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5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母亲的艺术形象,感悟作者的意图。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教学重难点品味赏析细节描写;探寻作者写作意旨。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情感导入1打开记忆的闸门,请同学们回忆在所学过的课文或者接触过的故事中,有没有表现母爱的这些母爱具体体现在哪里呢2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感情,是千百年来永恒的主题,带着一份感动、一份崇敬,更带着一份期待,来欣赏秋天的怀念。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内容,推断作者遭遇。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2根据课题,设计几个阅读思考题。例如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3指名12位同学分段落朗读课文,教师朗读最后几段。4针对刚才设计的思考题,全班交流,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强忍住内心极度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无比关怀爱护病残儿子的感人情景。三、研读赏析把握主旨1自由阅读课文,圈画令你感动的词句、段落。要求1时间三分钟;2有感情地朗读;3适当批注。2读一读感动你的句子,说一说感动你的理由。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细致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并指导学生读出真情。3儿子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母亲的这一片深切怀念之情的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1母亲细小的动作,细微的神情,只言片语,都使作者记忆犹新。2最后一个自然段全班有感情地齐读。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描写那些菊花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请试着把“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完整。着重抓住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对于菊花的理解,来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从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可以看出“我”已经驱走了心头的阴霾,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这正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正象征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纯洁高尚、深沉无私、感人至深的母爱。借景抒情是指让感情依附于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它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四、深化主旨拓展交流1幻灯出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同学理解句意。理解要点感叹人子想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而无以言孝。告诫天下的儿女们,抓紧父母健在的光阴,及时尽孝,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言语、一个关爱的眼神。2“母亲走了,带着对子女深深地挂念;母亲走了,遗留给儿子永无偿还的心情。”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附板书设计布置作业1摘抄你喜欢的语段,读一读,背一背。2推荐阅读 毕淑敏孝心无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