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地上有一本物理课本,我将它捡起来放到桌面上,或者,将书放到托盘上再捡起来,哪一次做功多(二)、演示实验,判断动滑轮是否省功,引出有用功、总功的定义演示实验,第一次,用弹簧测力计拉起钩码,第二次,使用动滑轮拉起钩码,提出问题,使用动滑轮省了力,但是有没有少做功也就是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通过设计捡起课本的实例,同学们很容易联想到,使用动滑轮将物体提起的时候,动滑轮也被提升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并没有省功,相反会做更多的功,从而较轻松的让同学们理解在使用机械的时候,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因素会不可避免的多做功,此时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为机械效率的提出做好的铺垫。(三)、循序渐进,学习机械效率的定义在学生理解了三种功后,不难想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好。这时再提出机械效率的概念及公式,学生就不难理解了。(四)、突破难点,完成教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常规的教学中我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在本章第二节,我们学习了滑轮组的绕线,然而,学生在组装滑轮组,由于使用单个滑轮组成滑轮组,学生难以有思路形成准确的滑轮组的模型。2、即使个别同学能联系学到的知识确定好动、定滑轮后开始组装,由于滑轮质量较轻且滑轮组结构较复杂又不能及时固定,在组装过程中反转或滑落,导致组装失败。3、上课的过程中,我几乎是每个小组指导,同时参与组装部分小组才完成组装,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由于同时测量的数据过多,分工合作的意识不强,造成有些同学手忙脚乱,有些同学在旁边不知道做什么,因此每一个小组,每一组数据几乎都有遗漏或是记录错误,导致不能正确的得到结果。基于以上原因,我想到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方便力臂测量,可以将杠杆调节到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此我设计了方便测量滑轮组的实验装置。教学时,我们分别测量三个不同质量的钩码的重力记录到表格中,然后将一个钩码挂到动滑轮挂钩,将细线分别与动定滑轮连接,完成滑轮组的组装,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绳子自由端。由于动滑轮与物体相连,可以滑轮与轨道相连的轴作为物体运动的参考点,让动滑轮的轴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记录此时轴的位置以及弹簧测力计挂钩的位置。竖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同时观察动滑轮的轴移动合适的位置后记录数据并记下弹簧测力计挂钩的位置。将弹簧测力计挂于螺丝处,改变钩码的质量,完成后两次的测量。测量结束后仍将弹簧测力计挂于螺丝处,边观察自己组装的滑轮组,边完成有用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计算。(五)、归纳总结,能力提升得出数据后引导同学们分析1、相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2、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绳子段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分析,学生们思考实际生活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引导同学们提高学习的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