水之战的胜利,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北方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过渡北方的这种混乱状态直到又一个政权统一北方才结束,这个政权是 北魏2、 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阅读教材,归纳北魏政权建立的概况时 间4世纪后期建立者鲜卑族拓跋部都 城平城(今山西大同)统一北方时间公元439年统一意义北魏政权再次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过渡北魏统治前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鲜卑族拓跋部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等都落后于汉族,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讨论一个落后的游牧民族,却要统治农耕文明下比自己先进得多的汉族,假如你是北魏统治者,面对如此困境,你会怎样解决学生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厉行改革。过渡北魏统治者是否进行了改革呢(进行了)北魏最杰出的皇帝是孝文帝拓跋宏,他自幼深受汉文化的熏陶,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改革。2、孝文帝改革 而改革的关键一步就是要进行迁都。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孝文帝为何要迁都呢播放视频孝文帝迁都,引导学生得出迁都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迁都势在必行。迁都之后孝文帝开始有意识地实施汉化政策。穿越历史下面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联系教材内容,解读一则历史故事。北魏的公主要出嫁,整个洛阳吹吹打打,大家都在路边观看公主风光出嫁。此时两位官员垂头丧气站在路边。元丞相“刘太守,你怎么不高兴啊”刘太守“别提了,我因为没有在朝廷上说汉语,被罚三个月俸禄。元丞相,你看起来也很郁闷啊。”元丞相“哎,我夫人没有穿汉服,被皇上知道了,我被罚了半年俸禄啊”对于这个故事,我有五个疑问第一问公主最有可能嫁给哪个民族的人第二问刘太守、元丞相原来姓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姓氏的变化第三问刘太守为什么被罚三个月俸禄第四问元丞相为什么也被罚俸禄第五问北魏为什么会设立丞相、太守这些汉族官职总结整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行的汉化措施有哪些除此之外,孝文帝还主张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同学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这么多,不好记啊,能不能给它浓缩一下呢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用汉制;学汉礼。问孝文帝改革具有怎样的意义3、改革的意义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洛阳伽蓝记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过渡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假设你是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居民,你会看到什么景象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四组图片(PPT展示)。三、北方民族大交融(注裤褶服本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窄腿裤,传人汉族地区后,演变为肥腿裤。为了行动方便,人们在膝盖处扎上带子,类似于今天的喇叭裤,成为一种时髦的服饰。)通过上述分析,结合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难看出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主要表现在生产生活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民族融合是一个漫长的历程,今天我们学的北方民族大交融只是我们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拓展延伸你能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的历史上民族交融的例子吗我国各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能否列举一下现实生活中民族交融的表现战争淝水之战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和亲昭君出塞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派使臣访问张骞通西域杂居、贸易往来民族舞、民族服饰、食物(羊肉串、馕饼)、旅游课堂小结学完本课,你收获了什么今天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没有鲜卑族了,鲜卑族哪去了呢(与汉族融合了)著名学者黄学寅曾经说过“鲜卑族从大兴安岭中走来,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位泥土,化为养分,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教师寄语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章 1、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C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A北方少数民族继续内迁B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C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D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3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AA鲜卑族B匈奴族C羯族D氐族4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请回答(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简要评价。孝文帝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放弃了自己民族的旧俗,冲破了重重阻碍,毅然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进程,也加速了北方汉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久而久之,鲜卑族就逐渐汇入了更先进的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中。所以,孝文帝改革壮大了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第 12 页 共 12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