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统编本第三册第15课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文本解读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洪 灾 难 业”。教学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用联系下文的方法理解“泛滥”“疏导”等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一个神话故事。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大禹治的水叫洪水。2故事学“洪”字。(1)“洪”是生字,谁能读好(2)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常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常用毒蛇猛兽来形容它。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3)(板书 洪 )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两横平行,上横短,下横长。下边的丿丶分别对应上面的两竖。 )。3读题引思考。(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伟大的圣贤孔子是这样夸赞大禹的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很可能就会变成鱼虾了。(2)把书打到71页。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3)同桌合作学习指着书后的生字条,我指你读,想出好办法来记一记。生字朋友认识了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洪”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4、 识记词语、构筑画面。(1、 )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A、 第一组洪水泛滥、毒蛇猛兽、伤害、灾难谁会读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揭示宝盖头表示房子,房子里面着火表示灾难。指导写灾字。扩词。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句子。读好长句子。B、教训、驱赶、恢复。谁会读结合课文内容给三个词语搭配短语。(汲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那样生活。C、淹没、灾难、重新、耕种自己读读这些词,说说你的发现带点的字都是多音字。指名读再出示一组词。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一)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1、品位“很久很久”(1) 很久很久以前一般用在故事的开头,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如果读的慢一些缓一些,就更有意味了,再试着读一读吧。(2) 我感受到了时光倒流。(3) 谁再来读一读(4) 你这一读呀,引起了我听故事的好奇心。大伙一起读一读。2、理解“泛滥”(1)这儿有一个词泛滥。谁知道是什么意思(2)理解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查字典、换词法、今天老师教大家可以用联系下文的方法来理解泛滥。(3)谁再往下读读这一句。(4)现在谁能联系下文说一说泛滥的意思3、情境读洪水。 (1)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发洪水是的可怕景像。看视屏。(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这真是一场灾难啊(3)咱们配合读一读感受洪水的可怕。我读蓝色你们读红色的部分。(2)变分行读。大水淹没了----,冲毁了-----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洪水泛滥(了字读得真好听,又轻又短,真不错)3、 师生配合读。蓝色字你们读红色字。4、填空促读文。 这样你还会读么填空读。(真了不起,没有的没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一读5、 共情齐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泛滥的景象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毁、人们无家可归,咱们满怀同情的一起读一读吧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很痛苦。)灾难卡片识字,指导难字书写。一看结构左窄右宽。二看笔画。中间的单人写在竖中线上,直而长。四横之间间距等,最后一横最长。三看穿插避让。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 自由读课文,语用继续。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禹的父亲鲧是如何治理洪水的结果怎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出示卡片仍没消退。贴。鲧的儿子禹接过父亲未尽的事业接着治水。书中有一个词就是接着的意思。继续出示卡片贴。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我的作业没有写完,下课了,我-----------。继续2、 咀嚼数字,境中悟情。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1) 大家读得很投入。(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3)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 )年。这( )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 )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 )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4)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5)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13个365天,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3、研读到处奔走。同学们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早上天蒙蒙亮时他就出发了,中午顶着烈日,在泥水中趟行,他的脚常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泡烂了,晚上就睡在草求和山岗。想象一下,大禹都到过哪些地方是呀无论是高山深见还是草地泥潭他都走遍了。书上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这个词中可饱含着大禹的千辛万苦啊来一起读读这句话吧4、 为典故取名感悟精神。(1)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时,真想回家看看新婚的妻子呀,可是他一想到洪水没有制服,乡亲们无家可归,禹咬咬牙,一狠心没有进去。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时,真想回家看看刚出生的儿子呀,可是他一想到洪水没有制服,乡亲们无家可归,禹跺跺脚,叹了口气,还是没有进去。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时,真想和妻儿团聚,共享天伦,可是他一想到洪水没有制服,乡亲们无家可归,禹依然没进家门。(2)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一心为民(3)如果让你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那禹治水的结果怎样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四、结合情境,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愚公移山夸父追日也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 灾难洪 认1. 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2. 小儿歌左右结构的字。先整体观察,一看宽窄、二看笔画、三看穿插避让。3.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练习灾难洪 认四个字。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教学反思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 洪 形 理 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一、读通课文重分解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三、学生回答巧评价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反思很长很长。这次的上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