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安定边疆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四个内容郑成功收复台湾及清朝在台湾建制、有效管辖西藏、巩固西北边疆和清朝的疆域。清朝是满族贵族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起空前大一统的帝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清朝前期统治者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治边思想大成的一面,又有根据时代需要和自身民族特点发展的一面,为今后边疆地区的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基础。2、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前期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等史实,通过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所采取的措施,理解清政府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培养以正确的民族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带领学生识图清朝疆域图,标出清朝疆域八至,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制度和措施,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研读、左图右史、合作探究、时空串联、全角突破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清朝前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清朝前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也使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大趋势,从中体会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2、 通过肯定康熙帝、乾隆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斗争中所作的贡献,以及郑成功抵抗荷兰侵略者的战争,弘扬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3、 通过批判噶尔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乱等行径,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郑成功抵抗荷兰侵略者的斗争;清朝对台湾、西藏、西北边疆的统治;清朝的疆域。【难点】 如何理解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清朝前期统治者治边之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4、 学习者特征分析首先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历史的想象能力有限,这就限制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因此本节课依靠了网络,搜集大量的图片与资料,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增加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正在初步形成的过程中,认识能力、判断能力还很单薄,还需要用史实与他们对话,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促使其情感得到升华。5、 教学策略选择与教学活动设计 以“清朝前期治边之策与历代治边之策的对比”为核心主线,探究清朝边疆政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1、教师对当前所学的新内容提供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学生搜集信息,通过网络、书籍等了解清朝前期对台湾、西藏和西北地区的治边之策,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本课教学中采用“左图右史”的形式,一些图可以证史,一些图本身即史,同时,图与图之间互有内在的联系,更有利于体现有关知识在时空、地域上的历史延续性。 3、用“时空串联”的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与台湾有关的知识,一是做到了知识迁移,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三是对所示材料进行了历史解释,四是根据历史史实,做到论从史出。4、图文结合,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有效统治在前朝的治边之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同时学生也能看到清朝前期统治者在边疆治理上的雄才大略。5、针对“南海问题”热点话题,通过拓展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同时也使学生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6、学生自评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检测,也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学生在自评过程能更清晰地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得到巩固,形成对核心主线的一个整体认识。六、教学过程教 学环 节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媒体运用设计意图课前准 备布置任务,搜集资料,制作专题用户图库搜集资料、上传图片自制用户图库、课件积累知识,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导入新 课导入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56个民族儿童代表簇拥五星红旗进入会场的升旗仪式”。提问通过这段视频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清朝前期,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在清朝前期形成了辽阔的版图。出示清朝疆域图(1820年)问题同学们能在地图上找到清朝疆域的“八至”吗大家一起打开地图册第60页找一找,把“八至”圈出来,再请一位同学在白板上标注出来。课题引入有着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的中国,无论在哪一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边疆问题,历代统治者都采取各具特色的措施加强边疆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但清朝前期是如何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从而基本上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版图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学生观看视频,回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根据地图册在导学案的地图中标注出“八至”疆域范围。学生根据地图册在白板上把“八至”拖到相应的位置。视频播放白板拖拽自制课件运用观看视频、地图册查找清朝疆域范围,既能够让学生知道本课内容的主题,也提高了学生识图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在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将本课的最后一个标题作为导入环节,是要对清朝能有辽阔的疆域进行探究。授 课与 活动一外 争权 内剿抚,边 疆统 一谱 新章 台 湾一、外争权内剿抚,边疆统一谱新章出示图片“马上成功”塑像,讲述图片中这个雕塑人物是是泉州籍民族英雄,他面向祖国宝岛台湾,所骑战马左前踩着殖民侵略者的头盔。提问这位民族英雄是谁 殖民侵略者又是谁出示材料郑成功说过这样一句话“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提问是什么原因让郑成功说出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材料解读材料中的“贵国”是指哪个国家材料中的“余既来索”是在什么时间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同学们回忆之前所学“台湾”相关所学知识,完成导学案中“时空串联”的活动,请一位同学在白板上完成连线。提问通过这些历史史实,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下面同学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思考两个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有何历史意义我们应如何评价他并进行小组讨论。(教师提示从个人、台湾、中华民族的角度来分析。)台湾收复后,清政府面临了一个难题,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下。出示材料(1683年)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一旦纳土归命,善后之计,尤宜周详。若弃其地,迁其人,以有限之船,渡无限之民,非阅数年,难以报竣。倘渡载不尽,窜匿山谷,所谓藉寇兵而盗粮也(把粮食送给强盗,把武器借给敌人)盖天下形势,必期万全,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赵尔等清史稿卷二百六十施琅传提问清政府面临的难题是什么材料中施琅的观点是什么其意义何在“绘图以进”的是谁康熙帝接受了施琅的建议,制定了哪些治台之策呢问题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刚学过的哪一个事件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相类似吗(提示同样是东南沿海地区,也是武力抗击外来侵略者)教师总结明朝通过“武力收边”解决了东南海防问题,在继承这样一种安边之策,反对外来侵略,武力收回领土的基础上,清朝前期统治者更认识到了台湾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而对于“武力收边”,如今我们国家仍然在继续。播放热点时事(视频)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抵扣中国渔民,挑起事端,同学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回答郑成功荷兰殖民者学生研读史料,结合教材回答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的台湾学生研读史料,结合教材回答荷兰1661年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导学案中的“时空串联”活动,回忆有关台湾的历史史实。三国 设澎湖巡检司隋朝 卫温率船队到夷洲元朝 隋炀帝三次 派人去流求一位学生在白板上完成连线学生回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观看视频郑成功收复台湾小组讨论对个人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郑成功表现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决心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志,他是“民族英雄”。对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人民摆脱了荷兰殖民者长达38年的统治,为开发和建设台湾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对中华民族郑成功收复台湾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维护了祖国统一,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成为鼓舞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精神力量。学生根据材料回答台湾是留还是舍不能舍弃台湾,因为台湾的弃留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清政府应该对台湾进行统治。这样就可以加强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祖国的东南海防。康熙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回答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学生思考回答戚继光抗倭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黄岩岛从清朝时就已经属于中国,是我国的领土菲律宾在黄岩岛“执法”是侵略行为菲律宾在我国领土内扣押我国渔民,是侵略行为,我国坚决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中国的斗争是捍卫领土主权自制课件白板拖拽白板淡入白板无限克隆白板拖拽白板画笔白板遮幕播放视频自制课件白板时间轴白板遮盖播放视频通过图片,把学生带入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根据图片了解将要学习的相关知识点。材料研读,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用“时空串联”的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所学与台湾有关的知识,一是做到了知识迁移,二是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三是对所示材料进行了历史解释,四是根据历史史实,做到论从史出。视频片段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更快地进入到历史情境。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起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冲突,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学生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通过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料研读,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明朝治台政策与清朝前期治台之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清朝治边之策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通过拓展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同时也使学生能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树立对祖国、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授 课与 活动二因 其教 不易 其俗,齐其 政不 易其 宜 西 藏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出示图一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讲述如果说承德避暑山庄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盛世与没落,围绕山庄而立的外八庙则是见证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历史。出示图二须弥福寿庙讲述乾隆帝70寿辰的时候,六世班禅亲率随从,来到避暑山庄参加庆典。须弥福寿庙是仿照班禅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在山庄的北面修建的,须弥福寿庙由两部分组成,庙的前部为汉式寺院的传统布局,后部为藏式的平顶大红台。出示图三须弥福寿之庙碑记放大碑记中的一句“国家百余年升平景洽,中外一家。”提问这种汉藏合璧寺院建筑的出现和寺庙的碑记,说明了什么出示图四“314”事件讲述2008年3月14日,西藏发生了打砸烧抢事件,“藏独”分子想制造分裂,把西藏从我国分裂出去,同学们同意吗为什么过渡那我们有哪些史实来证明呢同学们结合下列图片,回忆一下相关史实,完成导学案的表格。出示图五步辇图出示图六元宣政院印出示材料西藏地区地广人稀,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为了使到西藏地区的人员“止则有馆舍,屯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1260年,元朝派员进藏选择地点建驿站。从青海通往西藏的大道上设立了二十七处驿站。后来,又增设军站,专为军事行动提供便利。教师指导元朝建立前,蒙古统治者就按照西藏地区道路的险易、土地的肥瘠以及人口的多寡,设立驿站。这种因地制宜的治边政策,加强了元朝对西藏的有效管理。那么同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清朝,统治者又是如何做的呢出示达赖金印、班禅金印,对应其册封的皇帝。清朝在继承元朝因地制宜治边之策的同时,更突出强调这样一个方针出示材料“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清文献通考让学生分析方针的意思。过渡“因俗而治”虽在清朝前期取得了较好的统治效果,但要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清朝统治者更重视“齐其政”,要求各民族承认清王朝为正统。为此,清朝统治者又发展了哪些治边之策呢出示图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配文字1793年颁布,29条内容驻藏大臣督办西藏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达赖喇嘛的转世必须由驻藏大臣监督,用清朝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达赖、班禅的坐床典礼,也由驻藏大臣主持等。提问清朝是何时设置驻藏大臣的历代达赖和班禅是如何产生的呢过渡这就要说到章程中的“金奔巴瓶”和“金瓶掣签制度”。出示图八金奔巴瓶提问什么是金瓶掣签制度请同学们来讲讲。通过同学的介绍,我们来说一说“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对清朝统治西藏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师总结“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不仅体现了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保障了雪域高原的宁静祥和,更显示了清王朝的绝对权威,对西藏地区也达到了更加有效的统治。学生可根据所查资料对避暑山庄、外八庙、须弥福寿庙进行介绍学生回答汉藏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民族团结。学生回答不同意因为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生根据图片总结朝代史实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元朝将西藏划为单独的行政区,属宣政院管辖清朝学生分析材料学生根据教材和图片回答顺治帝册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西藏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学生回答沿袭(顺应)他们(被征服的异族者)的宗教信仰,而不强行改变他们的习俗;将政令合并统一(于统治者手上)但不变更他们原有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学生读文字学生结合教材,回答1727年学生介绍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大活佛在圆寂以后都要投胎转世,出现所谓的“转世灵童”,由转世灵童继任为下一代的达赖、班禅等大活佛,为了防止西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的选择,实行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掣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学生回答规范了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自制课件白板聚光灯白板拖拽白板淡入白板表格遮盖白板归类Image match自制课件白板拖拽白板遮幕白板淡入通过避暑山庄和须弥福寿庙的图片,了解背后的历史,既培养了学生学会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通过历史现象的分析,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走向。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轻松复习、掌握知识,真正达到了以图证史,图本即史的效果。图史结合,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史料分析,得出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治理是对前朝的治边之策的继承的结论。图文结合,问题层层深入,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认识到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有效统治在前朝的治边之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同时学生也能看到清朝前期统治者在边疆治理上的雄才大略。学生对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了解,对“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的分析,体会要求各民族承认清王朝为正统,以显绝对权威的治边思想。授 课与 活动三平 叛乱 顺民心,内 地边 疆一 整体 西 北地 区三、平叛乱顺民心,内地边疆一整体西北地区出示图片明长城提问这是我国哪一个建筑修建的目的是什么这说明明朝时对北方民族采取的政策是什么清朝时期,中原王朝是如何应对西北地区侵扰的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91/92页,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回答老师几个问题,并请学生在白板中作答噶尔丹是哪个民族的首领A 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哪位皇帝A. 顺治时期 B. 乾隆时期 C. 雍正时期 D. 康熙时期 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属于( )A 维吾尔族 B回族 C蒙古族 D契丹族回部大、小和卓贵族叛乱发生于( )A. 顺治时期 B. 乾隆时期 C. 雍正时期 D. 康熙时期提问清军为什么能够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出示材料材料一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15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材料二乾隆皇帝下令调兵讨伐,并宣布“只擒拿大、小和卓,各族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会株连。”清政府平定叛乱后是不是就放之任之了呢对比总结明清两代都遭受过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出示材料清朝康熙帝曾写了一首诗来评价长城“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提问康熙帝认为坚固的国防不在于长城,而在于什么教师总结我们说,清朝统治者一改历代固守长城,从消极北防到顺应民心、积极平叛的政策,充分显示出清朝统治者在治边政策上的雄才大略。学生回答明长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被动防御学生回答CDAB学生根据材料,思考并回答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残暴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了人民强烈的不满,乾隆帝对大、小和卓的镇压符合广大人民反对分裂叛乱、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清政府的平叛策略顺应民心,任何分裂祖国的阴谋都不会得逞的。学生根据教材回答不是清政府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学生回答民心白板遮幕Image arrangeMultipleChoice自制课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培养了学生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噶尔丹的分裂和大、小和卓叛乱等行径,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学生通过图片、材料的结合,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认识清朝前期一改消极防御的治边之策,从在积极平叛中懂得顺应民心的创新性边疆政策。学生自 评收 获满 满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在统治者采取的治边之策中,你印象最深刻或是最认同、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为什么)通过学生说,在黑板上进行本课小结,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同和欣赏的治边之策的继承性、发展性分分类。学生畅所欲言自评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知识进行检测,也是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达成进行检测,学生在自评过程能更清晰地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同时得到巩固,形成对核心主线的一个整体认识。情感升 华总结今天我们领略了清朝前期统治者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过程中的风采,正是清朝前期的统治者们治边思想继承与发展,才基本奠定了我国今天的版图。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歌曲中再一次感受历史、感悟现实、领会祖国大家庭的美好。播放歌曲视频国家观看视频,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视频七、板书设计 继承 发展 武力收边 怀柔剿抚 因俗而治 承认权威 被动防御 主动平叛八、课前反思1、在本课的实施过程中,本着“学为主,教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重点探讨“收复台湾”和“对西藏和西北地区的有效管辖”的相关史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以大量实景图片、视频,创设情景,层层设问的方式开展教学过程,从直观、多角度等方面展示教学内容,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体会中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2、关于藏独、南海诸岛归属等当今热点问题,让学生谈谈它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将课堂学习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明确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本课的板书的设计对学习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加深印象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够做到一目了然。4、“思源于疑”,本课始终由疑问引导思考,设计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讨论,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领会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历程,学会分析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维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本课内容量大,虽以“清朝前期治边之策与历代治边之策的对比”为核心主线,探究清朝边疆政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总想要把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活动环节设计上还是过于冗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