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物体的内能课时1课时教学对象教师学校教 学 目 的知识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形式。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能力目标1、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2、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可以物体内能,是内能的转移过程。3、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德育目标1、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3、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事,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 具1器材铁丝、磨砂纸、打火机、打火石、纸屑、可乐瓶、温度计、铁架台、打气筒、火箭模型2视频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视频。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二、内能的定义三、影响内能的因素四、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五、做功改变内能(一)、对物体做功(二)、物体对外做功六、热传递改变内能七、热量展示并运行一架小型斯密特发动机模型。并用多媒体播放各种交通工具工作时的场景。提问无论是发动机模型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火车、汽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它们工作时都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能量让它们运行起来采用类比法讲授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与地球相互吸引正下落的石块具有势能,相互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而相互排斥的弹簧具有势能,相互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物体的动能和物体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教师强调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而不是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形式的能量,是有区别的。播放“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视频。教师提示由视频可知道墨水在什么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快还是慢分子无规则运动与什么有关我们又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什么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总和又叫做内能,那么内能与什么有关呢1展示课本图片图13-1和图13-2,学生比较等质量热水的内能和冷水的内能的大小、灯丝炽热时的内能比未通电时的内能的大小。2展示图片一杯水和半杯水老师提问温度相同的一杯水跟一桶水的内能一样吗得出影响内能的因素质量总结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状态、质量。教师引导物体的内能是否与温度有关是不是温度高的物体有内能,温度低的物体没有内能例如热的发红铁块和冰冷的冰块结论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教师引导内能受温度影响,温度改变了,内能可能发生变化,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途径教师启发学生分析用磨砂纸磨铁丝,我们对铁丝做了功,使铁丝发热,内能增加,这种途径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用打火机烧铁丝,打火机火焰的温度很高,铁丝的温度很低,慢慢地铁丝变热起来,铁丝的内能增加,这种途径叫什么学生回答前者是做功,后者是热传递。展示自制的火箭模型并现场发射,教师提前设疑是什么能量把火箭模型推出去的发射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发射的过程,引出后续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用铁架台将空可乐瓶固定,可乐瓶上安有气门芯,瓶口密封并安装有温度计。温度计用摄像头投影来展示瓶内温度。用打气筒对可乐瓶打气。打气过程结束,引导学生发现实验的现象打气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上升。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提问1、温度计示数升高说明什么2、空气内能增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进一步拓展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安排分组实验来体会对物体做功的例子如何用身边的器材生火引导学生分析刚才自己做过的分组实验并总结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教师演示实验先回顾刚才对物体做功的知识点,提出疑问如果物体对外做功,会发生什么情况观察刚才做过的可乐瓶实验,发现气温恢复到接近室温,记下此时的温度。提出疑问如果此时打开气门,会发生哪些现象把气门对准小风车并打开。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小风车快速转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提出问题1、温度计示数降低说明什么2、气体内能减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实验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教师引导同学反思前面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能量把火箭模型推出去的发射的过程中能量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师提出问题真正的火箭其发射原理也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吗播放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前面可乐瓶放气的实验和火箭升空的例子,得出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和现实例子中发现物理知识的运用是无处不在的,并鼓励同学们努力拼搏,争取未来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对做功改变内能进行小结。教师展示与热传递有关的图片教师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将铁丝的一端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让一名同学手握铁丝的另一端,一会就觉得发烫.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热传递的特点教师提问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要具备什么条件吗传递时从哪里传到哪里什么时候传递停止传递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变了吗讲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教师展示图片并引导学生看图图13-5 、图13-6、图13-7,得出结论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师生动手做一做教师冬天我们的手都比较冷,我们都喜欢双手相搓或者对着双手呵气、哈气来取暖,我们的这些举动分别属于什么途径改变内能呢下面一起做两个小实验双手相搓对着双手呵气或者哈气师生一起做实验,教师提问分别是什么方式改变内能.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内能时是等效的。教师引导从刚才热传递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内能会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那么内能传递的多少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单位是什么教师强调热传递转移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热量是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是变化量,不能表达为“含有”或者“具有”,应该表达为“放出”或者“吸收”。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内能实质就是内能的转移,从能的转化看,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其他形式的能与物体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功可以用来度量内能改变的多少。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发动机模型要用酒精灯加热才能运行,各种交通工具都要燃烧燃料。是燃料燃烧放出的能量使它们运行。回忆八年级学过的分子运动论知识,并把宏观物体与物体内微观粒子进行对比,得出物体内能的概念学生回答在热水中扩散快;分子无规则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叫做分子热运动;内能与温度有关。学生分析讨论物体中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物体都有内能。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一用磨砂纸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说出感觉并做解析实验二用打火机改变铁丝的内能,学生说出感觉并做解析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发现火箭模型发射的过程中有对火箭模型打气。学生认真观察打气过程中的实验现象,特别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学生回答1、温度升高说明气体内能增大。2、压缩空气做功导致内能增大。3、压缩气体时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学生回答1、天冷时搓手2、玩滑滑梯3、钻木取火学生动手操作。让一些同学到讲台演示1、擦燃火柴2、打火石取火学生思考,提出猜想。学生回答1、温度降低说明气体内能减小。2、气体对外做功导致气体自身内能减小2、实验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风车的机械能。学生思考并回答是压缩气体的内能把火箭模型发射出去的,压缩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火箭模型的机械能。学生观察到火箭尾部发出火焰,产生了高温高压的气体。正是这些气体推动火箭一飞冲天。学生发现实验结论热量从铁丝的一端传递到另一端,这一端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总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差方向高温到低温终止温度相同 实质内能的转移学生回答搓手是做功方式改变内能,呵气或者哈气是热传递方式改变内能。学生回答热量的定义,字母符号,单位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常见的内能现象产生研究的兴趣。从对比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根据物理概念进行思辨。 亲自动手,感受物理现象。创设情境、引发思考。用直观的温度变化来体现物体内能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发掘对气体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与回答步推导物理规律,培养逻辑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联系实际。亲自动手,感受物理现象。学会逆向思维,拓展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师生互动。通过一步步的推导得出物理规律。对前面的问题进行反思。使课程前后呼应。联系实事,从现实例子来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在物理学习中激发爱国热情。创设情境,启发思考。亲身感受物理。系统总结规律。板书设计13.1物体的内能 一.内能 1. 内能定义分子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2.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方式 (一)、做功 1、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二)、热传递 三.热量 1. 定义物体通过热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 2. 单位焦耳 符号 J 3. 热量、温度、内能的区别课堂反馈一、判断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所以没有内能。( )2、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3、甲物体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甲比乙的内能大。( )4、物体不一定都有内能。( )5、某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二、、下列物理现象中,哪些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哪些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A、锯条在石块上摩擦,锯条发热;B、热铁块投入冷水中,铁块温度降低;C、把一杯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 D、用锤子反复击打一个铁片,铁片温度升高;E、用打气筒往车胎内打气,打气筒变热; 课后作业顶尖课课练p2224课后教学反思8卓航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