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十二章 第3节 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用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二)方法与过程1、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2、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学生合作实验过程中,培养集体思考的团队精神。2、在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尊重、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用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是重点。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理解是难点。教学方法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本节课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探究为辅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直接提升物体做功,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做功相同吗用上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回答问题看图,思考并回答直接提升物体所做的功WF*S (WG*H)使用机械所做的功WF*S (WF*S)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新课讲授G/Nh/mW直/JF/Ns/mW机/J20.10.21.20.20.24聆听结合刚才的图片尝试理解这一概念观察实验,分析数据不使用机械时做功情况使用机械做功情况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sh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特点。讲授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不省功。概念有用功直接对物体所做的功(工作目的)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实际付出)额外功由于机械自重和摩擦等因素影响,而不得不做的功(无用付出)一、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1、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2公式 *100 使用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功额外功W总W有W额聆听,思考1、没单位2、小于13、百分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练习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 B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 C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 D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拉着10 N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 m,动滑轮重力2 N,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 (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学生参与练习。加深理解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注意事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1 保持动滑轮重一定,改变钩码重力。 结论 动滑轮重一定,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2 保持钩码重力一定,改变动滑轮重。 结论 物重一定,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低。*100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铁架台、滑轮、细线、钩码。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参与,完备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思考和总结机械效率特点和规律。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反馈练习 1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钩码总重6 N。 (1)实验时要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_______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8cm,则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______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有机械效率将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回答问题 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此实验所用滑轮的个数至少是____个,其中动滑轮有_____个。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第一次的机械效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高度/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移动距离/cm 1 2 10 0.8 40 2 5 5 1.5 20 回答问题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的能力。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了简单机械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手段。学生总结梳理机械效率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板书设计第三节 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