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十一课海陆分布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 能说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的名称。2. 能说出七个大洲、四个大洋的形状及大小。科学探究1. 能根据地球表面的颜色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海陆分布情况的计划。3 能通过观察、描摹等方法搜集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外部形态特征的信息。3. 能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海陆分布的特点。科学态度1. 能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表现出探究兴趣。2. 能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地球模型的制作,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EST,能说出科技发展促进了人类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地球仪、透明薄纸、课件等。学生准备旧报纸、胶水、黏土、颜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活动 2。第二课时完成“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表面图片。3. 引导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颜色是不同的,蓝色的是海洋,绿色和浅黄色的是陆地。关于地球表面你还想知道什么4. 提问地球上海陆是怎样分布的二 观察临摹,形成事实1. 认识地球的海陆组成。1 引导请在地球仪上找出陆地及海洋,观察后说明它们是什么样的,各自的名称是什么。2 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出各个陆地及海洋的名称。3 小结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为七部分,也称作七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海洋主要分为四部分,也就是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2. 认识四大洋的大小和形状。1 提问四大洋各是什么形状的2 观察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各大洋的形状,分析各大洋的大小,并按大小给各大洋排序3 汇报指定学生用语言形象地描述各大洋的形状及大小,并排序。4 结论各大洋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3. 描摹地球仪上的大陆形状。1 引导刚才我们观察、比较了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现在我们通过描摹来认识各大洲的形状与大小2 出示活动注意事项。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两个同学用手扶住地球仪及透明薄纸,第三个学生进行描摹,第四个学生检查描摹的轮廓与地球仪上大洲的形状大小是否吻合。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描摹出所有的大块陆地。3 临摹学生分组临摹地球仪上的陆地形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醒学生将描摹的图纸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5 页中。三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四 1.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描摹各大洲轮廓的过程,展示描摹各大洲形状的图纸,描述各大洲的形状,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3.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大洲和大洋的形状及大小,其中陆地面积约占 29,海洋面积约占71。课后将再次描摹好的各大洲沿轮廓剪下来,观察后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地球的形状,了解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情况,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制作地球模型。二 作品引领,掌握方法1. 出示课前制作的地球模型或地球模型图片。2. 思考制作地球模型需要什么材料主要的制作方法是什么3. 播放制作地球模型方法的视频,提示学生理解并记忆。4. 提示1海陆分布位置要准确;2造型要美观;3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4保持室内环境卫生三 小组合作,制作模型,学生分组制作地球模型。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 展示评价,改进模型1. 展示将作品以小组为单位放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各组选择一名讲解员,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本组的地球模型。2. 评价组织学生对各组作品进行评比(评价标准科学、美观、新颖。“科学”是指模型中地球表面各部分的,比例、形状、大小等比较合理;“美观”是指结构合理,造型逼真,绘图精美;“新颖”是指制作的模型有自己的独创之处。3,改进;将制作的地球模型与地球仪进行对比,结合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制定改进计划并进行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