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3. 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当时的氛围。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指名回答。)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典礼。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述,一齐走进开国大典。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师指导“典”字的写法。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1、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描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板书会前典礼阅兵游行)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1)出示生字词(2)指名朗读生字词。(3)学写生字词,个别展示,集体评议。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一)讲读第一段。1、自读第1-4自然段,思考参加开国大典的有哪些方面的人(通过交流,得出有各方面的人,从而感受到典礼的盛大、隆重,非同寻常)。2、思考会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主席台在什么地方(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3、典礼在下午三点钟开始,为什么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反映了群众来得早这反映了什么(学生交流,如“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了人们想早点看到盛大的典礼,说明了人们心情很兴奋,很激动。重点理解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为什么不用走向)(二)讲读第二段。1、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群众反映的句子。师要想真正感受开国大典的气氛,就必须走进这一个个的场面之中,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这个场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群众反映的句子。2、逐句品析1出示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a.师适时引导“排山倒海”的掌声是怎样的掌声呢b.除了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这里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进行描写,在描写“目光”时用了一个词语找到了吗(“一齐”)这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了主席台,就是为了看我们的领袖毛主席,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c.三十万人的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可以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不约而同”)2出示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a.师激情讲解歌词的意义,深化情感。b.毛泽东主席宣布了什么谁再来读这句宣告3出示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a.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此时你就在会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b.这令人激动不已的宣告传得远吗你怎么知道(“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谁能通过朗读把声音传得更远一点。c.接下来听老师读,看能听出什么不同吗“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它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听出不同了吗哪一句更好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4出示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a.发现了吗仍然是“一齐”,一齐做什么这里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描写(动作)联系上下文,我将“瞻仰”改成“仰望”五星红旗可以吗(瞻仰是指恭敬地看,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b.关于“看”的词语我们学过不少。考考大家向四周看环视;向下看俯视;集中注意力看注视;从高处向远处看眺望。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词语“瞻仰”。c.这面红旗能高高地飘扬在祖国的上空容易吗五星红旗地徐徐升起,也就意味着,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出示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a.从这掌声里你又听出什么来了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带着这份热爱,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b.(影片播放)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谁了听到什么了影片和我们文章的写法一样,它将镜头对准了毛主席和群众。课文学到这儿,“典礼的盛况”这一场景要在群众的掌声中结束了,此时,你们一定读懂了会场上那一阵阵的掌声、欢呼声,那掌声,那欢呼都是因为,在这一天,读“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全班再读。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品析主席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不仅领略了毛泽东主席的伟人风采,还感受到了庄严而热烈的会场气氛,因此“突出气氛”是这篇文章的又一特点。4.浏览课文第二部分,看看典礼仪式的程序是怎样的(正是通过奏国歌、升国旗、宣读公告等一个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典礼仪式的庄严而热烈,这是本文的又一个特点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三)讲读第三段。1、热烈而庄严的典礼仪式已经结束,接下来的“阅兵式”又将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113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能感受到些什么,并做批注。学生交流学习感受。随机理解重点语段。2、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12、13自然段,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四)略学第四段。 1、庄严而壮观的“阅兵式”将开国大典推向了高潮,“群众游行”队伍又将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齐读“群众游行”的场面描写。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又该怎样理解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通过“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特写镜头向我们开国大典的盛况,这种写法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我们也借助这篇课文学到了进行场面描写的好方法,即点面结合、层次清楚、突出气氛。 2、小练笔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写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可以是一次运动会,可以是一场文艺汇演,也可以是一场拔河、跳绳、踢毽子比赛,还可以是一次有趣的活动。板书 7.开国大典 群众入场 典礼仪式 点面结合 阅兵式 层次清楚群众退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