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把握文体特征践行核心素养之散文教学搭石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对散文文体的语言特色品悟和自我经验的不足,往往不能深入文本,寻找到散文学习的那个味。【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品析词句,走近搭石,走进画面,感受平凡画面之中的诗情画意,品悟乡亲们朴实淳朴的民风民俗。2、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会本篇散文回旋复沓的言语意象中的画面美、音乐美、诗意美和人文美。【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体会到心灵之美。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课程资源】PPT课件、石头样的卡片【预习要求】熟读课文,并试着给每幅图画加小标题【板块设计】咏诗,引入课题初识搭石,发现美整体感知,寻找美深入研读,感悟美链接背景,升华主题【教学流程】板块一、咏诗,引入课题1、课前咏诗北山恋,故乡 师生配乐读。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章,他是一位田园诗人,一级作家。故乡的每一寸土,每一道溪,每一处景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另一篇文章搭石。2、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识搭石,发现美1、检测预习 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吗生回答。 2、感受搭石的重要出示段落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生活中你见过搭石走过搭石吗生交流 看图认识搭石。 为什么要搭石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a谁来读读b同学们,如果没有搭石,村中的人们会怎样过小溪的c句子训练出示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除了这些,人们还去干什么得脱鞋挽裤人们 ()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 ()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 ()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 d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夏天还好,到了秋天,脱鞋挽裤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感觉生想象. 3师可见,搭石,连接着故乡的小路,成了乡亲们进出村子简单的渡水方式,成了刘章爷爷魂牵梦萦的挂念 。我们来美美地读读什么是搭石。(齐读)板块三、整体感知,寻找美 本文是一篇散文,文中的一段段文字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给2-4自然段这几幅画取名。生交流换石图(摆石图)、走石图(和谐图、踏石图)、“让”石图(谦让图、礼让图)、尊老图(敬老图)。用一句话说说你最喜欢哪幅图生交流过渡难怪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板块四、深入研读,感悟美 下面就让我们先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一起去欣赏那一道道风景(一)体味韵律美学习第三自然段走石图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抽生读句子,弄清“行”的读音。 2.体味音乐美。 创设情境理解“协调有序”。a师引读前面的生接读抬起脚来...... 师点评走好搭石,有一个窍门“紧走搭石慢过桥”. b师引读,生再接读 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师点评现在熟练了,你们走得轻快而平稳,真棒。c大组合作着读 d师在刚才走搭石的过程中,像你们这样配合得很默契,动作协调整齐,有韵律,这就是协调有序。 3.体味画的美师你们还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美生交流。 相机出示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对比“清波荡漾,清波漾漾” 出示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联系上下文体会哪个词好,为什么生交流 指导读好词语男女生对比读“清波荡漾”、“清波漾漾” 师小结漾漾更准确地写出了水面波纹细小的特点。它是叠词,读起来还有音乐般的韵律美呢作者用词是多么有讲究啊 齐读“清波漾漾”读出这微波轻轻漾开去的感觉。 (2)体会叠词“人影绰绰” 理解“绰”的意思。出示绰的3种解释,选解。 指导读出“人影绰绰”的婀娜柔美来。 (3)想象画面 生想象画面,交流。(4) 多种方式读好句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抽生读--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4.体味诗的美,读出意境 走搭石,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 1原文改成诗配乐读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2) 创设情境读 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每天走上62次搭石,一年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每走一次,他都会看到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分角色读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黄昏,劳作一天的人们回来了,......师太美了,美得令人陶醉,让我也不禁想吟诗一行这真是“足行搭石上,如在画中游” .难怪刘章爷爷说搭石,是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二)体味人情美走搭石中有诗一般的韵律美,也有画一般的清丽美,还蕴藏着两人走搭石时的你谦我让的人情美。A谦让图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指名读。 (2)联系下文理解词“招手示意”,做动作体会。 (3)还原情景“招手示意”是在告诉对方什么同桌说说-- (4)创设情境读 出示是呀,乡亲们在搭石上来来去去,经常都会有面对面碰上的时候,从没有人争抢,也不需太多的言语,(男)你拿的东西多你先过;(女)你着急赶时间,你先过;(男)你比我年长,你先过;等对方过了河,还没忘唠嗑上几句家常话。师他们唠嗑出的还有乡亲们的谦让美和村子里的融洽美难怪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B敬老图 “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 识“伏” 自读,哪个字打动了你生谈 字理识字“伏” 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做动作体会“伏”。 相机采访1刚才你为什么身子伏得那样低 点评真是好孩子这样,老人就能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你把别的老人当成自己的老人,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机采访2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点评不需要道谢,因为年轻人们都觉得帮助老人是举手之劳的事,不足挂齿(2)理解“理所当然” 创设情境读理解“理所当然”是呀,老人不需要道谢,年轻人也没想过要老人感谢,因为他们一代又一代都是这么做的师引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读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师引因为生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说话训练中理解“理所当然” 在刘章爷爷的家乡里,大家觉得理所当然的事还有很多呢那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乡亲们是怎么做的呢,请按下面的句式说说。 假如遇到( )来走搭石,( )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整合小诗,强化理解“理所当然”不约而同摆搭石是(理所当然的),忧人之忧调搭石是(理所当然的) ......师小结好一个理所当然,看来这美德在家乡,是一种常态,是一种习惯,一种风俗。这些搭石不仅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每一块上还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情感。更是家乡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板块五、链接背景,深化主题1、作者背景介绍。2、总结刘璋爷爷的家乡景美,情美,人更美(板书)3、出示并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板书设计 21 搭石 景美 情美一道风景 人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