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docx

返回 相似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63页)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1.沁园春雪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2.我爱这土地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3.乡愁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5.我看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6.敬业与乐业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8.论教养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09.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0.岳阳楼记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1.醉翁亭记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2.湖心亭看雪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诗词三首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故乡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5.我的叔叔于勒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6.孤独之旅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9.谈创造性思维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0.创造宣言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1.智取生辰纲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2.范进中举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3.三顾茅庐 教案.doc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4.刘姥姥进大观园 教案.doc1 沁园春雪【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2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1大声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2品味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1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通过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博大胸襟。3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柳宗元,也曾描写过苍莽雪飞的大世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是一个孤寂死灭、了无生气的世界。在毛泽东的笔下,又将是一个怎样的雪的世界呢被冰雪覆盖的世界不仅没有沉寂,相反,诗人之心激活了历史的灵魂,让雪世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此多娇的江山,上演过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壮举啊同样是写雪为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出示课题沁园春雪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读课文,初谈感受。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1字词积累分外fn莽莽mng妖娆ro折腰zh 成吉思汗hn 稍逊风骚xn莽莽形容草木茂盛。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词中取第义。妖娆娇艳美好。折腰弯腰行礼。“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词中取第义。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2交流反馈听读感受。提示豪放,气势磅礴,令人振奋2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教师要充满激情地朗诵这一节,继续为课堂营造豪迈的氛围3学生模仿录音自读,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好重音、节奏、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三、探讨朗诵,品味语言1语文活动设计你最喜欢读哪句词你认为应该怎样读请选读词句,并结合词句所呈现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说说这样读的原因。学生朗读,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2交流反馈。学生朗读词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揣摩富有表现力的、凝练的语言。A赏析词作上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重读“千”“万”,感受雪景的广阔、意境的开阔、气魄的宏大。重读“封”“ 飘”,“封”凝然安静,“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重读“望”,它一字领起了描绘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雄伟景观的词句。“惟”“顿”重读,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雪景以及寒风之烈、变化之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一句运用比喻,充满生机与活力,“欲”和“天公”重读,读出精神奋发之感。“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须”字重读停顿,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是作者想像雪后晴 日当空的景象。教师点拨诗人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是本词的一个特点。学生齐声朗读词作上片。B赏析词作下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教师补充材料这首词在1936年并没有发表,它发表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玩弄和平阴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1945 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自飞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重庆谈判期间,他应柳亚子先生索句的要求,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不久,这首词就发表在重庆的新民晚报上,一时震动了文坛,传遍了全国。据说,当蒋介石看到之后,是又急又气,吓坏了,马上召集了很多反动文人也来写诗填词,歌颂国民党。结果,没有一首能比得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蒋介石的阴谋不得不又一次破产。这正表明沁园春雪词才是真正的千古绝唱,当年柳先生读过后曾写过一首和词,对它进行了高度赞赏,其中有两句“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它是由沁园春雪词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在词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竞”字重读,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学生介绍五位帝王的业绩 。“惜”重读停顿,总领七个句子,定下评论基调,意味丰富。“惜”含褒意,肯定了秦皇、汉武等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略输”“稍逊”重读,两词照应“惜”字,措词极有分寸。“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教师补充材料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谁主浮沉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教师点拨词作下片,作者通过评论历代英雄,赞颂今朝人物,抒发了豪情壮志。学生齐声朗读词作下片。3总结并引导学生体会本词写景、议论与抒情有机结合的特点。这首词,上片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片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举世瞩目的业绩,渲染浓浓爱国氛围并激发学生树立为祖国再创辉煌而努力的远大志向。第2课时一、检查作业检查学生朗诵,教师给予点评。二、品味诗词,感受伟人毛泽东的诗词向来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正因为诗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有着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才决定了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同凡响,足以雄视万代、辉映千秋。再次品味诗词,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魅力。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遣词造句上品析诗词,用下面的句子来交流“从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我发现词人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给学生示范从课文句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发现词人毛泽东善于用词,善于造境,简练的“冰封”“雪飘”“千里”“万里”,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学生自己进行阅读实践,课堂交流提高。2再细读词句,从情感内容上体会,用“从课文句子_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伟人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交流。三、比较赏析,了解伟人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 我爱这土地【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1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一、导语设计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二、资料助读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被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一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在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1.教师深情地范读全诗。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教师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5精彩研读。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 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伤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3 乡愁【知识与技能】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便激发学生“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主题,感受诗人爱乡爱国的感情。2理解诗的脉络和意象,欣赏本诗的特点。一、导语设计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1.诵读,整体感知诗意。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余光中19292017,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传神深刻,抒情细腻缠绵,一咏三叹,含蓄隽永,意味深长,韵律优美,节奏感强。被尊为台湾诗坛祭酒。他的诗论文章,视野开阔,富有开拓探索的犀利朝气,强调作家的民族感和责任感,善于从语言的角度把握诗的品格和价值,自成一家。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师作诵读提示乡愁诗的形式美很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比较整齐对称,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整齐中有参差;二是音乐上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同一位置上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数量词的运用,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美。这首诗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是海外游子深情的恋歌。 3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范朗读。 思考“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技巧通常称之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合作研讨 诗人所抒写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 四个对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 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2.语言运用。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那么,如果有一天走出家门,你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请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用漂亮的比喻句写出你的感觉。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像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余光中的这首乡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吟诵这深情的恋歌,我们掂量出了诗人思想中中国意识的分量。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理解诗歌的内涵。2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2了解诗歌写作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诗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2分析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落进徐志摩的诗页;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她与文学泰斗金岳霖的情谊被赞为人与人关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仅有美丽的外貌,更有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优雅迷人的气质。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一个入木三分的评论家,更是一个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馨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二、资料助读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参与过国徽设计,改造过传统景泰蓝,参加过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2.师生共同正音。3学生积累词语。娉婷png tng鲜妍xin yn冠冕gun min呢喃n nn四、引读诗歌,整体感知1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意境明确意象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2. 学生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和主题。明确这首发表在1934年学文上的作品,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对儿子降临人世的喜悦和对儿子深深的期望。本诗是一首表达母爱的亲子之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首对生命的赞歌。表达了对儿子的无比喜爱和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的希望和活力。3四月,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这样的季节里,诗人要写下心中的爱,写下一季的心情。诗人要将这样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这样的季节有着什么样的春景呢明确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怒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五、合作探究学生三读诗歌,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明确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在形式上,诗歌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雕塑美和音律的乐感。这首诗可以说是这一原则的完美体现,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了极致。六、课堂小结同学们,学习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大家不仅感知了才女的智慧,同时也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情感。就诗歌的主题,林徽因之子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七、板书设计5 我看【知识与技能】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独立阅读诗歌,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3初步学习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2合作探究,自主阅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2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1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一、新课导入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人类的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是被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的作品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歌我看。二、资料助读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2师生共同正音。3.学生积累词语。翅翼y 红晕yn凝望nng忧戚q枉然wng 飘逸y 摇曳y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诗歌,围绕题目“我看”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所描绘的意境。 意象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明确向晚的春风悄悄地吹过丰润的草地,荡起一片片绿潮,飞鸟在深远的晴空中静静的平展翅翼飞翔,天空中的白云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红晕无意的流动。2诗歌中与“我”对应的“你”及“他”指代谁明确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他”指远古的哲人。3分析诗人由“我看”之景转到对“你”的交流,交流了哪些内容明确你坦然接纳和对待逝去的欢乐、忧戚及远古哲人的热望,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五、合作探究4三读诗歌,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诗人在最后一节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明确在作者看来,由“我”看自然之景,自然转入到与自然的交流,自然及万物的容纳之广,一切人类的喜怒哀乐均受之于自然的平静中,作者个人的非凡经历在自然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像自然接纳一切一样去平静的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以此来宽慰自己。5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看到美丽的自然之景,联想到自己及人类经历的欢乐和忧戚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平静,希望自己能像自然一样平静的对待生活,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聊以自慰的心理。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在优越的条件下时常觉得生活枯燥,学习无味;对比我们的前辈,对比革命年代的生活,我们真是生活在蜜罐里呀时代不同,苦乐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希望我们能从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学到对待生活的方法。七、板书设计我看春风春草绿潮飞鸟流云 我想逝去的欢乐、忧戚哲人的热望我愿与自然合流 6 敬业与乐业【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2建立快乐学习观尊敬学习,就是尊敬自己。1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2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3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二、资料助读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文体链接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认清对象,确立主旨;思维清晰,节奏明快;感情充沛,例证动人;语言准确,形象生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多媒体投影需要注意的词语,让学生读写。在读写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几种方法帮助学生尽快、正确地掌握,比如让学生自己寻找最容易写错的字词并提问,或者个别同学 在黑板上听写,也可以是同桌两个人相互提问的方式。教师介绍有关演讲的常识。学生边记边思考,并且联系在电视中所看过的大学生演讲比赛等节目来体验、理解。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看法的语句。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表对作者观点的感受,小组交流。教师梳理文章结构,解决学生的疑惑点,加强学生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分析本文共九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部分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与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题目的来源,揭示全篇的论述中心。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本部分是全文主体,分三层进行论述。第一层第25段论述有业的必要。第二层第67段论述敬业的重要。第三层第8段论述乐业的重要。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四、学生再读全文,思考学生再次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明确问题要点1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2演讲最后,作者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那么,你认为“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3本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梁启超引用礼记和老子中的格言,“断章取义”归结出“敬业乐业”的主旨后,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强调了“有业”是做人之本。“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仅有“发愤忘食”的“敬业”还不够,“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和价值。2“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3写作特色论证说理,引经据典。语言特色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第2课时一、由落实上节课的作业入手导入新课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词的写作特色和语言特色,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大家能否谈得更真切、更精彩。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品味语言的巧妙之处。先是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作适当引导。1首先是设问巧妙。2其次是语言的妙处。如“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有一种不可辩驳的力量,但话又说得很委婉;“我深信”“我盼望”,没有生硬的号令,但谁又能不听他的呢作者将“敬业”和“乐业”转化成了“责任心”与“趣味”,去生就熟,去繁就简,全然一智者形象。三、学生合作研讨,质疑问难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自由提出问题,把自己的疑惑点提交小组,讨论思考。鼓励其他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解答,教师可作适当引导。预设学生的疑惑点有1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中的“业”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吗2文中说,人必须“为劳动而生活”“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解。3品味“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表达效果。1文中“业”的含义并不仅局限于狭义的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所以,“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2作者“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的说法值得质疑。人类或个体的生活,并不都是只有“劳作”,“休闲”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正如“人不是为吃饭而生活”一样,人也不是“为劳动而生活”。其二,人既然是社会动物,其职业地位、从业心理就不可能不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在特定的时代,拉黄包车的,即使再敬业,也要饱受欺凌、困苦卑贱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与大总统的生活判若天壤。这时要求拉黄包车的要安心、乐于拉车,可能吗合理吗梁启超认为,木匠与政治家、挑粪的和军人,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这个出发点是好的 ,只是在现实社会中,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在意识领域里真正消除等级的鸿沟。3品味就是“所有的职业都神圣,所有的职业都可敬”。前句是由上文事例得出的结论,后句是由结论得出的观点,自然回答上文设问“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双重否定句更显立场鲜明。3教师发问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学生即席发言交流,鼓励学生讨论,踊跃作答,其他学生评析。教师适当点拨那些普通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感知内容并理清思路。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品评生动睿智的语言。体味非凡的人格魅力。一、新课导入法国作家雨果先生就悲惨世界能否发表的问题,给编辑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简洁至极,只有一个问号,编辑认为可以发表,也回了一封信,大家猜猜,他回的是什么对,是感叹号看来雨果先生写信是很讲究简洁的,那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封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看看这封信又写了什么二、整体感知1这是一封公开信,这封信到底写了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明确文章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同时,请同学们注意圈画一下课文有哪些字词值得注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