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3.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美,体会作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感知“美”。刘章爷爷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这美丽的风景。二、品读课文,感悟“美”。课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觉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解读要求读24自然段,找出描写具体美和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一)风景美的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理解“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的意思。2.你从中体会到了那几种美除了听到音乐般的踏踏声,走搭石的人们还有可能听到什么声音 3师范读“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4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美。5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二)人物美的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1)小组合作交流当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2)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3)你们从哪些词感受到为他人着想这种美(4)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2.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淳朴 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2)你们从哪些词感受到家乡人的这种品质(3)朗读感受美。三、总结提升1.学习前面的课文,我们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还体会到了乡亲们的美好心灵,从中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现在,把最后一段齐读一遍。(1)谈谈你对这段话的感悟。(2)总结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表达出了作者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四、拓展延伸,发现美小练笔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刘章爷爷拥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他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五、布置作业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