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何老师获奖作品).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何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何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何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何老师获奖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两块内容,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两块内容通过前秦和北魏这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同的统治措施及结果,突显出民族交融的历史潮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222 年,魏、蜀、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280 年,西晋短暂统一。316 年,西晋灭亡,国家重新陷入分裂。南方先后历经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进入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先后经十六国和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彼此攻战,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民族交融向前发展。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原有本民族旧俗难以适应先进文明地区的统治形势。社会内部矛盾重重,特别是民族隔阂与偏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如何化解民族矛盾,成为维护和巩固统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除了苻坚个人因素和人民厌战之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境内充满民族矛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顺应民族交融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一般停留在表层,在史实脉络清晰的基础上要看到民族融合的趋势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历史的进步。三、教学方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听音乐,朗诵敕勒歌,把学生带进情景,导入新课 。 (二)讲解重点 1、学习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1) 介绍淝水之战的背景,出示淝水之战示意图。(2) 学生表演淝水之战。(3) 点评,强调重点时间、地点、交战双方、人物、起因、结果、特点、影响。 总结肥水之战,释疑解惑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哪些(5)史海冲浪淝水之战与此前学过的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有什么特点 2、学习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1) 出示示意图,介绍鲜卑族的背景。(2) 出示材料说明鲜卑族统治出现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趋势。总结改革迫在眉睫。所以孝文帝要进行改革。(3) 学生表演北魏孝文帝改革。(4) 总结点评。(5) 通过解析材料和图示对比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一是迁都洛阳,出示示意图讲解迁都的原因。 二是孝文帝颁布的汉化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汗姓、与汉联姻。除此之外还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采用汉族政治制度、法律。(6) 学习方法介绍序号标注法,总结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7) 思考 通过材料总结出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得出结论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 (三)课堂总结 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交融中的发展。 (四)拓展提升 一试身手改正误,说出原因。 学以致用关于北魏孝文帝的材料解析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3 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选择题练习,总结、分析、对比、强调重点。 (五)教师寄语 同学们,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