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安徽省曹老师 教学设计.doc

返回 相似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安徽省曹老师 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安徽省曹老师 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五个生字,会写“司、庭”等七个字。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3.知道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收集名人小故事。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大意,背诵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齐书课题,齐读课题。2.复习生字。3.介绍司马光4.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5.教师激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因为在司马光那个时代有人把这个故事写进了宋史司马光传,当时的人是如何描述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课文,来共同学习这篇古人写的文章文言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与现代文的区别2.学生举手读,读后说说如何读得更好(引导学生说出要停顿)3.让学生试着用“|”划出断句,然后与课件上的断句核对。4.画好断句后,教师领读两遍。5.学生齐读,分组读。(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课件出示第一幅图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一幅图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对应语段“群儿戏于庭”。3学生回答“庭”的意思,引导学生看注释。4指导朗读“群儿戏于庭”,读出开心。2、课件出示第二幅图1说说图片意思,找出对应语段“一儿登瓮”。2图片解释“瓮”与“缸”的区别。3板书“儿”从“戏”变成了“登”。4师质疑“登瓮”后发生了什么呢5学生齐答引出“足跌没水中”3、依此出示第三、第四幅图1用图片解释“足跌”与“没水中”的意思2板书“跌”与“没”4、出示完整的第一句话“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1学生齐读,看着板书再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句的意思。3师这就是故事的起因。然后发生了什么呢5、出示第五幅图与对应语段“众皆弃去”。1学生说一说“皆”的意思2师生共同板书“众弃去”。3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情绪。4师众人跑了,司马光干什么了呢6、出示第六幅图,对应“光持石”1师光干了什么2生拿石头。3师带领学生板书“光持” 7、出示第七幅图与“击瓮破之”、“水迸”。1在“持”后面继续板书“击破、迸”2指导朗读,加动作。3学生加动作朗读“光持石击瓮破之”8、出示第八幅图与“儿得活”1板书“儿得活”2指导学生读出喜悦之情。9、看板书总结“起因,过程与结局”。(四)拓展延伸1、师面对小孩掉进缸里,文中有两种做法,如果你在,你有没有别的方法救这个孩子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2、师提问如何能想出好办法呢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司马光身上的品质。3、看着八幅图,试着背诵全文。4、出示名人小故事孔融让梨、曹冲称象。(五)作业1、背诵全文。2、收集名人小故事。五、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借助图片用绘本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本文,学生学得很有兴趣,也很轻松。因为本文讲述的这个故事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教的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语言魅力,以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不知不觉地背会了本文,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难点,学生完成得很好。在课堂的最后我引导学生收集名人故事,希望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到名人身上的优点,为孩子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