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着重介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从体例上采取了时序和专题相结合的原则,前三课重时序,后两课重专题。本课重点分析了秦汉兴替的原因和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汉初统治者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下,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历朝统治者的统治措施,初步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二、学情分析1.已有水平(已知点)学生对在课外历史书籍、影视剧中秦始皇、刘邦、项羽的人生事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新课中可以略讲人物的陈述性知识。部分学生也曾经去过秦始皇帝兵马俑博物院,对秦朝的历史也有感性的认识。2.学习瓶颈(困惑点)秦汉朝代更迭的直接原因是与秦末农民起义密切相关,但是暴政及具体表现,没有深入认识,不能感悟到人民群众是历史(时代)发展的推动者;学生不能够理解“无为而治”开创文景之治局面的重要意义。3.学习愿望(兴趣点)八年级的学生更愿意接受感性知识,为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博物馆为获取学习资源、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课本剧、本班同学的绘画作品展示与交流、视频的播放、情景对话等方式,让历史变得鲜活,让感悟变得真切。三、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学生能够说出秦汉时期陶俑的主要差异,能够初步解释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2.通过年代尺制作,学生能够说出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建立时空观念;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结合史料描述“不开心”的兵马俑与秦朝统治的关系。3.学生自导自演课本剧陈胜吴广起义,学生能够归纳起义的基本史实,并对“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了。”这一观点作出判断和解释。4.挑选本班的优秀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学生根据已有的历史知识,畅谈秦汉交替之时的历史小故事,进一步分享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事迹。5.通过西汉初期三位皇帝(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策略为线索,以认知碰撞、视频观看、史料解读为手段,学生能够阐述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6.通过现场的统计、交流、碰撞,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推动秦朝灭亡,促进汉朝建立、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四、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理解秦的暴政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源落实策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欣赏博物馆展览,小组合作,史料分析,展示交流,自导自演情景剧等方式。2.学习难点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思考人民群众与杰出君主的辩证关系,理解人民群众是时代进步、发展的推动者。突破策略通过引发认知冲突、史料对比、视频欣赏、现场调查、小组观点争鸣、秦汉陶俑比较等方式。五、学教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场馆体验、合作探究、情景表演、史料分析等方法。学生从机械、浅层的学习转变为深度学习,真正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提升学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六、课时安排 第1课时(共1课时)七、学教过程学教流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1.标题解读说说本节课将要走近的朝代2.学法交流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学习秦汉这段历史继而获得历史感悟今天我们将进入博物馆,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历史的变迁。解读标题交流历史学习的方法通过历史书本、文字史料、图片史料1.学生通过本课标题解读能够厘清秦汉朝代的更迭与原因;2.博物馆作为学习历史的载体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小人物”,大时代1.“走进”博物馆欣赏“跨越时空的邂逅”秦始皇帝陵与汉景帝阳陵出土陶俑展,谈谈感受。2.陶俑对比两张博物馆内陶俑图,学生推断分别是哪一皇陵出土的陶俑,并谈谈推断依据。3.缩尺梳理制作年代尺,梳理秦朝至西汉初期(汉景帝)重要历史事件。4.小组讨论“不开心”的兵马俑与秦朝的统治有关联吗为什么1.扫描二维码,进入博物馆,欣赏陶俑展;2.学生通过着装、外貌、表情作出历史解释;3.学生制作年代尺;4.小组结合所给“四大场馆信息”讨论,代表上台展示、交流。艺术,源于生活。本环节旨在通过秦始皇帝陵和汉景帝阳陵陶俑这样的“小人物”进行对比,学生初步感知“不开心”的兵马俑与“微笑”俑所处的时代的基本特征。继而深入分析“不开心”的兵马俑与秦朝统治的关系。过渡秦朝的暴政是人民阴郁、兵马俑“不开心”的根源,若你是秦朝的百姓,你将会如何应对这样的一个时代 大时代,“小人物”1.神入历史陈胜吴广起义课本剧准备,并进行学法指导农民起义学习的六大要素,要求学生边欣赏边记录。2.深度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了。你如何看待3.作品交流结合优秀学生绘画作品,学生畅谈秦汉之交的成语故事。4.历史解释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1.部分同学上台进行课本剧展示,学生欣赏,神入历史,在还原历史的情境中记录、思考;2.学生深度思考,理解遇雨误期与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3.学生结合身边身边所绘的历史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4.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项羽战败原因。时势造英雄,在这样一个哀嚎遍野、水深火热中的“小人物”诸如农民阶层(陈胜、吴广)、官吏(刘邦)、贵族(项羽)都开始与时代抗争。本环节旨在1.农民起义是秦朝统治者暴政的结果,初步感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通过楚汉战争,初步感受赢民心得天下。“大人物”,大时代1.认知冲突刘邦约法三章赢得了百姓的拥护,但成为皇帝后,他“允许百姓买卖儿女”,你如何看待2.视频归纳高祖在百姓饥荒、人口锐减、生产破坏的时代背景下采取的策略。3.历史理解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期统治措施中有哪些相似之处4.史料实证结合史料,说说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具有哪些特点5.二重证据为什么在汉景帝阳陵中出土了大量的家畜俑,这说明了什么1.学生分析得出“令民得卖子”“人相食” “死者过半” “饥荒” “战乱、失业”2.学生归纳措施;3.学生深度阅读教材,分析得出轻徭薄赋、重视农业、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等修养生息的共同之处。4.学生得出文景之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百姓富足的证据。5.通过二重证据,“家禽俑”是治世局面的证据,“五谷六禽”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民休息,国富民强。本环节的明线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三位皇帝的统治策略以及成效。暗线是修养生息之因(1)、修养生息之策(2、3)休养生息之果(4、5)。环环相扣、深入思辨,旨在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培养学生历史理解、史料实证的素养。升 华小 结1.我来揭秘为什么秦始皇、汉景帝陵的陶俑的表情有明显的不同2.深度思考在推动秦朝灭亡,促进汉朝建立、发展的过程中,( )起到的作用最大A.杰出君主(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B.人民群众3.以古鉴今结合习近平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作业布置作业本1.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个人的生活往往会打上时代烙印。2.人民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是历史的创造者。本环节试图升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板书设计八、802班优秀绘画作品展示九、教学反思(一)成功之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这一节课,经历备课、磨课、上课等环节,感悟良多,收获颇丰,在设计和上课的过程中有以下成功之处1. 主线明晰,聚焦素养立意。本节课主要通过“小人物,大时代”、“大时代,小人物”、“大人物、大时代”三个环节展开。第一环节主要通过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和汉阳帝陵)中“小人物”即陶俑,反映现实中的人们的遭遇,艺术源于生活,通过探寻兵马俑“不开心”的原因来分析秦朝统治的具体表现;第二环节主要围绕尸横遍野、囹圄成市的时代环境下的“小人物”,如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挑战时代、挣脱羁绊而做的不懈努力;第三环节主要围绕汉朝建立后的三位杰出君主“修养生息”的前因后果,让学生思辨君主与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2. 创设情境,指向深度学习。本节课试图改变原有的机械的、浅层的、被动的学习,努力创设情境实现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如博物馆的在线欣赏、交流、互动;在分析兵马俑“不开心”的原因时,提供四个相对比较真实的史料情境,在史料的研读、交流中加深对暴政表现的深度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教材文本中冰冷的文字;在落实陈胜吴广起义这一重点内容的时候,试图还原历史,学生自制课本剧,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发思考,活动感悟;秦汉之交出现了诸多成语故事,通过本班学生优秀绘画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实现了文与史的深度融合,学生惟妙惟肖的描述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从抽象到具象,加深学生的历史理解。3. 学法指导,培养关键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就是要提升关键的能力与必备的品格。在本节课中比较注重能力的培养。如(1)在上课伊始,我提问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历史知识,获得历史感悟的(2)为建立学生的时序意识,讲解年代尺制作的一般流程和方法;(3)在情景剧的表演和彩排过程中,试图提高历史的代入感,培养语言的表达能力、角色扮演的能力、分工合作的能力。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敏捷,思维迅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的覆盖面较广,在生生、师生的深度对话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二)败笔之处本节课在设计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知识建构,但是在上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 评价方式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点评不够精准,评价的方式仍然有些单一,这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利的;(2) 多元互动因为是录像课的缘故,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比较拘束,不敢让学生说开去,课堂的“控制力”仍然有些强,有些环节的互动和碰撞不足,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3) 语言表达在40分钟的课堂中,有些地方的语言仍然不够精炼。(三)再教设计在录像课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总还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我想这也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积淀和成长,如果再对这节课进行设计和优化,我会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如何在问题设计的时候更显层次性和完整性。问题的设计,是促使学生知识发生、逻辑思维培养、关键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所以我还会进一步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问题链的设计。2.如何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显思维力。合作讨论在组织中带有随意性,出现了组内不同质,组间也不同质的现象,这不利于组内学生、组间学生出现思维碰撞的火花,所以再教的过程中要立足学情,确保“组间同质,组内异质”。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