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单元5.1延续文化血脉【课标要求】依据课程标准三 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1.7 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6 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内容分析】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的内容,它由中华文化根、美德万年长两部分构成。第一目在介绍了文化的创造、特点的基础上,引出发展中华文化的必要性,由此告诉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这也是本目的重点内容。第二目介绍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美德,由美德的内涵延伸到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在对这些内容的认知基础上,引导我们去构筑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而更好的为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都有所了解,同时在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了解不够,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不足。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践行传统美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具体内容。3、明确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能力目标1、通过列举事实说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3、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激情,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定与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难点怎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美德的力量【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传统文化资料。2.自主预习教材。【教学策略】1.通过展示课前搜集的中华文化资料对传统文化的分析基础之上,归纳中华文化的构成,概括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2.通过列举自己熟知的故事以及身边“中国好人”故事的分享,感受美德的力量,自并觉转化为行动,弘扬传统美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歌曲山西姑娘的MV,思考从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提示威风锣鼓、壶口瀑布、面食、唢呐、醋、汾酒、花馍、布老虎、葫芦烙画、左权民歌、羊杂、雁北剪纸、皮影、晋商、乔家大院、平遥牛肉、云冈石窟、五台山等。教师导入听着这样的乐曲,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想到什么没错,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课时我们就借着中华文化元素一起走进灿烂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它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营养;在未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它依然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而我们也要为其不断赋予其时代气息,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通过唯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从感观上激发学生亲近文化的兴趣。出示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从而带着任务完成下面的学习内容。)【新课讲授】一、中华文化根1.阅读图片和材料,思考“天下魏碑出大同”的观点,将魏碑文化起源作了清楚的定位。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实际上,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已达8000年。汉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魏碑是楷书的一种,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魏碑表现出由隶书向典型的楷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过渡因素。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魏碑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提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2除汉字外,你还知道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这些文化是由谁创造的提示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等。这些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通过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知道文化的形成,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一中的有关内容。学生通过举例思考的过程,自然归纳出了中化文化的构成。)【教师小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补充灵丘因赵武灵王墓得名。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励行改革,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之服,所以被俗称胡服。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师过渡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看晋南。山西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古老文明的蕴藏要远远胜过能源的蕴含,我们需要建立更具有持久发展力的文化自信。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山西文化之旅”。2.阅读教材P61“探究与分享”,思考1请你说明设计方案并在山西地图中标出,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课前安排布置学生分组查阅有关山西文化资料,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归纳整合资料能力。学生通过展示搜集的资料,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文化认同感。)提示山西省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乔家大院、晋商、绵山;左权、太行老区、吕梁根据地;右玉植树造林、申纪锡崖沟、大同矿工精神。这一研学旅游以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旅游景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以及体现新时期精神风貌的新景点为载体,以其所传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建设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通过旅游让人们重温激情岁月,感受祖国变化,激励人们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我们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热情,更使人们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一)传统文化 山西山西因为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把这里当做主要的活动区域,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帝和蚩尤大战的传说也在山西流传,晋南至今还有蚩尤村和丁村。5000年前,炎帝尝百草,制农具,中华民族率先进入了农耕时代。绵山、寒食节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只有两个一个是端午节,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另一个是清明寒食节,缅怀的,正是长眠于此的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子推。秦时明月汉时关,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山西,历来是群雄逐鹿的支点。连绵的太行山、吕梁山,是中原腹地进退可据的天然长城。谁拥有了这表里山河,谁就掌控了问鼎天下的先机。晋商近代一条走西口的路,绵延了几个世纪,从冬天走到秋天,从明朝走到清朝,成就了晋商富甲天下的豪情。山西商帮500年辉煌,横跨两大王朝的兴衰。“晋商”二字,是财富传奇,更是诚信为本的纪念碑。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晋商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已相当现代化。有些金融理念,百年后才在美国的华尔街出现。晋商开票号入身股,中国最早的股权激励,身股制度可以说是晋商崛起的重要原因,也是晋商留给后人的重要精神财富。在历史上,晋商的足迹不仅遍及全中国,而且广布欧亚大陆。“汇通天下”,是理想,也是现实。(二)革命文化抗战根据地当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时,山西成了全国抗日的战略支点,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抗日根据地。太行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儿女展现的勇敢顽强、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延续。下面我们一起来倾听太行故事。太行山海拔1500米以上,纵贯南北,峭壁如林,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天然战场。“村村像军营,人人都是兵,抗日根据地,一片练武声”,抗日的烽火在太行山熊熊燃烧。在一个封闭落后山高崖险的山区坚持抗战八年;一个没有现代武器装备,有的只是“小米加步枪”的军队,要对付拥有现代飞机大炮,数倍于自己的疯狂侵略者,并且最后还取得战争的胜利,根据地军民遭遇了多少艰难困苦,经历了多少浴血奋战在严峻的天灾人祸面前,根据地军民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衣物自己织,没有水源自己挖,没有蔬菜自己种。从八路军的总司令、部队首长、地方干部到普通士兵和老百姓,军民和衷共济、共度难关,正是这种军民鱼水、艰苦奋斗的精神,共产党才赢得了群众,赢得了战争。左权抗日英烈左权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左权牺牲后,周恩来写了左权精神不死的悼念文章,高度称赞左权是“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朱德撰写悼左权同志一文,说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左权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朱德还写了如下一首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三)先进文化锡崖沟挂壁公路锡崖沟地处太行山腹地,位于陵川县境最东端,晋豫两省交界处,锡崖沟人为走出大山,靠自己的一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30年,用锤子、钎子,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造就了闻明华夏的“锡崖沟精神”。1962年,一位县委副书记来这里下乡,骑着马走到崖头找不到下山的路,把马也吓死了。回去以后,给锡崖沟拨了三千元钱,让他们修路。从此,他们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修路里程。1982年1月1日,党支部又一次举起了筑路的旗帜。他们请来工程师,制定了“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施上升”的大胆创新的筑路方案。为了筹集资金,他们捧出了准备娶媳妇的积蓄,献出了当年过门的嫁妆,捐上了备下的棺材,变卖了菲薄的财产。村委会卖掉了集体的树木、牛羊、饲养室、连几间办公室也作了贷款的抵押。他们决心作一次破釜沉舟、决死一战。他们组成了党员攻坚队,青年突击队,光棍决死队,妇女支前队,全村男女老少都扑在了修路上。锡崖沟挂壁公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精神内涵,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复制性,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遗产和人类创造遗迹,是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真实写照。吕梁精神2017年6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从北京直飞吕梁,参观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习近平说,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吕梁我是第一次来,我心里一直向往着晋绥根据地。今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们,不能忘记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为建立新中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老同志们。在战争年代,依靠吕梁山这一天然屏障,在艰苦的环境下,以吕梁为核心地带的晋绥边区革命根据地,成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和后勤保障基地,是延安通往各解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党中央战略转移的重要依托地。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今天,“艰苦奋斗”精神赋予了更多的时代内涵,上升为艰苦创业的精神力量。从赵家洼村出来,习近平又来到一处已经建设好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宋家沟新村。总书记对村民们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现在党中央就是要带领大家一心一意脱贫致富,让人民生活越过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请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右玉精神右玉县地处晋西北地区黄土高原,近内蒙古,近代生态环境恶劣。“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在山西右玉,要种活一棵树比养大一个孩子还难。靠着迎难而上、艰苦奋斗、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65年来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0.3上升到54。生态环境好了,如今老百姓也渐渐富裕起来。山西右玉,曾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交融之地。这里距毛乌素沙漠不足100公里,又是晋蒙交界的风口,这里土地沙化面积高达76,森林覆盖率仅为0.3,“风起黄沙飞,雨落洪成灾”,沙进人退。如今的右玉森林覆盖率达54,到处郁郁葱葱。65年造林,森林覆盖率从0.3到54。右玉种树最难是缺水。肩挑马驮提水上山,常常一担浇下去,瞬间就没了影,树苗枯死更是常事,反复浇水好几次才能成活。右玉低温能到零下40摄氏度,大家只好从当地耐旱耐寒的小老杨树上砍枝为苗。右玉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种树精神”,右玉精神生成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的实践历程中。实事求是、一以贯之,沧桑多变、初衷不改,将施政理念置于科学观的统领之下,带领群众走上一条绿色之路、科学之路、和谐之路。申纪兰申纪兰,女,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12月出生,山西平顺人,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曾任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农、林、牧、副生产,带领平顺县西沟村人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是唯一连任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申纪兰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陈日新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邓小平同志亲自确定的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陈日新是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创造者。在他的身上闪耀着锐意改革创新精神的光芒,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以“三年准备,两年建设”的速度,只用了当时我国建设矿山周期的四分之一时间,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世界闻名的特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推动我国煤炭工业露天开采水平一步跨越30年。安太堡露天煤矿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以山西文化为主线从北往南设计“文化之旅”有助于学生了解三种文化在山西的体现和传承,做友好往来的使者。)2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怎样的精神联系提示中国革命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价值。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形成的各种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品格。教师小结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从此中国文化发展有了方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对比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观察板书感受三种文化一脉相承。思考为什么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教师小结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4、思考 回眸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眺望建国百年民族复兴,习近平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该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小结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示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百年传承的理念,已浸润于每个国人心中,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中国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有着勃勃生机和活力,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是文化发展的底气。教师小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提示文化是沟通人与人心灵和情感的桥梁,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作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文化交流始终坚持以增进民众对中国的理解、沟通民众感情为目的,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发展中,努力向世界真诚真实地展现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又充满活力、开放自信的中国,一个改革发展、文明进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5、思考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提示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能够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拓展我们的视野和胸怀,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祖国服务。我们不仅要学习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还要宣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教师小结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教师过渡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在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二、美德万年长1、看板书阅读课文并思考三种文化中都体现和展示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提示民族智慧、诚实守信、忠诚孝敬、爱国情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工匠精神等。【教师小结】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2.观察漫画,思考上面四幅漫画蕴含着哪些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提示负荆请罪人贵有耻;苏武牧羊热爱祖国;凿壁偷光勤奋好学;铁杵磨针坚持不懈。传统美德还有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等。【教师小结】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图片的展示还有学生所分享的美德故事都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中华美德感受到美德的力量,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学生讲述身边美德人物就是对自身心灵的洗涤,对人物故事的回放会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其感染,激发学生向这些人物学习的信心。这样不知不觉中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师过渡中华美德代代传承,已经融入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日常习惯中,且伴随时代发展,不断加以创新,体现与时俱进的品质。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发扬这种传统美德提示我们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弘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并将之发扬光大,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践行者、创新者。【教师小结】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新课小结】通过视频不忘使命 继续前行结束本课,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本课时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组成、特点以及价值,知道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懂得了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了解了文化自信的含义和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来源以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内涵、影响和发展。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身体力行,让美德走进生活,接受文化熏陶,让生活更美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时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亮点是以山西地图故事和山西本土文化为研学三种文化主线能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实践热点相融相通,把习近平讲话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和传统美德的影响,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文化自信。本课时的不足在于内容较多,尽管提前布置了查阅并整合山西文化资料的探究合作任务,但孩子们想展示的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生探究的时间比较短,学生探究的余兴未尽。而且近年来山西中考试题改革中涉及山西文化的内容越来越多,作为教师想让孩子们了解的知识也很多。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