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目标】掌握淝水之战相关内容,并理解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1淝水之战。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难点】1淝水之战的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历史意义。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说过一种说法,同姓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同姓的人五百年前一定是一家吗又有什么原因会让人们大批量的同时改姓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 淝水之战二、 课件展示问题,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回答问题1.淝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2.淝水之战为后世贡献了那些成语3.淝水之战的特点是什么4.淝水之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学生讨论 苻坚兵力远胜东晋,却没能在淝水之战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总结从前秦方面看1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氐族贵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获胜。 2秦军劳师远征,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从东晋方面看1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激励下,士气高昂,团结作战。2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二、北魏孝文帝改革从前有一个由拓跋鲜卑建立的民族政权,叫做代国,一段时间内太厚祁氏掌权,因而被周边的政权称为“女国”。代国被苻坚所灭,公元386年代国复建,后改国号为魏。为了防止出现母后专权的局面制定了“子贵母死”制度,北魏中期却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文明太后冯氏,掌权两代,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冯太后时候,冯太后的孙子继续进行汉化改革,这就是我今天要学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观看视频,回顾北魏一朝的重要事件及人物。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内容涉及到哪些方面,分别是什么1.主要措施(1)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2小组讨论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汉化改革(1).孝文帝从小受汉文化熏陶;(2).孝文帝吸取苻坚弄武而败的教训,为稳定北魏政权要适应占主流的汉族文化;(3).汉族文化比游牧文化更先进,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是顺应时势。 3在同学们眼中的北魏孝文帝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样评价他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北魏孝文帝改革4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都是在向哪个民族学习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后出现了什么现象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 小组讨论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淝水之战前秦的短暂统一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更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最终造就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局面。展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图2学生根据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魏晋以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历程(2)魏晋以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具体表现(3)魏晋以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影响3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课件展示(1)各民族的交往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2)具体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 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课堂小结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不断发展同化的过程,当年的入塞“五胡”已融入中华民族血夜之中,变成其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板书设计淝水之战 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秦 统一北方 北魏 统一北方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根据课程标准、学情、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和,提高教学效果。不足之处对课堂问题的探究应再深入,添加更多学生活动环节。再教设计尽量在讲解北方民族交融部分对中华民族发展意义再做深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