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导 学 案一、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3、 深入指导,让学生能读懂名著4、 分享交流,感受阅读的幸福二、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三、预习问题(一)、精选自己觉得最难懂的一篇,想办法把它读懂,并写出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必须包含三个内容阅读困惑,最终读懂了什么,用了哪些方法四、教学流程(一)、回顾初读,展示阅读初感1、点同学简单回顾自己三读朝花夕拾的过程2、展示学生的阅读初感(点学生发言)师对于语文学习,中学生当中一直有个“三怕”说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同学们似乎也挺怕周树人的。投影 初读鲁迅先生写的二十四孝图,简直就像是不识字的傻子在读圣经,比读甲骨文还要困难。(贺子翔) 其实我一开始是完全看不下无常这篇文章的,初印象大概是神神鬼鬼,乱七八糟,找不到北。(彭思敏) 我向来不大喜欢鲁迅的文章,若要我推选十大最难懂的作家,鲁迅必然名列榜首。他的文章硬邦邦的,啃起来很吃力,他的文字很艰涩,常常使你通篇读完仍不知所云。(刘炫焜)师其实,大家一开始读不懂鲁迅的作品是很正常的,鲁迅自己都说他的文章很难懂的, 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说的(投影) “我所想的和我所写的不一样。” “我为自己写作和为他人写作是不一样的” “很多人都说我讲的是真话,但我并没有把我所讲的话完全地说出来;很多人都说我冷酷,第一是冷,第二是冷,第三是冷”师所以,对于鲁迅,我们不要急于去完全读懂他,而要慢慢地去接近他,毕竟接近鲁迅是需要时间和阅历的。 (二)、生生交流,展示单篇阅读成果。要求从初读的困惑,解决的方法,阅读的结论三个方面进行展示,每人2分钟。(点三位同学发言)(3) 、师生交流,读懂整本书师同学们通过“查阅背景、借助注释、文本细读、文本互读、思考讨论”等方法,读懂了自己原来认为难懂的文章。我们能否再往前推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这本书今天教大家一个读书方法要读懂整本书,我们不妨先读导读文字,有时书的导读文字就如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我们现在试着从语文课本的导读文字进入这部作品,看能否有新的阅读收获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鲁迅是如何由迅哥儿成长为鲁迅先生的。投影第一组文字 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狗猫鼠)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五猖会)师从上面两组文字中可以看出鲁迅的童年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板书)温馨与快乐 压抑与伤害投影显示第二段文字 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得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了吗(二十四孝图)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父亲的病)师从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少年鲁迅经受了怎样的生活考验我们来看一下相关资料(投影显示) 鲁迅13岁那年,继祖父入狱之后,他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一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1896年10月去世。终年三十七岁。这一年鲁迅15岁。在他父亲患病的三年时间里 ,他的家境更是一年不如一年。他是家中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间的冷暖。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吗我认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讨论明确(板书)恐惧与痛苦 自立与坚强投影第三组文字 大约此后不到一月,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好。那么,走罢(琐记)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不合适来。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琐记)毕业,自然大家都盼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琐记)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的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藤野先生)从上面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青年鲁迅的思想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投影补充材料 鲁迅说“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讨论明确投影第四组文字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廋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心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绝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二十四孝图)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已经由天真活泼的迅哥儿成长为对麻木不仁的国人发出呐喊的急先锋,以笔为匕首刺向敌人的勇士,他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了。(板书执笔呐喊)师小结我们刚才依据课本导读文字,走进朝花夕拾,穿越时空,走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感受到了他幼时的天真,少年时的艰辛,青年时的爱国。在温暖的旧事重提中,我们也看到了作为先生的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辛辣的讽刺、深刻的批判;看到了一个痛苦的、孤独的、战斗的鲁迅先生。课堂总结同学们此次的阅读之旅从惧怕、不懂、到今天的懂得、感兴趣也说明了鲁迅先生并不是那么地聱牙诘屈,鲁迅先生的生活离我们也并不是那么遥远,我们与经典的隔膜并不是不可消除。正如同学们在刚才的分享中说的那样“只有挖掘出文字背后的深意,阅读才能成为一种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将阅读鲁迅、阅读经典进行到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